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遼提交相同提案 渤海跨海通道項目再升溫(圖)
2010-3-16 16:5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繼去年“兩會”駐魯、遼政協委員分別將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建設提案帶到北京后,今年“兩會”,來自兩省的政協委員又不約而同地提交了相同的提案——加快推進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建設項目。建議國家將渤海海峽跨海通道項目納入“十二五”規劃,并適時啟動蓬萊至長島的跨海試驗工程。
夢想始于1992年
渤海海峽是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之間的狹長通道,南北相距最窄處約90公里,是連接渤海和黃海的交通要道。1992年,渤海海峽跨海通道課題研究首次被提出。項目的基本設想是:利用渤海海峽有利地理條件,從山東蓬萊經長島至遼寧旅順,建設公路和鐵路結合的跨越渤海海峽的直達快捷通道,形成縱貫我國南北從黑龍江至海南十一省市區的東部鐵路、公路交通大動脈。
2006年11月,投資33.5億元的煙大鐵路輪渡項目建成運營,兩個半島實現了“軟連接”。
2009年全國“兩會”上,溫家寶總理對建議成立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協調小組的提案專門作出批示。
今年1月,國務院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工程正式啟動。據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研究課題組最新預測,到2020年,海峽間潛在的客流量將達到3億人次左右。即使按照跨海通道承擔60%—80%的比例,客流量也將達到1.8億—2.4億人次。
“關乎國計民生的工程”
駐魯全國政協委員、青島市政協主席孫德漢說:“據我了解,目前這個項目的具體規劃、推進時間表等還尚未確定,但是作為提案提出來是對的。因為無論從當前還是長遠看,這都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工程,意義特別重大。”
孫德漢還表示,更長遠的意義在于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工程的建設,將使環渤海由原來的“C”形環繞運輸變為“I”形直達運輸,渤海經濟圈與膠東乃至長三角經濟圈緊密結合,直接受益的就有東三省、山東、江蘇、上海、浙江、廣東、海南、廣西等十個省市自治區。對東北振興、中國經濟的再騰飛意義重大。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發改委主任姜作勇也表示,“它能夠打通東北到華北的大通道,加強遼東半島與山東半島的經濟往來,極大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另外,通道還可使遼東半島與山東半島間的交通少受天氣因素影響。”姜作勇說,“現在雖然有飛機、輪船等便捷交通工具,但它們受天氣影響比較大,比如像這幾天的雨雪天氣,飛機和輪船就有可能停航,但新建通道完全可避免這一點。”
駐遼全國政協委員劉政奎也表示,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工程的建設對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加快推進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和發展山東半島城市群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彼此間的交通變成“兩小時經濟圈”,環渤海經濟圈的東部毫無疑問將很快崛起。
“橋隧結合串起大動脈”
“我完全支持這個項目。”負責提交“關于加快推進渤海海峽跨海通道項目進度的議案”的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辦公室主任費云良如是說。他表示,從1992年開始,有關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的項目就開始前期調研了,但是他個人認為橋隧結合比較現實,在海水較淺的地方建大橋,而在深海區域建隧道,這樣可最大程度節省資金。另外還可滿足旅游、大型貨船通航等需要。
費云良認為,該項目的建設可以實現“橋隧結合串起大動脈”。不僅可以將東北老工業基地與山東半島連接起來,從而串起東北至海南的南北大動脈,而且還能帶動物流、旅游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對山東來說,它可加強山東與東北亞地區的聯系,使山東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經濟中心,從而為黃河三角洲開發和藍色經濟區建設提供重要保障。
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研究”課題的魯東大學環渤海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藍色經濟發展研究所所長劉良忠認為,去年即得到溫家寶總理批示的提案,今年有望進入國家“十二五”規劃。據記者了解,在今年的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建設提案中,駐魯、遼委員都有相似的表達,期望國家能將該項目納入“十二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