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鼠標點出“宅經濟” “宅金礦”待挖掘

2010-3-3 23:1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網絡時代,越來越多的人點擊鼠標購物,這催生了新商業模式,帶來了新商機與新“商業思維”。 
    “宅生活”催生“宅經濟” 
    “宅”成為現在年輕人一種時尚生活方式,由“宅人”掀起的“宅經濟”涌動。淘寶網上,每天有數百萬人在“逛街”。 
    “我可以連續在家半個月不出門。”21歲的中南大學學生曾寅告訴記者,吃飯叫外賣、購物上淘寶、娛樂靠電腦的她是眾多“宅人”中的一員。 
    “宅男”“宅女”的說法源自日本,原指熱衷于動畫、漫畫及電腦游戲的人。而“宅”在中國即為“家”,“宅一族”通常指那些喜歡待在家里,不愿外出,依賴電腦和網絡生活的人。 
    也有一群人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宅一族”,需要正常上下班、社交,他們卻也離不開“宅經濟”。28歲的劉雋是長沙一家企業的白領,對她來說,生活不是“宅”在家,就是“宅”在辦公室。休息時間喜歡逛街的她,即便在大商場看中了某品牌商品,交易也會在網上進行,因為“價格更便宜”。 
    “宅生活”催生“宅經濟”。 
    虛擬社區網站開始成為年輕人不用外出的“聚會場所”。很多社交網站經常舉辦虛擬娛樂活動,比如“喝茶”、“送禮物”等,讓年輕人“在家中也能體驗聚會、消費。” 
    年收入上百億的網游產業也是“宅經濟”受益者。 
    春節期間,不少飯店推出的“外賣年夜飯”備受消費者歡迎。把年夜飯送到家,讓消費者在家享受家人團聚的同時免了籌辦年夜飯的勞累,一些商家因此賺得盆滿缽滿。 
    專營婦幼商品電子商務的湖南維平網總裁賀衛平認為,隨著網絡普及和電子商務發展,國民經濟行為開始發生變化。“人們更愿意選擇在家里點點鼠標、敲敲鍵盤,來完成消費交易,而不用上商場購物被人潮擁擠。” 
    第2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9年底,中國網民規模達3.84億人。網民增多、網上消費習慣的養成,促使“宅經濟”快迅增長,服務于“宅經濟”的配送、物流業務也迅速升溫。 
    “宅商機”受關注 
    隨著網上交易形式豐富、網上支付功能進步,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圍繞消費者的“宅經濟”構建商業模式,擁有實體店面的企業也開始在傳統渠道之外建立網絡銷售部門。 
    “宅商機”受到人們關注和眷顧。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等洋快餐爭相開展外賣業務,G2000、迪斯尼、匹克、361度、東航、寶潔、無印良品等多家企業進入淘寶網設立官方旗艦店,蘇寧、國美等連鎖零售、網購商城,甚至實體賣場也加大對“宅配業務”的投入,一站式服務的快遞業在“宅經濟”中壯大。 
    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學生楊潔的寢室門上貼滿“送餐上門”的餐館聯系方式。 
    湖南師范大學天馬學生公寓外一家餐館老板劉元告訴記者,針對喜歡“宅”在寢室上網的學生,飯店開展了“外賣”服務,哪怕訂餐的金額少,他們也會送餐上門。 
    網絡上各行業商品購買配送一體化網購蓬勃發展。上海“買菜網”、杭州“天鮮配”等“網上菜籃子工程”火了起來。實行電話及網絡訂餐的上海訂餐小秘書有限公司經過6年發展,現有100萬會員,每天約有1.5萬人次向小秘書訂餐咨詢或達成訂餐意向。 
    同時,“宅經濟”開始揮別專營小商品,兼營起大額商品、高端商品。此前,網購平均消費金額只有幾百元,隨著家電等專業網購平臺興起,網民在家電網購平臺的平均消費已突破5000元。 
    “宅經濟”不僅豐富了“宅一族”的生活,也為不少“宅人”提供了就業崗位。據了解,超過30萬人在淘寶網上開網店。擔任網絡模特、打字錄入排版等兼職工作者也不少。“宅經濟”提供的“隱性崗位”、自主創業成為深受“宅人”歡迎的就業選擇。 
    “宅金礦”待挖掘 
    不少人認為,“宅經濟”潛力巨大,是一座“金礦”,可深入挖掘。 
    “對不愿出門的‘宅人’來說,他們的物質與精神需求空間非常大。而現階段‘宅經濟’多停留在廉價低質層面上,完善的售后服務和品質保證將成為‘宅經濟’發展的更大商機。”杭州堂堂客電子商務公司總經理仝林松說。 
    需要注意的是,網絡購物、“宅商家”為消費者提供方便服務的同時,商品、服務質量無從保證。 
    不少城市出現了“網絡私房菜館”,雖然無宗無派,但其在自家廚房炮制的“家常又獨特”的菜肴籍網絡傳播后,深受白領喜愛,但由于缺乏實體店,網絡私房菜館處于食品監管“盲區”,原材料、生產環境、加工工藝無人監管,一些“私房菜”存在食品衛生安全隱患。 
    賀衛平認為,“宅經濟”具有低成本、高效率以及參與者年輕化等特點,在一段時間內會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商業模式,與現有的傳統商業模式互補。但目前的“宅經濟”經營商家門檻低,不時出現假貨、水貨、低質商品,消費者合法權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賀衛平說,“宅經濟”所依賴依靠的網絡,不應該成為商家逃脫法律約束的平臺。類似網絡銷售自制食品的“家庭小作坊”、“宅商家”,應納入政府監管范圍。 
    此外,“宅經濟”發展下的物流服務也備受考驗。仝松林告訴記者,目前的網購行為大多是省、市級異地的長途交易,全國物流快遞公司的布點并沒有深入各個街道、社區,而類似食品等對時間要求高的商品交易大多由商家各自建立物流送貨系統,地域受限性強,也浪費了大量資金和人力資源,需建立快捷方便的同城“戶投式”送貨上門的物流服務體系,來促進“宅經濟”進一步發展。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