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廈門港為依托 勾勒海西供應鏈宏偉藍圖
2010-3-29 4:47: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 池政釗 陳鶴麟
以“立足港口綜合物流服務,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為宗旨的廈門港務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主營以港口為依托的綜合物流以及件散雜貨、內貿集裝箱裝卸、堆存、倉儲和船舶靠離泊等業務。是廈門口岸惟一一家以港口為依托、擁有完善的物流通道、完整的物流鏈條及高端物流專業人才和信息網絡的企業,在船舶代理、裝卸、公證交接、助靠離泊、倉儲、運輸等港口物流領域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公司業務貫穿貨物進出港所涉及的航運代理、理貨公證、報關、陸運、集拼、報關、倉儲、集裝箱堆存等各環節,構成了完整而高效的港口綜合物流服務供應鏈。
在廈門港,廈門港務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是惟一自有內貿集裝箱裝卸碼頭、惟一對外提供海上專業拖輪服務的企業。同時擁有先進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和密集的物流服務網絡,與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戶建立了密切的業務關系,在國內經濟發達的沿海和沿江地區形成密集的業務網絡,并延伸至內陸經濟開發地區和鐵路樞紐城市。
作為東南沿海實力最強的國際船舶代理企業,港務公司擁有福建省規模最大的散雜貨裝卸碼頭以及全福建省最龐大的集裝箱運輸車隊。她的強勢地位正越來越被業內外關注。日前,該公司又獲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授予的AAAAA企業榮譽稱號,她的發展與成功之路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近日,本報記者走進港務,對該公司董事長柯東進行了采訪,分享了這位專注于物流服務30余載的“老舵手”精心勾勒的現代物流宏偉藍圖。
攻堅克難 屢創新高
身為港務集團的決策人,柯東見證了港務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每一個變化。1982年,柯東畢業于上海海事大學,之后在廈門外代一干就是20年。2001年,柯東受命組建港務物流公司。據柯東介紹,為了使企業進一步發展,2004年,在廈門市政府的指導下,廈門港務集團與在深交所上市的“廈門路橋股份有限公司”進行重大資產置換,置換后上市公司更名為“廈門港務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業由大橋收費轉變為港口物流,從此,股票代碼000905的“廈門港務”展開雙翅,一夜間飛進千家萬戶。通過上市,擺脫了傳統國有企業的束縛,按照現代企業理念去開展公司的各項業務,員工的思想觀念、企業的管理體制等都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繼承國企資源高起點,制度體制的變革不僅為企業注入磅礴動力和新鮮活力,同時也意味著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廈門港務決策層科學把握自身優勢和市場變化,確立“立足港口綜合物流服務,發展成為海西經濟區一流綜合物流營運商”的奮斗目標,圍繞這一目標,適時調整業務定位和經營結構,創新物流服務模式,拓展服務功能。率領十多家成員企業與3000余名員工銳意進取,在攻堅克難中做大做強港務物流業。
6年風雨創業路,歷史河床上趟出一條螺旋式上升的清晰軌跡,港務依托廈門港博大空間,業務貫穿貨物進出口所涉及的航運代理、拖輪、碼頭、理貨、報關、運輸、倉儲配送諸環節。這條完整而高效的港口綜合物流供應鏈,以廈門為軸心,覆蓋海西,輻射全國,延伸國際,為國內外客戶提供“一站式”多樣化的物流增值服務。由此推動港務經營規模和經濟效益屢創新高,2008年年末,公司總資產29.3億元,凈資產16.4億元,營業收入27.4億元,利潤總額1.58億元。
