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山東東營:“藍色經濟”風生水起

2010-4-20 5:0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黃河與大海的交匯,孕育了東營這片古老而年輕的土地; 

    黃河文明和海洋文明在這里相互碰撞了上千年,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發出震天的轟響。

    2009年,是東營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這座剛剛度過26歲生日的年輕城市迎來兩大發展機遇:省委、省政府決定建設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東營是"一區三帶"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務院正式批復了《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東營是核心區和主戰場。

    春潮涌動黃河口。時下,184萬東營人民正在搶抓機遇、加快步伐,以高效生態經濟區的重大突破推進藍色經濟區建設,加快構筑規模大、素質高、競爭力強的高效生態藍色經濟體系,一曲激昂的藍色經濟交響曲正在8053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譜寫。
    乘勢而上,織就藍色夢想 
    東營作為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和山東半島城市群的重要城市,自然資源豐富,具有發展藍色經濟得天獨厚的優勢。

    這里,海洋資源豐富。海岸線長413公里,灘涂和淺海面積近6000平方公里,生物資源多樣,魚蝦蟹貝資源豐富。近海等深線密集,具備建設深水大港的條件。

    這里,土地資源充足。全市土地總面積1200多萬畝,人均土地面積6.7畝,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7倍;擁有未利用地452萬畝;同時黃河每年還可新淤土地1.5萬畝,是我國東部沿海后備土地資源最多、開發潛力最大的地區。

     這里,淡水資源充沛。全市可利用淡水資源總量103.5億立方米。黃河作為東營市主要的客水資源,境內全長138公里,年平均徑流量228億立方米。全市已建成大型引黃閘8座,引提黃河水能力達到514立方米/秒;已建成各類平原水庫658座,一次性蓄水能力達8.31億立方米。
這里,還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勝利油田80%的石油地質儲量和85%的產量集中在境內,已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8億噸、天然氣地質儲量2300億立方米,原油年產量穩定在2700萬噸以上。同時,中海油在渤海灣地區年產2000萬噸原油,也將在東營港儲備中轉。

    自然資源秉賦如此優越,那如何乘勢而上、加快藍色經濟發展呢?如何處理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關系,協調發展呢?

   "東營市參與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的目標和主攻方向十分明確,就是全力推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我們推進的速度越快、取得的成效越大,為藍色經濟區建設所作的貢獻就越大。"東營市委書記張秋波、市長張建華如是表示。

    對東營來講,建設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與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是有機統一的。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藍色經濟區的前沿。高效生態經濟是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新型經濟形態,藍色經濟是生態經濟的重要內容,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必將更好地推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而建設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就是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

    藍圖早已繪就,機遇前所未有。東營市正抓住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推進的有利時機,堅持開發與保護相統一,科研與產業相融合,促進海洋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加快構筑高效生態藍色經濟體系,為建設藍色經濟強省作出積極貢獻。

    東營藍色經濟的圓夢之旅,正加速前進。
    重點突破,奠定藍色基石 
    2009年4月26日,黃河三角洲迎來了一個大喜的日子。

    東營港2×3萬噸級散雜貨碼頭正式通航,東營市"有海無港、有港無航"的歷史宣告結束,"啟航東營,揚帆世界"終于變為現實。 

    今天的東營港已是國家一類開放口岸,現有泊位16個,是黃河三角洲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和魯晉冀部分地區的最佳出海通道。東營港一期擴建工程是省重點工程,主要建設2個3萬噸級散裝雜貨碼頭及7020米引橋。在此基礎上,東營港還將開工建設2個5千噸級、2個5萬噸級液體化工碼頭。不遠的將來,一個擁有集裝箱碼頭、煤碼頭、礦石碼頭和"島式"油碼頭的綜合型、多功能深水大港即將成為現實。

