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化物流戰略。當今,企業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國際化經營不斷延伸,出現了一大批立足于全球生產、全球經營和全球銷售的大型全球型企業。這些企業的出現不僅使世界上都在經營、消費相同品牌的產品,而且產品的核心部件和主體部分也趨向于標準化。在這種狀況下,全球型企業要想取得競爭優勢,獲取超額利潤,就必須在全球范圍內配置利用資源,通過采購、生產、營銷等方面的全球化實現資源的最佳利用,發揮最大的規模效益。但是,在此過程中,有兩點是必須加以關注的,一是全球市場的異質性或多樣性,決定了企業“從外到內”的思維方式,即企業不僅要考慮通過規模經濟的實現來降低成本,而且更要考慮積極發揮范圍經濟,既滿足多樣化的要求,又能有效降低費用;二是當一個企業服務全球市場時,物流系統會變得更昂貴、更復雜,結果導致前置時間延長和庫存水平上升。因此,綜合上述兩個問題,企業在實施全球化物流時必須處理好集中化與分散化物流的關系,否則將無法確立全球化的競爭優勢。
從當今全球化物流的實踐看,出現了三種形式的發展趨勢:第一,作為全球化的生產企業,在世界范圍內尋找原材料、零部件來源,并選擇一個適應全球分銷的物流中心以及關鍵供應物資的集散倉庫,在獲得原材料以及分配新產品時使用當地現有的物流網絡,并推廣其先進的物流技術與方法。第二,生產企業與專業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同步全球化,即隨著生產企業全球化的進程,將以前所形成的完善的第三萬物流網絡也帶入到全球市場。例如,日資背景的伊藤洋華堂在打入中國市場后,其在日本的物流配送伙伴伊藤忠株式會社也跟隨而至,并承擔了其配送活動。第三,國際運輸企業之間的結盟,為了充分應對全球化的經營,國際運輸企業之間開始形成了一種覆蓋多種航線,相互之間以資源、經營的互補為紐帶,面向長遠利益的戰略聯盟,這不僅使全球物流更能便捷地進行,而且使全球范圍內的物流設施得到了極大的利用,有效地降低了運輸成本。例如,起始于1997年,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展開的國際航空業的大聯盟正是適應全球化經營的一種形式。
2.互聯網物流戰略。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互聯網迅速向市場滲透,正在促使企業的商務方式發生改變。由于互聯網具有公開標準、使用方便、相當低的成本和標準圖形用戶界面(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等特點,使得利用互聯網的物流管理具有成本低、實時動態性和顧客推動的特征。互聯網物流戰略表現在,一方面通過互聯網這種現代信息工具,進行網上采購和配銷,簡化了傳統物流煩瑣的環節和手續,使企業對消費者需要的把握更加準確和全面,從而推動產品生產的計劃安排和最終實現基于顧客訂貨的生產方式(Build一TO-Order,簡稱為BTO),以便減少流通渠道各個環節的庫存,避免出現產品過時或無效的現象;另一方面,企業利用互聯網可以大幅度降低交流溝通成本和顧客支持成本,增強進一步開發現有市場的新銷售渠道的能力。如今,互聯網物流作為物流管理的一種新趨勢正在企業實踐中廣為應用,如GE、摩托羅拉、豐田等都在積極推動互聯網物流的發展。這里應當提出的是,互聯網物流的興起并不是徹底否定了此前的物流體系和物流網絡,相反,它們是相互依存的,這是因為虛擬化企業之間的合作必然在實踐中產生大量的實體商品的配送和處理,而這些管理活動必須以發達的物流網絡為基礎才能夠實現,或者說互聯網物流是建立在發達的實體物流網絡基礎之上的。現在一些優秀的企業都在探索將這兩者的優勢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3.綠色物流戰略。從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伴隨著大量生產、大量消費而產生的大量廢棄物對經濟社會產生了嚴重的消極影響,這不僅因為廢棄物處理的困難,而且還表現在容易引發社會資源的枯竭和自然環境的惡化。所以,如何保證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所有企業在經營管理中必須考慮的重大問題,對于企業物流管理而言也是如此。具體來講,要實現上述目標,從物流管理的角度看,不僅要在系統設計或物流網絡的組織上充分考慮企業的經濟利益(即實現最低的配送成本)和經營戰略的需要,同時也要考慮商品消費后的循環物流,這包括及時、便捷地將廢棄物從消費地轉移到處理中心,以及在產品從供應商轉移到最終消費者的過程中減少容易產生垃圾的商品的出現。除此之外,還應當考慮如何使企業現有的物流系統減少對環境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如擁擠的車輛、污染物排放等)。顯然,要解決上述問題,需要企業在物流安排上有一個完善、全面的規劃,諸如配送計劃、物流標準化、運輸方式等,特別是在制定物流管理體系時,企業不能僅僅考慮自身的物流效率,還必須與其他企業協同起來,從綜合管理的角度,集中合理地管理調達、生產和配送活動。
上一篇:高鐵是否重塑交通運輸格局分析
下一篇:物流成為網絡購物的一個致命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