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出現“恐高癥” 投資客開始拋售
2010-4-12 19:2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房價還會上漲嗎?那些一個月前還意志堅定的炒房客,如今會摸出一枚硬幣猜正反。信心,猶如光中之球,過快地膨脹,球面終于投射上恐懼的陰影。北京一位先后買賣過20多套房的炒家,一周前決定清倉出貨。
“現在也許不是最高點,但到了最高點就不一定賣得掉了。如果說現在還是剛性需求,也主要是投資的剛性需求了,那不如把房子當純粹的投資品來看。”這位炒家說,“在這么高的價格之下,把錢繼續積壓在樓市,風險已大過收益。”
讓部分炒家們感到恐懼的是“兩會”之后再度飆升起來的房價。在《新世紀》周刊北京西大望路辦公樓附近,二手房每平方米報價一周內暴漲了3000至5000元。房產中介人員稱:“清明節前后,你做夢的時候房價都在漲。”
3月,北京的一手住宅成交均價超過2.6萬元/平方米,同比上漲59.5%,環比上漲16%。特別是3月的最后一周(3月22日至3月28日),國內大部分主要城市,樓市成交量出現井噴,以北京、上海、青島、南京、深圳、東莞、成都、杭州等城市成交量反彈的幅度最大。與此同時,北京“四環4萬時代”將至的預言開始在坊間熱傳。
樓市還要漲多久?長城證券地產分析師劉昆認為,房價可能再往上沖20%左右就“到頭了”,回調的時點會出現在5月。更多的分析相信樓市或許還有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漲幅。
高位恐懼癥蔓延
恐懼心理并非特例。仿佛一夜之間,房價在高位上的繼續狂飆讓很多人心生恐懼。“最可怕的,是很多樓盤的瘋漲,根本找不到理由。”一位地產業內資深人士感嘆說。戴德梁行的一位分析師則表示,現在業內人士普遍的判斷是,房價漲得太瘋了,失去理智了。
現在,北京的房價已處于歷史最高水平,甚至遠高于2007年泡沫時期的40%以上。而3月底,國內主要城市住宅成交放量,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既證明2009年貨幣超放背景下國人被放大的投資保值需求,也表明不少投資者在恐慌心理下開始拋售。
“(我們)蓋好以后馬上賣,不會等。”一位房地產開發公司銷售人士稱,今年的情況是,開發商能趕到上半年推的,都不會推到下半年,開發商對高房價的持續性也深感恐懼和擔憂,很多公司已放棄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拿地,并估計下半年可能會出現局部的調整。
華泰聯合證券的報告顯示,在大部分城市量價齊升的同時,武漢、重慶、蘇州等城市已開始出現量升價跌的情形。被很多投行人士認為是中國樓市指向標的深圳,3月新建商品房成交套數和面積環比分別大升178%和186%,但成交均價回落16%,降至20433元/平方米。
去年底以來被爆炒的海南地產,疲態已顯。3月,海口市住宅成交面積出現約37%的下跌,觀望情緒濃郁。
而對于仍在上漲通道里的很多城市,租售比(當前房價比當前月租)的差距正在進一步拉大。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北京商品房住宅均價普遍漲幅超過60%,部分樓盤甚至高達120%。財新網主編王爍今年3月在網上發起了一個超過900人參加的租售比調查。結果顯示,92%的參加者稱所住房屋的月租售比超過300倍,45%參加者稱月租售比超過500倍,21%在500倍到600倍之間,高于600倍的有24%之多。
所謂“租售比”,是指月租金與房價之間的比值。國際上一般用租售比來衡量住房投資價值,正常范圍應在1:100至1:230之間。即:如果將房子按現在的租金出租,可以在9到20年內能收回購房款。前述超過500倍的租售比意味著,房主出租40年也不能收回投資。
財新網專欄作家Barrons把北京與22個世界主要城市比較,發現其租售比已超越了美國紐約曼哈頓,在22個城市中名列第一,直逼日本東京歷史上的最高位。
Barrons的分析顯示,1991年日本泡沫高峰時達到60倍的年租售比(相當于720倍的月租售比),在正態分布的幾率中,年租售比超過60的幾率小于被閃電擊中的概率。這意味著,此時房價再往上走的概率比人被雷劈死的概率還要小。
Barrons稱,如果北京完全重復東京的軌跡,那么房價還有一年左右的時間繼續上漲,隨后就會進入下跌通道,直至恢復到世界大城市平均水平的1:20的年租售比。上述分析與正在廣泛流傳的“2011年中國樓市崩潰論”吻合,正是近來互聯網上討論的熱門話題。
“最堅強泡沫”?