    建市以來,交通問題一直是制約東營發展的瓶頸。有海無港,有港無航;鐵路運輸處于全省、全國鐵路網的"末端";機場設施不配套,客源開發不夠……重大對外基礎設施的滯后,使得東營本來應有的沿海優勢得不到體現,極大地影響了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的進程。

    只有打破交通瓶頸,才能帶動人流與物流的匯聚。于是,東營重點推進"三路"、"兩港"、"一場"建設,目標是形成環渤海經濟圈重要的交通樞紐。

    "三路"即威烏高速、黃大鐵路、德大鐵路,"兩港"即東營港和廣利港,"一場"即東營飛機場。目前,東營機場已開通至北京、上海、重慶的航線,今年全部完成4D級改造,增開韓國等航線航班,建成區域性支線國際機場。威烏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東青高速、通港高速已接入國家高速公路網,隨著黃大鐵路、德大鐵路的逐步建成,與京廣、京滬鐵路相連,將全面打通公路、鐵路大動脈,形成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

    "三路兩港一場"無疑為黃河三角洲延伸了發展的臂膀,大路網、大港口、大物流將使東營的藍色經濟風生水起。

     脆弱的生態環境是黃河三角洲地區發展的又一制約瓶頸。

    國務院批復的《規劃》把生態建設作為首要任務,凸顯了高效生態的特色。建設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必須樹立生態文明的理念,把生態建設擺上突出位置。基于此,東營市重點推進"三網"綠化工程建設,采取林網、路網、水網"三網"合一的綜合開發模式,對全市農田、路域、水系、城鎮、村莊等實施造林綠化工程,取得明顯成效。三年累計投資17.1億元,植樹5307萬株,綠化面積45.5萬畝,基本構建起了"三網"綠化大框架。今年,東營市將積極探索構筑資源循環利用、新能源開發、城鄉綠化和水系整治等五條生態系統。

    金融、科技、物流既是建設高效生態經濟區的重要產業,更是發展高效生態經濟的重要平臺。2010年,東營市將在完善提升"四區一城"平臺的同時,推動設立黃河三角洲發展銀行、產業投資基金、產權交易中心,繼續引進股份制銀行,拓寬融資渠道,增強多元化融資能力。加快建設黃河三角洲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及"生態谷",規劃建設國家石油裝備技術研發中心、黃河三角洲青年創業基地,打造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加快東營西郊物流中心、臨港物流園區和東營經濟開發區保稅物流中心建設,積極培植現代物流企業,加快發展第三方物流,構建大進大出、高效快捷的物流體系。

    隨著一個個瓶頸相繼突破,一塊塊短板先后補齊,東營市發展藍色經濟的基石更加牢固,建設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的步伐更加鏗鏹有力。
    揚帆起航,奏響藍色樂章 
    一艘艘貨輪往來穿梭,一座座廠房拔地而起,一個個園區漸成規模……

    這里,就是快速崛起中的東營港經濟開發區,是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的"龍頭"。隨著港區的日益繁榮,昔日荒涼的鹽堿灘正在不斷書寫著神奇,成為黃河三角洲走向世界的橋頭堡。

    如今,這份神奇仍在黃河三角洲廣袤的大地上不斷演繹。北至東營港,南至廣利港1200多平方公里的臨海區域,正在成為東營市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的集中突破區,成為藍色經濟區建設的主陣地和實驗田。東營市在這里集中規劃布局了臨港產業區、生態旅游區、生態高效農業區、高端產業區,建設黃河水城,構筑起了"四區一城"的主體產業格局。