港務的不懈奮斗不僅贏得了市場的認可,更獲得了政府和社會的褒獎。2010年年初,廈門港務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被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授予AAAAA級物流企業稱號,對港務多年來的發展作出了充分肯定。眾多領域的數十項榮譽凝聚了港務一段蕩氣回腸的創業史,折射出港口經營人追求奮斗的時代精神之光。
從傳統到現代的蛻變
一直以來,港務都在企業從傳統物流到現代物流的轉變上作出不懈努力。物流涉及到物資移動過程中的運輸、保管、包裝、裝卸、流通中的加工、配送以及相伴隨的信息處理等。如果我們僅從對物流的一般理解角度看,這些物流活動其實在我們熱衷于談論什么叫物流之前都早已經存在,它似乎與人類的歷史一樣的久遠。其中,物資的運輸和裝卸也許出現的最為古老,當人類生產有了富余的時候,也就產生了對剩余物資的保管(倉儲)。雖然流通領域中的加工、配送和信息處理出現的相對較晚,但實際上也遠比我們現在談論物流要早得多。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柯東曾笑言有人稱物流是中國人發明的。他說,曾經絲綢之路上就有貨物運輸,而且也是一條龍服務。但那個時候不能叫物流,只能叫運輸。因為他們沒能做到7個R,真正的運輸加上7個R才能叫做物流,即將適當數量 (rightquantity)的適當產品 (rightproduct),在適當的時間(righttime)和適當的地點 (rightplace),以適當的條件(rightcondition)適當的質量(rightquality)和適當的成本(rightcost)交付給客戶。
柯東坦言,從傳統物流到現代物流的轉變即7個R的引進與接受過程是痛苦而漫長的,即使是現在,港務仍還在不斷地發展與完善當中。
此外,高端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務網絡,成為港務現代物流業務跨越發展的新支點。港務自立研發的廈門港國際集裝運輸協作平臺獲得國家發改委電子商務專項撥款扶持并先后獲得“中國港口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和福建省廈門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該系統具有電子排載、電子預申報、自主設備交接單、電子訂艙、電子結算、電子貨運委托等功能。
同時,港務的理貨業務建立起以PDA現場傳輸數據為基礎的全港理貨信息管理中心,對理貨動態實時跟蹤,提高理貨星系準確性和時效性。海鐵聯運信息平臺通過信息紐帶實現廈門港口功能向內陸地區位移。運行船舶和車輛安裝GPS系統,對作業狀態的車、船實施全方位的實時跟蹤。港務實現了辦公自動化、數據傳輸網絡化合內部行政事務無紙化。
以上種種,為港務從節點物流到供應鏈服務的轉變邁出了一個個鏗鏘的步伐。
供應鏈服務的新嘗試
開拓創新是港務持續發展的源泉。2004年,經國務院批準,廈門成為全國“區港聯動”7個試點城市之一。作為廈門保稅物流園區的建設和經營主體,港務直面新型業務的新挑戰,在探索中前進。
柯東向記者介紹,經過5年的努力奮斗,園區業務已經初具規模,“境內關外,入區退稅,區內自由流動”等政策優勢吸引一批國內外尖端物流企業的入駐。與新加坡知名物流企業葉水福集團合資建設和經營現代物流倉庫,是園區招商引資的一大亮點。金門酒廠入駐,凸顯了園區在國內外同行中的對臺特色,是閩臺經濟熱絡的一個縮影。
港務利用廈門港“居中樞紐”的區位優勢,率先建立便捷高效的海鐵聯運通道,開拓腹地物流資源,形成了覆蓋閩、贛、湘大部分區域的業務網絡,并逐步向廣闊西部地區延伸。近幾年,海鐵聯運業務量呈現幾何級數增長,拓展了廈門港物流經濟版圖的發展空間。為內陸地區提供一條通江達海的便捷出海口。與此同時,著力推進南昌、贛州、吉安、三明等地內陸“無水港”建設,依托海鐵聯運信息平臺,實現海港功能向內陸位移。
在海上方向,公司開辟汕頭、莆田、福州等與廈門港對接的海上運輸線。內支線和內貿線物流業務蒸蒸日上。
整合資源 發揮對臺優勢
隨著2009年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的出臺,海西經濟區的發展形勢一片大好。港務緊抓時代脈搏,牢牢把握發展契機。整合資源,發揮對臺區位優勢,大力拓展廈臺經貿合作和各項交流交往,為兩岸現代物流業的發展進行了積極的嘗試。
