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產業轉移推動經濟結構調整
2010-3-9 1:1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如何規劃、如何實施?且聽安徽省發改委主任、金融辦主任從不同角度解讀《規劃》;作為承接產業轉移的主體,四位皖江城市的行政一把手為此次特刊專門撰寫寄語,勾勒各自城市的發展愿景。
本報記者葛如江王泓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發改委主任沈衛國對于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有著深刻思考,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產業轉移在我國東部和中西部之間已經形成趨勢,成立示范區是將這種轉移輔以政府引導,使其符合國家的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戰略。而在示范區本身的建設上,將主要依托現有的開發區,對其基礎設施、商業配套等進行升級,而不是搞大規模的重復建設。
中國證券報:與近年出臺的其他區域規劃相比,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有哪些重要特點?規劃如何體現科學發展的要求?
沈衛國: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是安徽歷史上第一個進入國家戰略層面的規劃,將為安徽發展帶來重大的歷史機遇。
在體制機制上,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獲得了新的突破,被國家賦予“先行先試權”,可以說在政策的配套和體制機制創新上邁出了更遠的一步。需要強調的是,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并非由安徽省規劃設計,而是國家站在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高度上確立的;同時,它不是封閉、單向的,而是可以讓相關的產業自由出入,進行雙向的流動。同時,這種承接也不是依賴政府的“規劃”,事實上產業轉移在我國東部和中西部之間已經形成趨勢,成立示范區是將自發的、無序的、完全市場化的產業轉移輔以政府的引導,使其更加科學、有序,符合國家的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戰略,同時能夠讓產業在轉移中實現創新升級。
也許有人擔心,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是不是一定要“另起爐灶”,搞大規模的重復建設呢?不。在示范區本身的建設上,將主要依托現有的開發區,對其基礎設施、商業配套、公共服務等進行升級,使其更加符合產業發展的規劃布局,更加具備容納產業發展的能力。將開發區打造成硬環境最優、基礎設施完善的優質平臺,實現整個城市帶發展優勢從理論到實際的跨越。在產業方面,“老產業”不是一概不要,而是要通過鼓勵技術創新的政策來促進這些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
中國證券報:如何結合省內各區域實際情況,合理規劃所承接的產業布局?
沈衛國:整合區域資源,打造承接產業轉移的重點地帶,是一項重要課題。規劃的基本思路是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和沿江快速通道,以岸線資源開發為重點,構筑馬鞍山-蕪湖-巢湖-銅陵-池州-安慶臨江產業發展軸,重點承接和發展汽車、機械裝備、冶金、化工及物流業,打造現代重化工產業帶和皖江物流帶。
整體看,包括煤、石油、精細化工在內的重化工產業很可能是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最先最快發展起來的產業,并可能實現跨越式發展,其次還包括汽車產業、電子產業、冶金、鋼鐵產業以及造船業。
中國證券報:規劃需要細則的配合,省內對此有何考慮?
沈衛國:從規劃期來看,6年的規劃期將到2015年結束,部分重要指標展望到2020年。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從《規劃》正式批復起,必須調動起各方的積極性,統一認識,爭分奪秒地建設,才能最終實現示范區的預定目標。
繼《規劃》之后,安徽已出臺“關于建設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決定”和實施方案,明確示范區的建設目標、任務、政策等,并將任務分層次細化分解到每一個市、縣,彌補目前《規劃》一些定性原則不夠具體詳細的不足,為《規劃》的落實打下基礎。同時,安徽也將積極爭取國家各個部委對示范區的大力支持,將《規劃》中定性的政策變成具體的量化的措施,爭取通過示范區規劃的實施帶動安徽在中部率先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