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構建通暢便捷的海南

2010-4-14 19:4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一道并不寬闊的瓊州海峽,曾令海南島長期孤懸海外,自古被視為“天涯海角”的蠻荒之地,鳥飛也得“半年程”。新中國的建立,特別是建省辦經濟特區22年來,海南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成就。 
  如今,昔日的邊陲海島已不再遙遠。 
  島上的國際機場、港口、鐵路與環島高速公路,共同構建了一個快速立體交通網,把南國寶島與祖國大陸及世界各地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路”在改革發展中延伸 
  海南島四面環海,島內運輸以公路為主。要想真正實現地方經濟的高速發展,交通建設無疑是其生命線。如今,海南島上公路縱橫交錯,進出海南既有輪船,也有飛機,還可乘火車跨越瓊州海峽抵達廣州、上海、北京等諸多城市。 
  不過,由于海南是典型的島嶼型經濟省份,公路交通仍是島內來往的主要方式。建省前,島內運輸主要依靠3條老國道,從海口到三亞通常要跑近一天時間。 
  22年來,全省投入公路及場站建設資金達180億元,已建成了環島高速公路、海文高速和海口繞城高速公路620多公里。 
  在島上驅車疾馳,一條條平坦順暢的公路兩旁鮮花簇簇、綠樹成茵,猶如一條條綠色生態長廊。“車在畫中行、人在景中游”是海南公路生態建設的真實寫照。海南省交通運輸廳廳長董憲曾告訴記者,目前,海南已構筑起以環島高速公路為主動脈、“三縱四橫”國道和省干線為主骨架的“田字形”公路網,島內“3十1交通圈”(從島內任何一個市縣政府所在地到省會海口市的時間約3小時,從任何一個鄉鎮政府所在地到其所屬市縣政府所在地所需時間約1小時)基本形成。 
  此外,2009年全省3133個行政村實現通暢,惠及人口300多萬人;全省18個市縣都建成了二級標準以上的出口路,鄉鎮通達率100%。今年,全省所有行政村將通硬化公路目標,公路等級和路網服務能力將明顯提高。 
  董憲曾介紹,海南交通人有很強的創新爭先意識,在全國首開了許許多多改革的先河。尤其是建省后,省委、省政府大膽解放思想,轉變投資觀念,以改革創新的方式,在市場經濟的運籌中,尋找到了破解資金難題的金鑰匙,并率先應用于環島東線高速公路建設。 
  1994年1月,海南又在全國率先統一征收燃油附加費。這項獨樹一幟的改革以其“一腳油門踩到底”的特色飲譽全國,樹立了大特區安全、便捷、高效的交通形象。 
  2008年12月,海南停征燃油附加費,改征機動車輛通行附加費,大大拓寬了海南公路建設投融資空間,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注入強勁活力。2009年,海南交通規費預算收入增加至19億元,比2008年增加了6億元,增長46%。2009至2010年,海南可增加90億融資空間,是開征前近30億元融資空間的兩倍。“十二五”期間,預計貸款空間可達300億元,交通事業發展有了穩定和可靠的資金來源。 
  2009年,海南還一舉解決了13年來公路管理體制遺留問題,恢復了18個市縣公路分局的事業性質,并配備事業編制工作人員3471名,困擾全省公路養護多年的遺留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維護了公路行業的穩定,公路養護職工積極性空前高漲,責任心明顯增強。這一成果,得到了交通運輸部領導和部公路局的充分肯定。 
  海南首創、在全國倍受業界高度關注的還有2009年9月開始實行的旅游客運管理體制改革、新增旅游車運力首次面向全國公開招投標和率先在全國實行旅游車公車公營保證金制度,以及推行公路建設代建制、實施公路建設從業單位和從業人員信譽動態管理以及省級“大交通”管理體制改革等等,這些都在全國起到了積極的示范作用。 
  為瓊島插上騰飛的翅膀 
  交通的快速發展為海南經濟社會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經濟發展布局日漸清晰,投資環境更趨成熟,昔日的邊陲海島如今已成為經濟繁榮的特區省。 
  海南省沿港口、高速公路形成的經濟開發區、工業基地、熱帶高效農業基地及反季節瓜菜種植基地充滿了生機與活力。西線高速公路加速了西部工業走廊的建設,也促進了西部香蕉產業帶和反季節瓜果菜基地的形成;老城工業開發區、洋浦開發區分別依托馬村港、洋浦港加大了開發力度。據統計,截至去年底,洋浦的工業產值達417億元,占全省的38.5%。 