    陽春三月,置身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一股股開發建設的熱潮滾滾而來。

    在臨港產業區,一派繁忙熱鬧的景象。中海油物流園、大唐東營發電項目積極推進,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得到加強,一批項目開工建設,9個項目已經投產,東營港經濟開發區被列為中國石油化工產業區。一個規劃控制面積232平方公里,重點發展油化工、鹽化工、精細化工、有色金屬、電力能源、現代物流,配套發展關聯產業的現代化濱海新城日益崛起在渤海之濱。
現代漁業示范區內,成方連片的海參養殖池一眼望不到邊。180萬畝的灘涂海岸線,為發展生態高效漁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東營市現代生態漁業示范區管理辦公室主任高加福告訴我們:"基本不需投放餌料,養海參的收益是傳統養殖的10倍以上。"在他的身后,4.1萬畝起步區基礎工程全面完成,3萬畝養殖區投入生產,大連有德、山東華隆、山東新匯、山東海宏等多家知名企業紛紛進區投資開發。

    高端產業區里,洋溢著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的激情。生態工業園、軟件園、"生態谷"、新能源產品及裝備制造基地建設快速推進,引進建設了新型功率半導體、泰克拓普等8個電子信息項目,吉奧、俊山五菱、東方曼3個整車制造及一批汽車零部件項目,風電法蘭等11個新能源項目,新簽約過億元項目28個,高端產業正在加快聚集。

    黃河口生態旅游區里,初春的微寒擋不住游客的熱情。總體規劃獲得國家批復,游客綜合服務中心主體完工,游船碼頭投入使用,黃河口濕地公園正在建設。2010年,將投資2.33億元,實施游客綜合服務中心配套等7項工程,全力打造集觀光、休閑、度假于一體的國家級生態旅游經濟示范區。

    中心城內,黃河水城建設正在如火如荼進行。廣利河三年治理工程全面完成,"三園一區"形成景觀,體育公園竣工;文化公園廣場全面完工,國際會展中心投入使用;科技公園軟件大廈建成投用;清風湖景區主體完工;勝利大街橋、東二路橋、東三路橋建成通車。

    2010年是實施國家戰略的第一年,東營市正在按照"面向2020年、重點抓好前三年、全力突破2010年"的工作思路,扎實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全力實現六個突破:

    突破主體產業區建設。加快開工建設一批體現高效生態特色、具有強大帶動力的大項目、好項目,推動現代產業體系構筑,培植大的經濟增長點,全力推進"四區一城"建設。

    突破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抓緊開工建設東營化工碼頭,同時做好東營港二期工程規劃和前期工作,爭取及早開工。加快推進東營機場4D級改擴建,著力打造區域性空港。加快黃大鐵路、德龍煙鐵路施工進度,開工建設飛機場至自然保護區一級觀光公路,構筑起高效便捷的立體交通體系。建設東營港7.5公里區段和東營開發區臨海新堤,為中心城東擴做準備。

    突破生態環境建設。樹立生態文明的理念,把生態建設擺上突出位置,發展生態經濟,培育生態文化,建設生態社會,努力打造生態文明示范城市。積極探索構筑資源循環利用、開發利用新能源、城鄉綠化和水系整治、污水和垃圾資源化利用、節能技術和工藝推廣等五條生態系統。

   突破發展平臺建設。在完善提升"四區一城"融資平臺的同時,推動設立黃河三角洲發展銀行、產業投資基金、產權交易中心,繼續引進股份制銀行,拓寬融資渠道。加快建設黃河三角洲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及"生態谷",規劃建設國家石油裝備工程技術研發中心、黃河三角洲青年創業基地,打造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平臺。加快東營西郊物流中心、臨港物流園區和東營經濟開發區報稅物流中心建設,構建大進大出、高效便捷的物流體系。

    突破縣區產業園區發展。按照《規劃》要求,重新確定園區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著力培植主導產業、核心企業、名牌產品,建設體現高效生態的特色園區,拉長產業鏈,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集群。

    突破體制機制創新。調整充實開發建設推進機構,制定科學的考核管理辦法,加強對開發建設的組織協調,形成強有力的推進機制。加快推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高效生態經濟改革等試點工作,闖出發展高效生態經濟的新路子。

    新的征程已經開啟,新的目標催人奮進。

    東營,已經起航,在建設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和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大潮中,破浪前行,揚帆遠航!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