但質疑者的問題是,中國會完全復制日本軌跡嗎?據中金公司的研究,中國現在與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房地產泡沫時期相比,雖存在諸多相似處,但仍有四大不同,包括人口結構、農村發展水平、外資參與程度,以及政企銀關系等。
北京高通智庫投資顧問公司總經理張宏就認為,樓市泡沫現在肯定有,而且很大,但泡沫的承受力很強,很難判斷還能持續多長時間。
實際住房需求的高增長、人民幣尚未升值到位、外資購房仍有種種限制、城鎮化進程方興未艾等,都是中國樓市成為“最堅強泡沫”的依據。大多數中國地產商人愿意接受“未來20年房價仍有上漲壓力”的觀點,認為中國住房“剛需”依然猛烈,導致房價下跌的因素遠未形成主流。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即指出,中國每年市場化竣工的住房大約只有500多萬套,僅能滿足不到一半新增家庭的需求。
“房價不敗”的信心,助長了購房者的投資需求。一線城市的高檔住宅中,投資客占比高達70%以上。以房價一直在飆漲的杭州為例,浙商證券分析師戴方直言,現在全部是有錢人在買,早已超出了杭州普通市民所能承受的范圍。
在文化心理上,如今的中國與當初的日本有極其相似之處:盲目地認為地價只會上漲不會下跌,這種心理導致房地產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當然,中國政府汲取了日本的教訓。當初在日元對美元升值之時,日本仍降低銀行利率,導致大量資金涌入房地產,加之未受到嚴格監管的銀行、保險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也在泡沫末期進入房地產領域,埋下不良資產的禍根。
縱觀今年以來中國各監管部門出臺的政策,不難發現政府對房地產泡沫可能帶來的風險已傳遞出預警信號:央行定下緊縮房地產信貸的基調;銀監會收緊房地產信托,并禁止信托公司不得以信托資金發放土地儲備貸款;保監會重申將嚴控保險資金投資房地產上限比例;證監會遲遲未給房地產再融資開閘,并審慎推薦房地產等8類公司創業板上市;國資委要求78家非地產主業央企15個工作日制訂退出方案。
但事實上,2009年底以來種種人們預期內的調控政策均沒有收到成效,其原因是市場普遍認為“未動真格”。一位北京地產商人在全國“兩會”期間反問記者:“現在有房地產調控嗎?”
