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漲價,誰之罪?
2010-4-14 7:4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 楊世新
從去年10月到今年3月,在不到半年時間里,礦石價格每噸從60多美元漲到160多美元,如此巨大的漲幅令人瞠目,是誰推高了鐵礦石價格?
幕后推手
在最近的一次研討會上,國家發改委一位官員指出,貿易商的大量進口抬高了鐵礦石價格,“去年前8個月,中國鐵礦石進口量為4億多噸,同比增長了32%左右。其中現貨礦占進口總量比重高達82.74%,貿易商在其中倒買倒賣大概在一千萬噸左右。”“國內主要港口現在始終保持7000萬噸鐵礦石的庫存,這些礦石貿易商隨時準備待市場價格炒高后拋售,在資源這么緊張的情況下,無論是中國貿易商還是國外礦商,都不顧中國鋼鐵業的艱難情況。”對于中國鐵礦石的進口現狀,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鄧崎琳表示擔憂。
在去年的一次會議上,中鋼協常務副會長羅冰生也曾表示:“貿易商大量進口,造成鐵礦石進口超量,扭曲國內鐵礦石供需關系,并給進口鐵礦石價格談判帶來重大的干擾。”
貿易商大量進口鐵礦石,導致礦石價格的不斷走高,“市場形勢的變化,導致今年的礦石談判比往年更為艱難。”中鋼協負責人說。“全球的鋼鐵產量近期在恢復,中國今年前兩月鋼材價格有所上升,而海外礦山精確地抓住了這個信息,開始謀求漲價,使談判非常艱難。”鄧崎琳表示。
鋼協出招
就在近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和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在北京聯合召開的規范鐵礦石市場秩序會議上,雙方達成了一致意見,會議上通過了《2010年鐵礦石進口企業資質標準》、《進口鐵礦石代理制實施細則》、《進口鐵礦石合同定期上報登記及其流向登記備案規定》。中鋼協相關人士表示,三個文件的其中核心內容是取消2009年鐵礦石進口量不足100萬噸的企業的進口資質。
中鋼協秘書長單尚華4月3日表示,目前鐵礦石談判形勢十分嚴峻,中鋼協號召國內具有鐵礦石進口資質的鋼企和貿易商,在接下來的兩個月內不從三大礦山進口鐵礦石,以抵制其壟斷行為。
單尚華表示,中鋼協調研報告顯示,目前我國鋼鐵企業的自存鐵礦石足以保證鋼廠正常生產兩個月,而且目前我國港口仍積存鐵礦石7500萬噸。“今年1、2月份,我國自產鐵礦石生產量在鐵礦石價格不斷攀高的影響下同比增長18%。因此中鋼協號召抵制目前三大礦山的季度定價政策和無理的漲價要求。”單尚華說。
同時,中鋼協協同五礦商會制定了三條行業性政策,以整頓目前我國混亂的鐵礦石進口市場。首先關于鐵礦石進口資質的審定標準規定,2009年從事進口鐵礦石業務總量低于100萬噸的進口商將被取消鐵礦石進口資質。其次,鐵礦石進口嚴格執行一級代理制,保證鐵礦石流向符合產業政策的大中型鋼鐵企業。貿易商不能進行二次貿易,違反自律公約的企業將會被取消資質。另外協會還將建立鐵礦石流向審核制度,對于一些進口劣質礦的合同,海關將不予以進口、備案。
中鋼協負責人表示,中鋼協已經與五礦商會基本達成了一致意見,對貿易商也進行進口鐵礦石行業自律。但也有分析師認為,這個要求并不能解決鐵礦石進口秩序混亂的局面。
市場之辨
“近期我國鐵礦石進口需求仍將強勁,進口量受制于供給方供貨程度。預計全年鐵礦石進口總量將繼續創新高,因為在需求拉動下我國鋼鐵業今年產量將繼續增長,鐵礦供應長期緊張趨勢沒有改變。”中國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凌表示,我國進口鐵礦石依存度不可能顯著降低。
