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互通是關鍵
2010-4-19 7:52: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 張艷
公共信息平臺一直是物流信息化的焦點話題,目前全國很多地方都在建公共信息平臺,近期,工信部制定的《物流信息化規劃》中,也把平臺建設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對于如何進一步落實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戴定一認為,目前,全國的各類信息平臺都發展到了互聯互通的階段,實現互聯互通,是公共信息平臺今后的發展方向,也是當前工作的重點。
標準建設是核心
戴定一認為,實現公共平臺互聯互通的核心之一是標準問題。他說,目前相關機構在制定物流信息化標準時,更多關注了統一編碼,尤其近年來,隨著RFID引入中國,編碼標準建設更是成為焦點。“實際上,物流信息化標準涉及的范圍很廣,除了基礎編碼以外,還有物流單證標準、信息系統結構標準、接口標準、模塊標準,乃至物流信息服務標準等等,但這樣完善的體系目前還沒有建立起來。”
在戴定一看來,在標準建設的基礎上,公共平臺未來能否實現互聯互通,還受到現行體制、法律法規、傳統觀念等的影響。
首先,在物流信息平臺的發展過程中,對平臺的認識,各方還存在差異。有的提出依賴于現有的行政管理體制,或者現有的利益格局來建設省級平臺、地方平臺、行業平臺等,這樣就容易造成條塊分割的局面,很難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物流信息平臺若要做到互聯互通,就必須突破條塊分割。所以現在的矛盾就是如何處理專網與公網、開放與整合的問題。戴定一介紹說,這方面,浙江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寧波第四方物流平臺等已經做了很好的嘗試,在整合與開放、公網與專網關系的處理上都有值得借鑒的地方。
物聯網帶來新機會
物聯網的出現,也為解決公共平臺的互聯互通問題帶來了新機會。但如何解決互聯互通問題,也是物聯網當前發展的難點之一。“物聯網可以分為三個層面,分別是信息的采集、傳輸和應用。信息采集其實并不復雜,而信息傳輸實際上就是要解決互聯互通問題,解決不了互聯互通問題,物聯網就沒有什么新內涵。目前,國家已經將物聯網上升到戰略技術層面來推動,互聯互通問題需要在國家層面實現突破,相信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互聯互通問題,也一定能夠在物聯網推進的過程中得到解決。”
商業模式選擇很重要
戴定一強調,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發展,還要選擇合適的商業模式。他認為,如果物流平臺的建設和現有業務是結合在一起的,就能夠對現有業務起到整合、提升、優化作用,那樣即使解決不了互聯互通問題,也具有積極的意義。當然,如果能實現與外界互聯互通,就更好了。“但如果毫無基礎,僅僅認為市場空間很大,只要投資搭建一個平臺,大家就會用,并能產生商業價值,這樣風險就會很大。”
所以,搭建平臺一定要依托于自身的基礎,在此基礎上進行信息整合,這樣才有客戶群來使用這個平臺并帶來經濟效益。因此,搭建平臺需要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明白自身的優勢和商業模式在哪。
戴定一表示,在促進公共平臺間的互聯互通方面,中物聯一直遵循兩個原則:第一,支持形成全國統一的互聯互通標準;第二,不支持任何一方成為壟斷服務商,希望在統一標準下提供有競爭性的服務。
通過案例搜索和典型發現,中物聯總結并探索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發展的方向和規律,在支持公共平臺建設過程中,不是過多地關注其技術,而是其商業模式——如何給大家帶來商業價值,如何突破現行管理體制,是否有抵觸現行法律的部分,怎么取得客戶的信任,怎么承擔運作過程中的風險……
加快中小企業ASP建設
對于中小企業平臺建設,戴定一強調了ASP模式,并表示已經有人在做嘗試,也有一定的基礎,希望國家能夠認定幾個標準,向中小企業推廣,甚至免費使用。
他告訴記者,目前由供應商來做并且有點社會影響的,典型的就是浙江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提供的ASP服務——它是一個開放的平臺,提供免費軟件和數據接口,且具有比較成熟的商業模式。另外,還有幾家軟件公司提供的平臺,幾百家中小企業都在用,采取“先免費使用,后期增值服務收費”的盈利模式。
對于中小企業ASP平臺,戴定一表示中物聯依然會在互聯互通上提供支持,“我們的最終目的不是簡單地幫助中小企業信息化,而是要讓它們融入某個網絡,圍繞做大做專來發展。你做專,我們輔助你專的方向;你做大,我們讓你加入一個網絡體系。你的信息化,不僅僅是解決你自身的問題,而是幫助整個物流業做大和做專。所以推動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不是要挽救中小企業不被市場所淘汰,而是‘逼’它向做大或做專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