果然,全國“兩會”結束之后,未遭實質性打壓政策的國內樓市,迎來了早到的“陽春”。3月15日,隨著北京三塊住宅用地被高價拍走以及望京地區每平方米2.8萬元樓面價的曝出,樓市的觀望情緒一掃而空。
“擠泡沫”注定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對目前的中國政府更是如此。業界對政府“擠泡沫”的決心,已經頗有“狼來了”的心態。“房地產是支柱產業,地方和中央財政都靠它,政府怎么會把房價打下去?”一位房產中介公司人士向記者分析,“今年政府只說要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
“狼從哪里來”
幾番“狼來了”之后,迫使政府加強調控力度的因素確在進一步聚集。3月28日到4月2日,新華社連續刊發六篇評論直指高房價與土地腐敗。盡管新華社相關人士出面否認這些評論文章背后的政策暗示,但市場視之為未來加強調控力度的信號。隨后,2月以來頗有起色的地產股股價,連日下挫。
“資本市場反映房地產市場的變化,通常會提早三至六個月。”一位基金經理表示。
華泰聯合證券和齊魯證券4月3日和7日發布的研究報告均認為,后期政策壓力在加大。華泰聯合證券的報告稱,“投資性需求向較有潛力的二三線城市轉移已是事實。如果在一線城市樓市泡沫過大的同時,再將二三線城市泡沫吹大,極有可能招致更為嚴厲的調控政策。”報告認為,新華社社論可能是為新政策出臺進行鋪墊,而較可能出現的新政策主要有物業稅試點、提高首付和利率并嚴控房貸、改革招拍掛制度。
4月初,國土部發布報告稱,北京、上海等地房地產已經“明顯偏離理性投資者的正常投資回報率”,中央還會有一系列調控政策進行整治。
高通智庫4月3日的一份研究報告宣告,投資中國一二線城市住宅的實際租金回報率為負值。具體來看,一線城市高檔住宅目前的年化收益率在2.5%左右,中低住宅在1.8%左右;二線城市高檔住宅的年化收益率在3.2%,中低住宅在2.7%左右。一二線城市住宅年化收益率,均接近和低于一年存款利息;在減去通脹之后的實際收益率,已為負值。
這意味著,如果房價不再上升,資金存在銀行里比買房更值錢。
這篇報告認為,目前貨幣超放背景下的房產投資需求已不具有可持續性,伴隨房地產資產價格泡沫的持續放大,當前房地產價格與投資價值的背離程度,遠高于2007年泡沫時期的水平,投資需求的預期顛覆,將使緊張的供應不足局面發生逆轉,價格深調風險巨大。未來一至二年內住宅市場價格出現20%-30%的深度調整并不為過。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身手敏捷,成為泡沫破滅前把“郁金香”賣給下家的投機者,但市場頂部與底部的拐點總在人們不經意間降臨。最后一根壓在駱駝背上的稻草在哪里?
很多人把目光投向央行包括加息在內的緊縮性貨幣政策。4月8日,央行重啟三年期央票發行,此舉被認為是進一步收緊流動性的信號。而從1993年以來的十余次加息歷史來看,溫和加息或收緊流動性對房地產市場價格的影響并不明顯。大幅或多次連續加息,才會對樓市影響顯著,如1993年與2007年。
事實上,真要調控房價,加息無疑是最有效的工具,現在多空雙方爭論的核心是政府是否真有調控的決心。對政府來說,打壓高昂的房價要比拯救處于深淵的樓市容易得多。除貨幣信貸政策,現在政府的稅收和土地政策等調控之牌均蓄勢未發。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由于逃避一線城市房地產泡沫的開發商和資金紛紛涌入,部分二三線城市的房價正在瘋狂上漲。
4月初,被視為房地產價格洼地的長春“地王”頻報。4月2日,龍創地產以7億元拍下長春凈月區櫻花街附近13.5萬平方米的土地,樓面單價達到5500元每平方米,溢價率高達287%。
“二三線城市房價這輪上漲,很可能成為中國房地產十年數來持續上漲的尾聲。”一位長三角的地產開發商稱。一線城市房地產價格飚升,對二三線城市的影響已成為目前政府部門關注的重點。
3月22日,國土部副部長贠小蘇特別稱,要防止地價波動向二三線城市擴展。國土部4月初發布的報告再次強調,由于一線城市用地成本已經大幅增加,土地成本輻射效應已相對減弱,部分用地和開發需求必將轉向二三線城市,必須防止二三線城市地價跟風過快上漲。可以想見,當二三線城市被卷入這場房地產泡沫的漩渦時,政府在調控中的被動性和難度將成倍增加。
無人知道,多少人將被最后一波狂潮吞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