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郵政法》帶來的30%淘汰率 網購帶來并購機遇
2010-3-9 1:2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一位曾經創業做過快遞公司老板的吳先生告訴記者,在一些中小快遞公司中,公司只提供電話和食宿,根本不用給員工開工資。快遞員所有收入源自分賬――即每承接一單快遞,業務員和公司按比例提成。這樣就容易造成低價接單、快遞物品丟失等惡性行為不斷發生。
“從最早快遞要幾十塊錢到現在的幾塊錢,價格曲線是往下走,然而所有物流的基礎成本如燃油費、員工工資都是曲線往上走。”申通物流市場總監夏祖彬坦言,“快遞行業已不堪重負,嚴重落后于電子商務發展速度。”
“幾部電話、幾個閑散人員,一間地下室”,這正是很多中小民營快遞公司的真實寫照。
由于快遞行業此前準入門檻低,中國登記備案的快遞企業已經超過5000家,全行業從業人員有50多萬,年產值近500億元人民幣,且年均增長超過20%。與此同時,受各種成本不斷上漲等因素的影響,依托廉價勞動力發展、同質化導致“低價”惡性競爭正在給民營快遞業帶來生死挑戰。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2009年10月1日,中國新《郵政法》開始實施,新《郵政法》首次制定了快遞市場準入制度的法律規定,明確了包括資金規模、服務能力、安全保障等六項快遞業務的經營許可。
李魯輝分析表示,目前中國國內登記備案的5000多家快遞企業中,近80%企業的規模都較小,快遞行業的門檻將把部分經營者擋在門外。
中國快遞咨詢網預計,2010年民營快遞企業的數量將減少30%以上。但同時,李魯輝也指出,經過行業調整,將加速規范市場,這其中不乏具有一定市場地位、管理規范的民營快遞企業將成為大型快遞企業并購的合適對象。
李魯輝認為,按照快遞企業性質及規模,可以將我國快遞企業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外資快遞企業,第二類是國有快遞企業,第三類是大型民營快遞企業,第四類是小型民營快遞企業,它們分別布局全球、全國和省、市。
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透露,目前,國際快遞巨頭聯邦快遞(FedEx)、敦豪(DHL)、天地快運(TNT)、聯合包裹(UPS)等已經控制國際快遞市場80%的份額。民營快遞企業已經占據中國內地快遞市場近70%的份額。
民營快遞的主要經營來源是網購。CNNIC發布的《2009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研究報告》稱:2009年上半年全國網絡購物消費金額總計 1195.2億元,占同期社會消費零售總額的2.0%,其中C2C購物支出占網購總金額的89.0%。全國快遞業1/3業務量由網購帶動,僅2008年網購包裹量就超過5億件。而淘寶的公開數據顯示,2008年淘寶實際物流配送支持量約200萬單/日,到2009年6月,物流實際業務需求量已上升到300 萬單/日。網購配送已經成為快遞業的最大蛋糕。
如今的商業社會是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為了爭奪這塊“大蛋糕”,中外快遞企業紛紛布局。
2010年初,由順豐速運參股成立的順風航空完成首航,標志著民營快遞企業正式進軍航空快遞市場。隨著國內快遞企業實力不斷壯大及航空領域逐步開放,民營快遞企業參股、控股航空企業的條件正日漸成熟。
“而外資快遞企業在中國快遞市場的縱向整合,將可能以公路運輸企業為主。”李魯輝表示。TNT完成對國內公路貨物運輸企業華宇物流集團的收購,以增強其在華的配送能力。快遞巨頭敦豪也曾傳出想洽購申通快遞。
“以美國為例,其快遞市場份額基本被三家民營快遞公司所瓜分。相關數據顯示,UPS占51%的市場份額、聯邦快遞(FedEx)占31%、美國郵政占13%,這三家2009財年的營業收入共約700億美元。”李魯輝認為,中國快遞行業也正拉開整合重組的大幕,隨著新寧物流在創業板的公開發行,以快遞為代表的民營第三方物流企業再次成為資本市場的焦點。“運用并購手段推動快遞業整合重組將成為快遞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