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礦價“高燒不退”新定價機制危及產業鏈

2010-4-10 9:5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在日本鋼廠率先接受90%的年度價格漲幅的壓力面前,中國鋼企究竟是被動跟進還是堅持到底,抑或像去年那樣無果而終?種種跡象表明,2010年度中外鐵礦石談判的前景正在變得越來越黯淡。 
  
“無論現貨價格還是季度價格,都只是形式而已,最終還要憑借實力說話。”中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日前在2010年中國鐵礦石會議上表示。按照去年中國進口6億多噸鐵礦石計算,除非我國能夠控制約3億噸海外礦石資源量,否則中國鋼鐵企業很難在國際鐵礦石談判中擁有應得的話語權。 
  
對于近年來中外鐵礦石談判一直“難產”的原因,湖南華菱鋼鐵有限公司總經理曹慧泉將其歸結為礦山與鋼廠之間的潛在“信用危機”,并且這場潛在的“信用危機”有可能延伸到整個鋼鐵產業鏈。 
  
鐵礦石定價金融化 
  
近年來,全球粗鋼生產增長速度遠低于鐵礦石產量增幅。然而,與全球鐵礦石供大于求的格局相伴而行的是,鐵礦石價格卻一直“高燒不退”,導致國際鐵礦石供求關系被嚴重扭曲。自從2003年以來,國際鐵礦石基準價格漲幅分別達到8.9%、18.62%、71.5%、19%、9.5%和65%。 
  
即便如此,壟斷國際鐵礦石資源的國際礦山巨頭仍不滿足。為謀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以巴西淡水河谷為首的三大礦山終于在今年的談判中拋出指數定價機制,試圖以更接近市場的指數價格取代施行40年之久的年度協議價格。 
  
“一旦年度定價機制被推翻,短期內對中國鋼鐵企業不利,但是從長遠來看尚難有定論。”李新創說,“可以設想一下,如果全球9億噸左右的鐵礦石供應量都要以現貨形式賣出,三大礦山面臨的風險也將是未知數。因此,國際鐵礦石談判的供需雙方都需要有大智慧,只有多方共贏才是真贏。” 
  
目前,鐵礦石是國際市場上少數幾個由產業鏈供需雙方共同確定價格的大宗商品,而石油、銅等大宗商品的定價權已經轉移到國際金融資本手中。 
  
業內人士擔心,如果未來的鐵礦石季度定價機制基于現貨指數,鐵礦石定價金融化的趨勢將不可避免,而現貨指數價格也將遭到爆炒,進而導致產業資本喪失對鐵礦石價格的控制權。 
  
新定價機制危及產業鏈 
  
曹慧泉說:“在后金融危機時代,國內鋼鐵企業很難像危機前那樣把上游成本壓力完全轉移到下游行業。一旦原材料成本上升過快,鋼鐵產業鏈可能面臨斷裂的風險,進而引發一場新的危機。” 
  
曹慧泉認為,如果國際礦山巨頭單方面強制推行指數定價機制,不僅會對鋼鐵企業造成沖擊,而且也將波及整個鋼鐵產業鏈條。他說:“長期以來,鋼鐵產業鏈上游的高利潤率,將吸引更多的投資進入,而鋼鐵行業的利潤受限,又將減緩投資增速并加速并購進程。如此一來,鋼鐵企業的艱難時光或許還要延續幾年,而定價權依然更多地掌握在上游礦山手中。” 
  
業內專家指出,鋼鐵和鐵礦石生產同屬周期性行業。當前,國際鐵礦石虛高的價格是不正常的,也是無法持久的。國際礦山和鋼廠惟有遵循互利、共贏的原則,才能實現整個鋼鐵產業鏈的健康發展。 
  
“最起碼,國際礦山必須保證中國鋼鐵企業維持一定的利潤空間,否則鐵礦石很有可能重蹈氧化鋁價格暴漲后暴跌的覆轍。”中礦聯產業發展部總工程師吳榮慶說。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以及國內礦山產能的增加和進口機制的不斷完善,我國鐵礦石進口價格將逐步回歸到合理的水平,大約在600~800元/噸之間。 
  
內外兼修方成正果 
  
談及中國鐵礦石供應的長遠戰略,李新創認為我國必須內外兼修:一方面,加大國內礦山建設力度,提高自給率;另一方面,加快建設海外保障體系,減少對三大礦山的依賴性。 
  
中國礦業聯合會近期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國鐵礦山的綜合稅負率已經高達25%。關于如何降低國內鐵礦石成本,吳榮慶建議:“希望國家能夠從財政、稅收政策方面積極扶持國產礦,例如暫不上調資源稅、減免鐵礦生產環節增值稅等。” 
  
據透露,中國礦業聯合會正在醞釀游說國家有關部門對鐵礦石采取與黃金相同的財政稅收政策,對鐵礦石生產實行零稅率,并將生產環節增值稅稅率降到13%以下。 
  
令人欣慰的是,2005~2009年國內鐵礦石產量已經從2.2億噸增加到8.8億噸,年均增速達到20.3%。2010年,國產鐵礦石有望達到10億噸。事實上,隨著國家不斷加大鐵礦投資力度,我國目前正處在鐵礦新發現的高峰期。2009年,我國在鞍本、冀東、兗州、攀西、廬樅等勘查區共探獲鐵礦石資源量近50億噸,其中10億噸為探明資源儲量。 
  
在提高鐵礦石自給率的同時,“走出去”戰略也是后危機時代國內鋼鐵企業的一項必修課。在李新創看來,為適應新的全球化競爭格局,我國鋼鐵企業需要做好如下功課:加強對全球鋼鐵市場的研究,以原燃料為主要開發對象,加快海外加工配送基地和市場網絡建設,收購兼并,新建工廠,建立海外資源開發基金,加快國外資源基地建設等。記者了解到,2005~2009年我國粗鋼產量從3.53億噸躍升至5.68億噸,年均增速達到12.6%。同期,我國鐵礦石進口量從2.7億噸增加到6.3億噸,其年均增速超過鋼產量增速10個百分點。據五礦物流集團預測,今年全球鐵礦石貿易量有望超過10億噸。其中,中國的進口量約為6.4億噸,同比增加5.2%。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