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近東兩會提議構建現代流通體系協同城鄉發展
2010-3-3 23:0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3月3日消息,政協委員、蘇寧電器董事長張近東在今年的兩會提案中表示,目前我國農村市場發育相對滯后,流通方式不能滿足發展需要,當前應借助政策實施現代流通方式,強化城鄉協同發展機制,如此才能實現中央農村發展戰略部署。
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推出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強農惠農新政策,強力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農村市場是我國最大的潛在市場,也是關系到9億農民根本利益的關鍵環節。培養現代化的農村市場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戰略舉措之一。
農村商業發展目前五大障礙
張近東認為,農村流通體系需要進一步改善,目前有五個方面的問題影響農村商業發展,需要加大政策引導。
其一,農村商業業態相對落后。農村傳統流通方式居主導地位,現代流通業態發展相對不足。目前,農村實現連鎖經營的交易額占農村交易總額的比重不足10%,而一些發達國家則占70%以上;
其二,農村交易方式有待改善。目前,40%的農戶是自己銷售農產品,47%的農戶是賣給個體商販,10%的農戶是賣給連鎖企業,僅3%的農戶通過定單銷售。這種交易方面,不利于農村商品流通;
其三,目前農村商品交易成本偏高。由于信息來源、市場比較分散、物流成本較高等因素,農村的商品交易成本偏高,尤其是中西部農村偏遠山區,工業品交易成本比大城市高出30%以上;
其四,農村流通基礎設施相對滯后。農村供電、供水、道路、通信網絡、物流倉儲設施等顯得不足,成為阻礙農村流通的問題所在;
最后,農村流通秩序也有待改善。農村市場上,商品的質量檢測、價格監管、信譽保證等方面存在不足,存在一些市場漏洞。市場在收費、管理,劣質商品流通、亂漲價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
組建現代流通下的城鄉一體化市場
張近東認為,當前需要借助政策實施現代流通方式,全面提升農村商業層級,科學規劃農村現代商業發展,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市場體系。
按照單純的市場競爭法則,在資源配置方面農村市場明顯缺乏競爭力,同樣的商業資源投入,利潤方面大概會少50%。另外,商業風險較大,前期投入很多,回報期長,經營管理困難。
張近東提出,政府有必要進行政策扶植,比如在商業資源配置(主要是選址、用電、用水)、稅收、金融、就業等方面的扶持,培育一批現代商業企業,加快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業、定單農業等發展,建立信息化交易平臺和物流體系,形成“暢通、快捷、低成本、低風險”的城鄉物流網絡,降低物流成本,提供快捷的、低成本的流通。
同時,張近東建議,根據我國農村市場發育程度和解決社會發展的需要,商務部會同農業部、工商總局等部門,可以制定全國農村現代商業發展規劃,重點解決中西部農村,尤其是老、邊、少、困地區的現代商業發展,建立城鄉一體化的現代經濟通路。在現代流通體系下,全面構建城鄉一體化市場。
政府主導建立科學的產銷體系
張近東認為,促進農村商業發展,需要建立商業資源投入風險分擔機制,“農民生產-商業購銷-政府公證”形成利益共同體。
從國際上看,農業發展比較成功的國家和地區,有一個根本原因就是現代流通企業成為農村經濟發展強大的“引擎”。例如,丹麥的農業,集工、商、農一體化,種植、飼養、加工、銷售、科研、檢疫、售后服務、信息支持等一條龍,形成嚴密的、科學的流通體系。
張近東在提案中指出,我國可以建立“現代商業企業資源投入風險分擔機制”。
首先,各級政府選擇具有強大實力、經營信譽好、商業模式創新、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商業企業;
其次,各級政府尤其是縣級、鄉級政府與現代商業企業簽訂“行政合同”,明確政府與現代商業企業的責任、權力和利益,尤其是政策扶持力度、農村商業組織建設規劃、未來發展計劃等關鍵性措施;
第三,前期商業資源投入,金融部門可以適當提供資金支持,還款期間可以延長;
第四,商業企業進入農村建設現代商業體系,政府可以規定每年度的商業發展任務;
第五,今后當農村現代商業企業實現“規模效益”,獲得了正常的商業利潤,可以逐步取消扶持政策。
農村市場商業組織的落后,直接影響了中國農村經濟發展,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成為需要解決的問題。未來可以預見,商業流通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將越來越重要。蘇寧電器作為商業流通企業之一,目前已加大渠道下沉力度,引導建立農村家電市場現代零售體系,提升農村家電生活質量。但我國仍需要更多流通企業,承擔農村商業組織建設和發展的重任,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的商業體系,全面解決農村商業流通問題。(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