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落后不能全靠市場之手
2010-4-20 8:4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評論員 石忠嶺
國務院近日公布了“關于進一步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對落后產能的界定、淘汰的目標任務、目標責任和分解落實、強化政策約束機制、完善政策激勵機制、健全監督檢查機制以及加強組織領導等方面,都給予了明確,提出了要求。又一輪落后產能“淘汰風暴”拉開了序幕,其中就包括鋼鐵行業!疤蕴L暴”乍起,業界熱評如潮?隙ㄙ澩哂兄J為這有利于調整鋼鐵產業結構、限制產能快速增長、扭轉礦石供應不利局面,與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相一致。
否定非議者也不乏其人,認為現在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政府干預太多,應把淘汰問題交給市場,由市場決定;認為用容積作為淘汰落后的標準,是典型“唯裝置規模論”的“一刀切”做法,是片面的、不科學的;有的甚至認為,淘汰落后產能成了產能增長的助推器,來類推淘汰政策的失敗。諸如此類,可謂眾說紛紜。
雖然對通知褒貶不一,但普遍認為,目前鋼鐵行業確實存在著生產企業太多、規模小、產能快速增長并嚴重過剩、原料供應被動、企業利潤低下、鋼材價格劇烈波動等問題,嚴重影響了行業的健康發展,確實到了該規范整頓的時候。其分歧的關健是如何整頓,政府的“有形之手”與市場“無形之手”如何分工。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其中市場經濟的作用居功至偉,功不可沒。但從我國及國際的實踐也證明市場有其天然的弊端,并非萬能,如市場調節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緩慢過程,只有能量累積到一定程度才會發生質的改變,這樣就會付出巨大的代價。
其實這樣的教訓比比皆是。以農業為例,在種植養殖上,農民由于缺乏政府的及時引導,完全由市場“無形之手”來調節,一哄而上或一哄而下的事情時有發生,如近年海南香蕉賣不到白菜價;豬肉價格如過山車樣忽高忽低,讓農民無所適從;至于各種蔬菜瓜果沒人收獲的事情就更多了,不僅傷了自己,也傷了行業和消費者,造成了資源的巨大浪費和市場的劇烈波動。
我國實行市場經濟體制時間尚短,似有經驗之嫌。但西方發達國家也未能走出市場的“怪圈”,其造成的傷害更為驚人。目前還在影響全球經濟的金融危機,就是始發于市場經濟成熟的美國,其影響之深之廣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由此可見,市場也存在著巨大的軟肋,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加以調節,有時甚至要給予強大的推力。對這次危機成因的總結和事后的應對措施都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曾說過,“計劃”和“市場”都是調節經濟的手段,也說明了“市場之手”與“政府之手”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但政府的出手一定要建立在深入科學的分析市場形勢、權衡出手利弊,把原則性與操作性相結合,將握好出手的時機和力度,這是能否收到意想作用的關鍵。至于這次備受詬病的“規模論”或“裝置論”,確實存在著“一刀切”的現象,但國家發改委的一位部門負責人在某論壇上曾說過,“這是為了讓政策更具執行性和可操作性的無奈選擇,是利大于弊的”。即便如此,前幾次的淘汰工作都落到實處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現在不是政府要不要出手問題,而是政府應加大出手力度,確保政策的嚴格執行。前幾次淘汰落后產能越淘越多的根源就是執行力度不夠,企業利益、地方利益、行業利益掣肘嚴重,以致于鋼鐵業亂象怪象叢生,確實到了該“計劃多一點”的時候了,并且要確保“計劃”的嚴肅性,唯有如此才有可能緩和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