一季度實現高增長宏觀調控目標愈加困難
2010-4-20 8:4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從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0年一季度國民經濟數據中可以看到,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11.9%,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升2.2%。顯示中國經濟在一季度符合預期地實現了高增長、低通脹。同時,對外貿易的恢復好于預期,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44.1%,漲幅比2009年四季度提高34.9個百分點。3月份經常項目出現了72.4億美元的逆差,顯示人民幣升值的經濟壓力暫時減小。
中國經濟的上述良好表現是在貨幣政策趨于收縮的情況下出現的。一季度末,廣義貨幣量(M2)余額65.0萬億元,同比增長22.5%。狹義貨幣量(M1)余額22.9萬億元,同比增長29.9%。兩個貨幣供應量增長幅度仍然處于高位,但相比上季度末,已經分別回落了5.2個百分點和2.4個百分點。
由于銀行監管部門要求商業銀行均勻放貸,今年一季度新增貸款數量僅略高于全年計劃的三分之一。與之相比,去年一季度新增貸款接近全年實際放款量的一半。如果商業銀行的年度放款總量目標不變,下半年放款必然加速,因此下半年的流動性不會趨緊。這樣的貸款進度安排有利于避免資產價格大起大落。
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擴大投資的效果在一季度繼續顯現。一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5320億元,同比增長25.6%,對一季度中國經濟實現高增長貢獻了高達10個百分點。從宏觀層面上講,高度依賴高投資增長的高經濟增長是不可持續的。當經濟刺激計劃終止的時候,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會有一個顯著的下降。實際上,在中國經濟成功實現發展方式轉變之前,財政刺激是保增長的重要手段,不得不繼續沿用。
凈出口在今年下半年仍然有可能為經濟增長作出貢獻。三月份的貿易逆差是進口增長快于出口增長的結果,但是,進口的快速增長不可能是消費習慣的改變、消費品進口快速增長造成的。逆差只可能來源于進口價格上漲和加工貿易部門存貨增加。進口價格上漲將推動國內物價上漲,加工貿易部門存貨增加意味著未來幾個月的出口交貨增長,中國的經常項目收支經歷一個完整的生產周期就有可能恢復順差。這樣,人民幣升值壓力緩解只是暫時的,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還是會愈演愈烈。
總之,中國經濟今年將保持較高增長速度,但是這樣的高增長高度依賴政府的經濟刺激計劃。同時,宏觀經濟政策還會受到通貨膨脹的挑戰,實現調控目標將愈加困難。因此,當前的宏觀經濟政策應當從長計議,在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方面下更大決心,千萬不要坐失良機。(作者吳慶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負責人)
編者:一季度中國國民經濟“大賬”于15日“出爐”。經濟上行、物價穩定,通貨膨脹水平適度、投資支出逐漸放緩。一系列重要數據向人們描繪了一個良好的開局。然而,中國經濟依然面臨著極為復雜的環境,調控政策面臨多重選擇的難題。要步入新一輪可持續的繁榮期,有關方面仍待付出巨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