2009年5月6日,在港務的努力下,廈門至臺中集裝箱直達班輪起航,構筑起了第一條海峽兩岸最近的集裝箱直達通道。
柯東向記者介紹,港務與香港某船舶公司合資經營廈門至臺灣的惟一一條貨運直航航線,每周兩班從廈門發往臺灣,大大促進了兩岸經貿合作。
記者了解到,自去年起,港務開始著手研究大陸中藥材往臺灣運輸的全程物流服務。據悉,這是廈門市政府大力扶持的一個項目。柯東表示,如何把廈門整合成中草藥材運往臺灣的集散基地,將會是港務今年對臺業務的重點。
早在去年4月,中華中草藥生技發展協會理事長楊榮光博士,就曾率領臺灣中醫藥物流考察團蒞廈對物流園區、廈門醫藥采購供應站、廈門中藥廠等單位進行實地考察。并與廈門醫藥物流業的專家及相關領導座談交流,達成了關于廈臺中醫藥物流合作的初步意向。
在如此情境下,港務打造中藥材運往臺灣的集散基地的舉措將大有可為。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大陸中藥材集散基地將在廈門極致呈現。
依托廈門港 做大做強
港務旗下氣勢恢弘的東渡碼頭,坐落著4個萬噸級泊位,是福建省規模最大的散雜貨碼頭和廈門地區惟一的內貿集裝箱碼頭。400臺套現代化裝卸設備,30萬平方米堆場,40萬噸倉儲能力,22座糧食筒倉,構成這座現代碼頭強大的綜合運輸能力。2009年全碼頭吞吐量可達1500萬噸,是廈門港躋身億噸大港的主力軍。內貿集裝箱航線延伸全國沿海和長江沿線各港口,吞吐量逐年呈跳躍式增長。超常規發展的內貿集裝箱運輸有力的推進廈門港成為國內集裝箱重要樞紐港。如今,港務碼頭業務已突破傳統裝卸概念。發展成以廈門港為依托的物流供應鏈。
柯東不無自豪地向記者介紹,港務擁有福建省規模最大的港口物流資源,70萬平方米堆場,10萬平方米倉儲設施分布于廈門各港區以及空港、公路鐵路樞紐周邊,臨港優勢突出。包括70臺堆高機、正面吊和近百部叉車在內的堆場設備,門類齊全且性能一流。400多部拖車組成福建省最大集裝箱運輸車隊,馳騁于廈門口岸和祖國大江南北。豐厚的物流資源經過科學配置和統一協調,實現了生產效率高效化,港務物流業務也從傳統的運輸倉儲向集運輸、倉儲、場裝、流通加工、分撥、信息、貿易為一體的現代綜合物流服務轉化,在廈門物流業中處于“龍頭”地位。
據了解,港務國際船舶代理業務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規模最大、實力最為雄厚,是航運物流界信譽卓著的知名品牌。秉持“專家型代理,人性化服務”的經營理念,與世界上180個國家和地區客戶建立業務往來,以強大的國際船代資源為依托,公司成功實現了上下游業務的延伸,在航運、國際貨代、報關、航空貨運、會展物流等領域內碩果累累,構成公司綜合性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港務還是廈門惟一一家提供海上拖輪專業化服務的企業,裝備17艘大馬力全回轉拖輪,從事協助船舶停離靠、拖帶、護航、海難救助等服務,業務覆蓋東南沿海各港口并延伸到海南洋浦港。
本著“嚴守公正立場,維護委托方正當權利”的原則,港務理貨業務發展勢頭蓬勃,在廈門港占有絕對的市場份額。理貨準確率、理貨船舶到數率、單證達標率在全國同行均處于領先水平。
港務的這些成就離開廈門港將無從談起,而廈門港也難以想像沒有港務的情境,它們唇齒相依,互利共贏。所謂飲水思源,在談到廈門港時,柯東聲情并茂地說:“我們是廈門港的一個重要成員,我們離不開廈門港,廈門港也離不開我們。再怎么發展,再怎么壯大,我們永遠是廈門港的一個組成部分。”他強調,港務的目標是做強以廈門港為依托的現代物流企業,為廈門港吞吐量的增加作出應有的貢獻。
柯東介紹:1982年,柯東畢業于上海海事大學。2001年,柯東受命組建港務物流公司。2004年,在廈門市政府的指導下,廈門港務集團與在深交所上市的 “廈門路橋股份有限公司”進行重大資產置換,置換后上市公司更名為 “廈門港務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0905的 “廈門港務”展開雙翅,一夜間飛進千家萬戶。
柯東語錄一:物流是中國人發明的。曾經絲綢之路上就有貨物運輸,而且也是一條龍服務。
柯東語錄二:我們是廈門港的一個重要成員,我們離不開廈門港,廈門港也離不開我們。再怎么發展,再怎么壯大,我們永遠是廈門港的一個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