  建省前,島內公路運輸主要靠3條老國道。從海口到三亞通常要跑近一天時間。如今,從海口走東線高速公路去三亞只需3個多小時,已成旅游“黃金通道”。 
  2009年,海南接待國內外游客過夜人數達2250.33萬人次,比2008年增長9.2%,本省旅游收入共實現211.72億元,比2008年增長10.1%。 
  陸上與海上“綠色通道”齊頭并進。 
  截至目前,海南省已開通海南至北京、西藏、大連等數十條綠色通道,海南的反季節瓜菜和鮮活農產品源源不斷運往內地。2009年,海南全省鮮活農產品出島運輸量達520多萬噸。其中,運銷商僅運輸收入就超過40億元。 
  今年初,海南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再傳捷報:2009年,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資產投資66.59億元,比2008年翻了一番,創歷史新高。全年新改建公路7000公里,截至去年底,全省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2萬公里,比上年提高5.3%。其中,二級以上公路2211公里,占總里程的11%。農村公路通暢工程建設總里程突破1萬公里,達1.23萬公里。 
  與此同時,海榆西線改建、文昌清瀾跨海大橋、洋浦海灣大橋南連接線等項目相繼開工。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8月,停滯長達16年之久的海口至屯昌高速公路再度開工,這對于加快實施海南中部發展戰略、扶持中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也標志著海南“田”字形高速公路網的“十”字建設正式啟動,海南高速公路建設掀起新一輪高潮。 
  新的起點 新的沖刺 
  對于正在打造國際旅游島的海南來說,公路交通網的建設成為基礎建設中的第一要務,而這也為交通運輸業發展提供了一個大引擎。 
  從此,海南交通人又將站在新的起點上,開始新的沖刺! 
  如何構建安全、方便、快捷的綜合交通運輸服務體系,為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當好“先行官”,這是海南交通人必須面對的現實考題。3月20日,出席2010博鰲國際旅游論壇部長級圓桌會議的交通運輸部副部長翁孟勇認為,海南在國際旅游島建設中較突出的問題是交通基礎設施和交通運輸業的發展。 
  “海南交通主管部門將抓住這一重大歷史性機遇,全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安全、方便、快捷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國際旅游島建設營造良好的交通環境。”董憲曾告訴記者。據悉,今年海南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計劃投資68億元,其中,大部分用于公路建設。 
  董憲曾表示,2010年是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除了圍繞《國際旅游島總體規劃》、完成“十二五”交通運輸規劃編制工作之外,海南省交通運輸廳將圍繞國際旅游島建設的總體目標,繼續按“強投、強推、強管、一提速”的要求,全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使海南真正形成“田”字型高速公路網,增強服務保障能力,并大力推進旅游公路建設和國省干線公路改造。 
  為了使海南真正融入泛北部灣經濟圈,海南省交通運輸廳將提前介入,謀劃重大交通項目,著手開展海口至廣州、至南寧高速公路建設項目前期工作,盡快打通連接廣東、廣西的交通大動脈。此外,還將積極推進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工作,爭取項目早日獲國家批準立項,并在“十二五”期內取得重大進展。 
  在發展綠色交通方面,結合國際旅游島建設的要求,海南目前正在實施高速公路生態戰略,對環島東線、西線和海文線三條高速公路進行規劃,實行一路一景,把它們作為生態景觀長廊建設和傳播公路文化的主要載體,并結合沿途人文景觀、風土人情、自然風貌、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等元素,凸現沿線景物的層次感,使山景活起來,海景露出來,風貌亮出來,氣勢造出來,文化顯出來,形成有地域標志的特色公路。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