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內河資訊

“一枝獨秀”的內河船舶制造

2010-3-29 3:5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1月25日,東海海域。造價2405.68萬美元,載重9000噸的“重慶號”化學品船,乘風破浪駛向香港。
這艘由川東船舶重工公司為海南中化船務公司建造的我市最大載重量船舶,在上海完成了交付儀式,入籍香港航運。
如同在浩瀚海面劈波斬浪的“重慶號”一樣,在金融海嘯下,我市造船業依然穩步前行。來自市經信委數據顯示,去年,全市船舶工業產值144.64億元,增幅高于全國船舶產值14個百分點,完工船舶、新承接船舶和手持船舶訂單三項指標均呈現不小增幅。其中,中小型內河船舶、特種船舶制造,是全市造船業最大亮點。
成本低技術高,是造船重心轉移的動因
金融危機給造船業帶來沖擊是不爭事實,受國際航運市場運力過剩、船東融資困難等因素影響,從前年年底開始,我市出口船舶新接訂單已經十分困難。
“要解決出口船舶訂單后續不足,出口型船舶企業只能擴大內需,調整產品結構,通過承接中小型內河船舶和特種船舶訂單,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正常運轉!笔薪浶盼魅螀潜f。
他認為,雖然金融危機沖擊未平,但此前國際造船業向中國的梯度轉移趨勢依然繼續,再加上世界經濟快速發展,各種資源的全球化配置對物流業提出新要求,船舶作為重要運輸工具,市場需求仍在擴大。
回顧全球造船業轉移過程,在上世紀50年代之前,造船工業主要在歐洲發展;60年代至70年代,日本造船業興起;80年代至90年代,造船工業又向東南亞各國以及韓國轉移;90年代后,國際造船重心開始向中國轉移,重慶大多數造船企業在這個過程中實現了復蘇。
“成本動因是導致國際造船業大規模轉移的主要動力,由于我們擁有相對便宜的資源價格和勞動力價格,因此具備了承接船舶產業轉移的基礎。”市經信委軍工綜合處處長蕭友霞表示。
但她也提到另一個隱憂:造船業畢竟是一個勞動力密集、技術密集和資金密集的產業,如果只具備價格優勢,顯然不能站穩市場。
因此,制造高技術、高難度和高附加值的特種船舶,成為船企普遍采取的應對之策。其中,制造中小型內河船舶的民營船企,執行尤為堅決。
一直以來,占我市船舶制造企業90%以上的民營企業,都采用整船建造生產方式。從去年起,這些民營船企通過技術改造,提高造船技術能力,“斬獲”頗豐。比如,澤勝造船公司就首次采用分段建造不銹鋼內河液貨船,成為我市首家分段建造內河船舶的民營企業;金龍船業公司通過向特種船舶生產進軍,一舉從太平洋島國馬紹爾群島船東那里,獲得4艘合同金額3760萬美元的海洋工程工作船,成為我市首家生產海洋工程裝備配套產品的民營企業。
優越的水運條件,為造船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三峽工程成功蓄水,不僅帶來“高峽出平湖”的壯麗景觀,庫區航道條件也得到極大改善。去年,三峽樞紐貨物通過量達7425萬噸,通過各類船舶近5.2萬艘次,優越的水運條件,為造船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公司真正發展壯大,就是從2003年三峽蓄水135米開始的。”澤勝船務公司總經理任澤友說。這個從事水運已經20多年,在長江邊長大的漢子,見證了重慶水運的沉浮。
2003年,三峽工程135米蓄水以后,峽江通航條件得到改善,水運競爭力開始顯現。任澤友與兄弟任澤勝決定成立重慶澤勝船務有限公司,經營長江干線及支流省際油品、化學危險品運輸。如今,該公司擁有各類油品、化學品船舶30艘,總運力達10萬余噸,成為長江流域最大的內河液貨危險品運輸企業。
“不只是澤勝,重慶整個水運行業都已開始蓬勃發展。畢竟水運成本低、運量大,特別適合遠距離大宗貨物運輸!笔懈酆骄诌\輸管理處處長苗浩野說。
過去,三峽航道一直以險峻、急彎、險灘聞名,與公路、鐵路運輸相比,船舶運輸成本低廉的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但是,經過135米、156米和175米三個階段的成庫蓄水,三峽航道條件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從2005年,我市水路貨運周轉量第一次超過鐵路開始,連續多年,水路運輸都穩坐水、陸、空三線運載量“頭把交椅”。如今,全市90%以上的進出口外貿物資,都是通過水運完成。
“水運需求大幅上升,自然激活了‘兩翼’地區內河船舶制造,尤其是庫區造船業興盛!笔捰严颊f。
數據為證。去年,“兩翼”船舶制造業以234.3%的發展速度,全年完成產值9.85億元,較同期增長134.3%,快于“一圈”29.5%的增長速度。其中,新承接船舶訂單41.10萬載重噸、完工船舶31.72萬載重噸,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202.8%和186%,快于“一圈”9%和26.5%增長速度。萬州、忠縣、豐都等庫區區縣相繼建設船舶工業園,招商引資開建船舶制造企業。
與沿海地區相比,重慶造船業有三大優勢
受金融危機沖擊,在沿海造船業紛紛遭遇撤單、停工等尷尬情況下,重慶內河船舶制造何以“一枝獨秀”?
“與沿海地區相比,重慶造船業有三大優勢!眳潜J為,沿海地區承接的往往是上萬噸大型船舶,而對萬噸以下的中小型船舶訂單不感興趣,這正是重慶造船業的機遇———受長江水位限制,重慶造船業只能建造萬噸以下中小型遠洋船舶;較沿海地區而言,重慶有相對低廉的電力和人力成本,以及西部大開發、三峽庫區等優惠政策,造船成本比沿海地區低30%左右;更重要的是,重慶有完備的船舶零部件配套生產體系。
在船舶零部件配套方面,重鋼、西南鋁在大型鋼材、鋁材結構件加工上有獨特的技術和裝備優勢;重慶重型鑄鍛廠具有很強市場競爭力的模具生產能力;江津增壓器、重慶齒輪箱等在船用柴油機、增壓器、齒輪箱、液壓件等動力裝備及配套產品上也頗具優勢;加之華渝電氣等在儀器儀表方面的先天實力,重慶自然在內河船舶工業中擁有一席之地。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量中小型船舶訂單花落重慶自然水到渠成。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