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樹救災時間表敲定 地震后24小時內交通通信基本恢復
2010-4-17 9:5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青海省政府召開抗震救災緊急會議說,玉樹救災時間已經明確。在72小時內,重傷員要全部轉運出玉樹進行救治。
地震發生后24小時內,玉樹地震災區的交通、通信已經基本恢復。通電問題在48小時內得到基本解決。
目前,抗震救災指揮部、醫院等重點部位可以保證供電,油料配備充足。同時,48小時內受災群眾基本都住進帳篷里。72小時內,重傷員要全部轉移到包括西寧、成都、蘭州等地和部隊的醫院接受治療。
目前,已經有1300名醫務人員奮戰在災區一線。記者從青海機場公司了解到,16日民航方面預計將從玉樹機場向西寧機場運送500多名地震傷員到西寧接受治療。
青海機場新聞發言人雷金鐘說,到16日下午4時,西寧機場已起降7個架次的救援飛機,已有300多名傷員運抵西寧。前往玉樹的飛機上搭乘的主要是抗震救災武警官兵和部分救災物資,從玉樹機場飛抵的飛機上主要搭乘地震中的傷員。
不拋棄,不放棄
我們相信還有更多生命奇跡
十幾根木頭死死壓住,動彈不得
澤仁多吉被困近51小時后獲救
16日上午10時許:
在對結古鎮扎西卡路進行偵查搜尋時,重慶南岸消防支隊戰士張奇經詢問附近居民,得知一處廢墟下面可能還有被困人員。
張奇立即趕到廢墟前仔細搜尋并大聲詢問,不想廢墟下竟傳來微弱的應答和木頭敲擊聲。張奇立即呼叫戰友,并組織周圍村民共同施救,大家一起刨開磚土,揭開一大張油氈布,發現被困者趴在廢墟下,被十幾根木頭死死壓住,動彈不得。
張奇冒著房屋再次垮塌的危險,從剛剛扒出的洞里爬進去,采用手挖、肩扛、手抬的方式將壓在被困者身上的木頭搬走,并不斷鼓勵被困者堅持住。當最后一根橫梁死死卡住被困者難以取出時,張奇讓兩名村民將橫梁抬起,自己鉆進廢墟中,將被困者小心翼翼抱住,慢慢爬出廢墟。
16日上午10時25分:
已經被困近51個小時的澤仁多吉被成功救出,并送上了救護車,醫生說他的腰椎骨折,身上多處軟組織挫傷,但不會有生命危險。
最新奇跡:80多歲的吉嗄老人
被困57個小時,雙下肢骨折
16日16時許,二炮536醫院搜救隊在結古鎮中心廣場附近的廢墟中,救出一名被埋57小時的藏族老人。這位80多歲的老人名叫吉嗄,在地震中雙下肢骨折。
二炮醫護人員立即為她打好夾板,進行輸液。目前,吉嗄的各項生命體征穩定。
“72小時的黃金救援期,現在還剩下不到24小時”
16日8時,距離玉樹這座高原小城遭遇7.1級地震已經過去了50多個小時。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長、前線救援消防部隊總指揮王沁林說,參戰的許多官兵已經40個小時沒合眼了,“72小時的黃金救援期,現在還剩下不到24小時,我們一定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有生命跡象的地點,和時間賽跑,和生命賽跑!”
一根根木樁被撬起,一塊塊礫石被挖出,一個個身著救援服的身影在閃動。
挖開了樓房頂板,挖到了床,但還沒有發現生還者
16日9時,在玉樹縣結古鎮的一處廢墟,來自廣東消防總隊的30多名官兵正在緊張施救。這里原本是一家名為“愛車e家”的洗車場,如今只剩下一個孤零零的旗標在風中飄動。
“這里探測出有生命跡象,盡管很微弱,但我們絕不會放棄!”參與救援的廣州消防支隊戰士吳愛惜說,這家洗車場的建筑是土木結構,其中還混雜有磚石。目前已經挖開了樓房的頂板,也挖到了床,但還沒有發現生還者。在這片廢墟上,他們會一直循著生命跡象搜尋下去。
1200人的救援部隊只有兩頂帳篷,每人每天就吃一袋方便面
高海拔,高寒氣候,是對參戰官兵身體的最大挑戰。許多人來自平原地區,他們經過的路上,海拔超過4200米以上的路段就有4處,最高點達到5300米,一到玉樹就出現了強烈的高原反應,嘔吐、頭暈,甚至感冒發燒。“在14日當夜,抵達的救援部隊已經有1200人,但總共只有兩頂帳篷。不講任何條件,就是為了搶救生命。”公安部消防局戰訓處副處長魏捍東說。
在消防部隊的露天宿營地,一些生病的戰士就地打著吊瓶,有的和衣而睡。他們一天的食品就是一袋方便面,沒有熱水,只能干咽。
救援官兵們的心理也面臨著極限的挑戰。許多用生命探測儀搜尋到的被困者,在施救的過程中就沒了氣息,存活的概率很低。“我們十幾個小時的艱苦奮戰,就是為了一條生命,可是看著被困者在你眼皮底下逝去,施救工作功虧一簣,那種巨大的悲傷和失落,給人的心理帶來的障礙難以用語言形容。”一位搜救人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