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灣保稅物流體系:連接世界的"無形之路"
2010-3-31 13:3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一年零七個月前,這里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如今這里擁有了一片面積2.5平方公里的陸域。
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每天上百臺吹沙船、600多輛運泥車、數百臺打夯設備徹夜不眠,一個2.5平方公里的陸域已躍然出海。這是中國第六個保稅港區,也是中國西部沿海惟一的保稅港區———廣西欽州保稅港區。
2010年1月7日,南寧保稅物流中心、廣西欽州保稅港區在中國—東盟自貿區論壇上正式揭牌,在此前的2009年12月,南寧保稅物流中心、廣西欽州保稅港區一期也通過了國家聯合驗收組的正式驗收。
南寧保稅物流中心和廣西欽州保稅港區的封關運作,標志著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保稅物流體系已逐步成型,一條連接世界的“無形之路”正在發揮其強大的作用。
區港聯動,物流體系逐步成型
汽車在廣西欽州保稅港區的濱海公路上行駛,而G PS卻顯示汽車正駛在海面上。
“一年前這里還是茫茫大海,車行駛的這條路也是吹沙填海鋪出來的,GPS的地圖還沒來得及更新。”廣西欽州保稅港區管委會負責人解釋說。
在廣西欽州保稅港區內,42個排列整齊的黑色巨型圓桶十分引人注目。這是首個落戶欽州保稅港區的大型項目———總投資200億元的欽州大型石化物流項目。
南寧海關副關長吳海平說,這就是保稅港區保稅倉儲功能吸引了企業。我國原油大多是趁油價低時,從國外進口,放在保稅港區內存儲,相當于還在國外,不用繳稅。到原油價格升高時,再將原油賣出國。這樣就相當于在國外免稅保管,能賺取更多的差價。
“南寧與欽州保稅港區、憑祥綜合保稅區和北海出口加工區一同構建起完善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保稅物流體系,實現了南寧與欽州、北海、防城港的區港聯動。”南寧市商務局副局長蔡東陽說。
經國務院批準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明確指出,國家支持北部灣經濟區在符合條件的地區設立保稅港區、綜合保稅區和保稅物流中心,拓展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功能。自從去年5月到今年2月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國務院就先后批準設立了欽州保稅港區、廣西憑祥綜合保稅區和南寧保稅物流中心,北海出口加工區也獲準拓展保稅物流功能。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保稅物流體系的運作模式是以北海出口加工區、欽州保稅港區、憑祥綜合保稅區等為沿海沿邊節點,通過南寧保稅物流中心這一核心樞紐直接面向西南地區乃至東盟國家的企業提供保稅物流服務。
蔡東陽介紹,“區港聯動”是指貨物在南寧報關之后就已視同出口,之后去欽州出口海外時則不需要再進行查驗或抽檢,可以直接辦理登船手續。“這意味著‘口岸分撥、多點申報、一次放行’的大通關、大物流模式將成為現實。”
廣西欽州保稅港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黃志勇說,出口加工企業如果入駐保稅港區,不同國家的零部件將可以直接在保稅港區內組裝,不僅為企業節省了貨物流轉成本,同時也省去了進出口關稅和產品增值稅。
泛北合作,集聚效應日趨凸顯
作為對接東盟的前沿,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保稅物流體系一直在泛北部灣合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各方的努力下,泛北部灣合作一直在穩步推進之中,而隨著欽州保稅港區、深圳前海灣保稅港區、廣州南沙保稅港區、憑祥綜合保稅區等多個保稅區的建立和運行,在泛北部灣經濟區內一個功能齊全、完善的綜合保稅物流體系也正加速成型。
以海域為地理中心的泛北部灣地區地處中國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與東盟經濟圈的重要接合部,又擁有眾多天然良港,擁有發展保稅物流的天然優勢。近年來,中國東盟經貿往來日益頻繁,2008年雙邊貿易額達2311億美元,同比增長14%,東盟已成為中國在發展中國家中最大的貿易伙伴,明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也將建立。因此,在泛北部灣地區構建一個完善的保稅物流體系,既是中國東盟貿易不斷發展的內在需要,又是帶動這一區域經濟發展、深化中國東盟合作的要求。
位于“泛北”核心區域、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定位于服務“三南”(西南、華南和中南)、溝通東中西、面向東南亞,充分發揮連接多區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橋梁和合作平臺作用,努力建成一個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可以說,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保稅物流體系的建設對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2008年10月廣東深圳前海灣保稅港區、廣州南沙保稅港區的設立也使得“泛北”區域內的保稅物流體系進一步完善。這兩個均已正式啟動的保稅港區不僅將推進珠三角一體化進程,還將成為輻射大西南,并與國際物流網絡無縫銜接的保稅物流基地,與港澳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為亞太區國際航運中心。
廣西北部灣辦常務副主任陳瑞賢說,泛北部灣經濟區內的物流體系具備碼頭作業、保稅物流、出口加工和管理服務等目前對外開放區域中的所有功能,將形成企業國際業務、系列優惠政策、生產要素等多方面的“集聚效應”,伴隨著區域內公路、鐵路等交通網絡建設的日趨完善,將顯現出在整個區域發展及中國東盟經貿合作方面的強大推動效應。
對接東盟,打造服務自貿區的新平臺
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建成。“廣西欽州保稅港區的定位首先是‘對接東盟’,其首要任務就是深化中國與東盟合作,成為服務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新平臺。”廣西欽州市市委書記張曉欽說。