依照陳凌的分析,國產鐵礦石滿足鋼鐵工業的需求程度難以有很大改觀。2009年國內鐵礦采選投資雖然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長,但增速比2008年大幅回落了35個百分點。中國需求的高速增長,大大改變了國際鐵礦石市場的供求態勢。如此高漲的需求,不難理解同期國際鐵礦市場價格走勢。
陳凌認為,全球鋼鐵業的復蘇,提升了對全球鐵礦石的需求總量,刺激了鐵礦石價格大幅上漲。鐵礦石供求雙方價格爭執背后的主導力量仍然是市場。中國市場需求是影響世界鐵礦石貿易最重要的因素。“影響國際資源產品貿易價格走勢的主要因素是全球供需總量的變化。集中度只是適度減少內部競爭,如果不能改變需求總量,并不能對價格均衡產生顯著影響。”陳凌表示。
影響深遠
記者采訪了鋼鐵生產企業的相關人士,企業對目前的市場狀況表示擔憂。河北敬業集團銷售部長田書方對現代物流報記者說,依目前的市場價位,鋼廠只有微利,利潤在200元左右,但這些利潤流通渠道商還要分一部分,“如果礦石再漲價,企業的成本一噸要增加100元,鋼廠就沒有利潤了,負擔太重就無法維持生產了。”田書方說。“目前我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進一步上升,鐵礦石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鋼鐵工業乃至國家經濟發展的瓶頸。”鄧崎琳對現代物流報記者表示。
鄧崎琳分析指出,2009年我國進口鐵礦石6.28億噸,比上年增加進口1.84億噸,增長41.6%,是歷史上增加進口量和增長幅度最大的一年。國產鐵礦原礦2009年生產8.80億噸,同比只增產 7212萬噸,僅增長8.92%。而國內生鐵產量同比增加7446萬噸,增長15.87%,增產生鐵量的80%左右要依靠增加進口鐵礦石滿足。“我國是世界第一產鋼大國,2009年進口鐵礦石達6億噸,鐵礦石已成為制約我國鋼鐵工業乃至國家經濟發展的瓶頸。”對于目前我國鋼鐵業過于依賴國外礦產,鄧崎琳表示擔憂,國際鐵礦石價格連年上漲,中國鋼鐵企業已經不堪重負,如果今年再大幅漲價鋼企將無法承受。
鄧崎琳表示,目前的鋼材漲價不可能消化鐵礦石漲價的成本因素,如果海外礦山一定要大幅漲價,中國鋼廠只能減產少買鐵礦石,但國內經濟拉動因素,造成鋼廠難以減產。如果礦石價格上漲,中方不得不接受這個價格,要承受巨大的成本壓力,鋼鐵業又將陷入大面積虧損狀況,鋼鐵企業只能以漲價來緩解,而且成本要傳導轉嫁至下游汽車、家電等下游行業,造成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國外礦業巨頭不要無視中國企業的利益,做出只利于自己而不顧對方的事情。”鄧崎琳說,他表示,要維護我國國家利益和經濟安全,加快協調鋼鐵企業、貿易商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盡快促成國內鋼鐵行業與相關行業在采礦、海運、投資方面形成利益共同體,以保證鋼鐵企業穩定的原料供應渠道,從根本上扭轉我國在國際鐵礦石市場上的被動局面。“2010年鋼行業要面臨成本、產量、價格的三高風險,鋼鐵業要密切關注這些變化。”就在前不久,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巡視員賈銀松對現代物流報記者表示,鐵礦石、能源等價格上漲速度快,原燃料價格上漲幅度高于鋼鐵產品價格上漲幅度,給鋼鐵業帶來了成本風險;鋼鐵產量增長幅度高于鋼鐵需求增長幅度,給鋼鐵業帶來了產能風險;鋼企及貿易商預期鋼鐵需求增長幅度高于社會實際需求,給鋼鐵業帶來了價格風險。“鋼鐵生產企業要密切關注這些變化,應對市場風險。”賈銀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