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經濟新增點
2010-3-19 2:5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上,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調結構、轉方式的一個重要支撐點,在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重要的闡述和部署,也成為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話題。那么,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實質是什么?如何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在部機關處以上干部及直屬單位負責同志大會上指出,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未來發展的制高點,其實質是新興科技的創新,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必須與傳統產業密切結合,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
金融危機后,發達國家紛紛提出“再工業化”、“低碳經濟”、“智慧地球”等新理念,搶占未來發展的制高點。這對我們既是啟迪,又是制約和挑戰。因為“再工業化”不是一般的工業化,而是高端制造業。無疑,這將與我們的“中國制造”競爭分割市場。“低碳經濟”有三個要點:一是新能源,二是低消耗,三是低排放。在不久前召開的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上,我國承諾從2005到2020年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0%~45%,一年三個百分點。但一些發達國家提出要大家均擔,不加區別。這無非是要抑制欠發達國家的發展。發達國家在200年甚至更長時期的發展過程中,已經向大氣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而發展中國家正處在工業化階段,如果大家平均分擔,那太不合理了。相反,發達國家應該無償提供資金和技術,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低碳經濟。“智慧地球”就是通過在基礎設施和制造業上大量設立傳感器,捕捉運行過程中的各種信息,然后通過傳感網,進入互聯網,通過計算機分析處理發出智慧指令,再反饋回去,到傳感器、到基礎設施和制造業上,極大提高效率,產生更大的效益。美國試圖用它的信息網絡技術,小到控制一臺計算機、一臺發電機,大到控制一個行業、控制各國的經濟。外國這些新的理念和新的戰略,對我們既有啟迪,要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也警示我們不能受制于人。
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范疇,目前看法不一,但新能源、新材料、網絡信息、生物醫藥、航天航空是大家公認的,也有人提到海洋和深層資源的勘探開發。我們認為,高端制造業也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高檔數控機床無疑就是高端制造。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必須加大核心技術攻關力度,沒有科技創新就沒有新興產業。每一項新技術都會催生一個新的產業,20世紀40年代電子技術的突破帶動了一批高技術產業崛起,使整個人類從電氣時代進入了電子時代。隨后,信息技術和生命科學迅猛發展,帶動了信息產業,推動人類社會進入了信息時代。所以,發展新興產業,必須集中力量開展技術創新,掌握新技術、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與傳統產業緊密結合,在傳統產業的優化升級中激發培育新的產業。新材料離不開鋼鐵、有色、石化,先進制造業的發展離不開現有的機械工業,生物醫藥現代科技的發展要依托于現有醫藥工業的基礎,下一代互聯網也脫離不開現在的信息產業。一定要認識到,發展新興產業決不是脫離傳統產業去另搞一套,而是必須與傳統產業相結合。這樣新興產業才有基礎,也才能帶動傳統產業的優化升級。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必須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尤其要發展軟件服務、現代物流、電子商務、工業設計、文化創意等生產性服務業。軟件服務業是危機中少有的增幅超過20%的行業。這一行業發展的意義,不在于其本身創造了多少利潤,關鍵在于它滲透到各個行業,為各個企業提出解決方案,提升經濟的整體發展水平。物流業直接關系到經濟總體運行的效率。去年我國社會物流總成本占到GDP的20%,比發達國家高出一倍,要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提升物流業發展水平。要深入研究工業設計與產業專業設計的關系,合理確定其外延和邊界。在生活性服務業中,動漫游戲、數字家庭、無線城市、創意主題公園等都屬于新興產業,發展潛力巨大,關鍵是如何用新技術更好地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