廣西欽州保稅港區是北部灣物流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中國目前開放層次最高、政策最優惠、功能最齊全、通關最便捷的特殊經濟區域,享有保稅港區特殊優惠政策。
自中國和東盟簽署自貿區《貨物貿易協議》和《服務貿易協議》以來,超過5000種稅目的商品已全面降稅,雙方在60多個服務部門相互做出了高于WT O水平的市場開放承諾。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貿區正式建成,中國與東盟老成員進出口貿易中90%以上產品實現零關稅,但協議也同時規定,各國可根據國情,保留10%的產品作為受保護的敏感產品。
廣西欽州保稅港區的稅收政策中規定,境外貨物入區實行保稅;國內貨物入區實行出口退稅;從區內運往境外貨物免征關稅;區內貨物交易免增值稅和消費稅;境外進入區內的生產性設備、物資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王乃學說,由于保稅港區有政策上的優勢,中國與東盟國家的客商,可攜帶高敏感產品入區開展貨物儲存、國際貿易、國際采購與分銷配送、國際中轉、商品展示、加工研發、港口作業、檢測維修服務以及海關允許的其他業務,一律享受免稅政策。
王乃學說,最近下發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還明確賦予保稅港區更加優惠的政策,將廣西欽州保稅港區列為整車進口口岸。一旦整車進口業務開展起來,不僅成為西南地區惟一的整車進口通道,還可以進行汽車部件的進口加工。這就意味著,運輸汽車配件的商船靠港以后,可以在保稅港區內進行汽車整車組裝,出港時運載的就是已增值的汽車,其增值的空間十分可觀。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以后,中國與東盟各國的商人,在貿易“路徑”的選擇上更為自由,保稅港區與自貿區政策的疊加,還有利于拓展腹地,讓貿易更加便利。
“如越南諒山、河內的產品要出口美國,在自貿區建成前,他們更多是通過越南的港口出口;自貿區建成后,由于產品都在自貿區內,不再有關稅壁壘,如果從欽州保稅港區出口成本更低,商家就可通過欽州保稅港區出口,貿易就更自由。”王乃學說。
保稅港區:推動中國與世界的接軌
廣西欽州保稅港區是中國第6個保稅港區,也是中國西部地區第一個保稅港區。至此,中國已有上海洋山、天津東疆、大連大窯灣、海南洋浦、寧波梅山、廣西欽州、廈門海滄、青島前灣、深圳前海灣、廣州南沙、重慶兩路寸灘、張家港、煙臺等13個保稅港區。
“與其他保稅港區不同的是,廣西欽州保稅港區發展成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的核心平臺,同時也將成為中國-東盟合作以及面向國際開放開發的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基地。”廣西北部灣辦常務副主任陳瑞賢說。
欽州保稅港區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一期建設2.5平方公里,將主要發展國際中轉、國際采購、國際配送、國際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等業務。
“欽州保稅港區與南寧保稅物流中心、憑祥綜合保稅區和北海出口加工區一同構建起完善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保稅物流體系,實現了南寧與欽州、北海、防城港的區港聯動。”南寧市商務局副局長蔡東陽說。
陳瑞賢說:“如今縱觀中國沿海,從南至北,幾乎經濟發展的每一個腹地,都有一個保稅港區,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保稅港區鏈條。保稅港區續寫了中國對外開放的新模式。”
2005年6月,國務院批準設立上海洋山保稅港區,由此拉開中國設立保稅港區的序幕。從地理位置上看,從南至北,最南邊有海南洋浦保稅港區,最北邊有大連大窯灣保稅港區,欽州保稅港區則是中國西部首個保稅港區。
從經濟特區到沿海開放城市,再到保稅區,中國在不斷探索改革開放新路徑。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先后設立了15個保稅區,其作為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的特殊經濟發展區域,有力地推動了中國與世界的接軌。
廣西欽州保稅港區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王乃學說:“保稅港區是目前中國內陸地區開放程度最高、功能最全、政策最優惠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境外貨物入港區保稅;國內貨物入港區視同出口,實行退稅;港區內企業之間的貨物交易不征收增值稅和消費稅。”
“保稅港區將成為區域經濟騰飛的動力引擎,預計2010年,欽州港臨海工業園產值可達800億元,稅收可達60億元。”欽州市市委書記張曉欽表示。
北部灣將崛起“產業園區集群”
大港口背后必須有大產業支撐。《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重點產業園區布局規劃》近日獲審議通過,未來5年,廣西將傾力打造北部灣重點產業園區集群,謀劃建設“飛地經濟”聚集地和優惠政策的集成地。具體規劃建設29個重點產業園區,到2012年可實現總產值5906億元,到2015年可實現總產值1.11萬億元!
根據規劃,廣西將在北部灣地區布局29個產業園區,總面積達689 .6平方公里。在這29個產業園區中,南寧—東盟經濟開發區、南寧六景工業園區、北海電子產業園、北海鐵山港工業區、防城港企沙工業區、防城 港 大 西 南 臨 港 工 業 園 、 廣 西 欽 州 保 稅 港區、欽州石化產業園、欽州港綜合物流加工區、玉林龍潭產業園、廣西憑祥綜合保稅區等11個重點產業園區被列為自治區重點支持的產業園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馬飚說,廣西力爭通過3至5年的努力,初步建成以欽州、北海石化項目為重點的西南地區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以防城港鋼鐵項目為龍頭的區域性現代化鋼鐵城;以北海、南寧電子產業為主導的北部灣“硅谷”;以北海、欽州林漿紙一體化項目為核心的亞洲最大的林漿紙一體化基地;以欽州保稅港區為重點的面向中國西南和東盟的功能強大的保稅物流體系;在南寧打造全國最大的鞋城,在防城港打造全國最大的磷酸生產出口基地;建設以憑祥、東興對東盟貿易為主的外貿基地。這些園區和基地建成后,到2012年可實現總產值5906億元,到2015年可實現總產值1.11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