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贏商業模式是物聯網應用的核心
2010-3-26 16:4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物聯網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
現實:起點低期望高
中國移動總裁王建宙表示,今后要把TD無線城市與物聯網緊密結合起來,推動各項應用發展。浙江省電信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新建表示,中國應將物聯網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并要掌握國際話語權。
業內專家預測,十年內物聯網就可能在國內大規模普及,應用物聯網技術的高科技市場將達到上萬億元的規模,遍及智能交通、環境保護、公共安全、工業監測、物流、醫療等各個領域。“要發展物聯網,應用必須注意兩點。”中國移動總裁王建宙指出,一是規模性,只有具備了規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發揮作用。例如,一個城市有100萬輛汽車,如果只有5萬輛汽車裝了智能系統。就不可能形成一個智能交通系統;二是流動性,物品通常都不是靜止的,而是處于運動的狀態,必須保持物品在運動狀態,甚至高速運動狀態下都能隨時實現對話。
十多年前,美國將剛開始發展的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在信息化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2009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將“新能源”和“物聯網”作為振興經濟的兩大武器,投入巨資深入研究物聯網相關技術。
物聯網的發展需要社會和行業具備良好的信息化基礎,在這方面,美國和歐洲國家工業化時間長,信息化起步早,很容易選擇物聯網發展的行業切入點,并知道如何去操作。而目前我國社會整體信息化水平還較低,因而,要想推進物聯網的發展絕非易事。
贏商業模式是核心
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包含兩層意思:第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第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
中國銀聯產品創新部副總經理徐晉耀認為,物聯網的產業鏈結構應該是分應用主題的,不同的主題有不同的產業鏈組成體系。在物聯網這個大的主題下,會有很多應用的領域,形成各自產業鏈集群的特點。
博科資訊董事長兼總裁沈國康以農貿行業某典型成功客戶為例,描繪了該公司借助博科資訊信息化管理系統即將完成的農商藍圖:用信息化的追溯、數據交換等功能,滿足其批發交易、展示直銷、物流配送、進出口代理、電子商務、信息發布等業務形態的需求,產品生產管理、末端銷售商管理、因特網遠程交易管理和第四方物流管理同步實現,以此構筑全產業鏈的大“物聯網”,引領農貿商業領域新格局。
采訪對象一致認為,要想加快物聯網的推進,更關鍵的是要真正建立一個多方共贏的商業模式,這才是推動物聯網能夠長效發展的最核心關鍵。所謂多方共贏的商業模式,就是必須讓物聯網真正成為一種商業的驅動力,而不是一種行政的強制力。讓所有參與物聯網建設的各個環節都從中受益,獲得相應的商業回報,才能夠使物聯網得以持續快速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