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供應鏈管理

要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

2010-3-15 2:49: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 中國銀行董事長 肖鋼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生產分工模式逐漸改變,從企業內部的產供銷一條龍模式轉化為不同企業間的產供銷專業化分工,形成清晰的產業供應鏈。為了提高供應鏈的整體競爭力,企業的供應鏈金融需求日益迫切。商業銀行應該順應市場需求變化,及時調整經營理念,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
    在供應鏈金融中,銀行一般借助核心企業信用,通過掌控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企業交易中產生的現金流,為核心企業及上下游多個企業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幫助核心企業完成財務供應鏈的有效管理。銀行往往需要與保險公司、物流公司、電子商務平臺等第三方機構開展合作,實現供應鏈中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效整合,為供應鏈成員提供包括融資、避險、支付結算在內的全面服務方案,發展供應鏈金融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供應鏈金融可以穩定產業鏈各成員之間的生產、購銷關系,幫助其建立戰略性聯盟。供應鏈金融一方面將資金有效注入處于相對弱勢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業,另一方面將銀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業的購銷行為,有效促進供應鏈戰略同盟的形成。
    第二,供應鏈金融可節約各節點企業的資金占用,有效降低經營成本。供應鏈金融通過搭建高效的信息交換平臺,可促進合同訂單、發貨收貨、應收應付賬款等信息的及時交換,使銀行得以適時介入具有不同金融需求的供應鏈各環節,提供具有針對性的金融服務,從而降低整個供應鏈條經營成本。
    第三,供應鏈金融提供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有效途徑。由于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核心問題———抵質押擔保不足、信用信息不對稱、抗風險能力弱等未能得到根本解決。因此,通過發展供應鏈金融,銀行可跳出僅對借款人自身信用狀況評估的視角,通過深化與核心企業的合作關系,結合貿易背景真實性審查,基于中小企業在交易過程中的應收賬款和存貨等資產,對其提供配套融資。
    第四,供應鏈金融是企業創新與金融創新的有機結合,可有效實現企業與銀行的互利共贏。在供應鏈管理過程中,核心企業近年來將創新重心不斷向財務供應鏈領域轉移,從單純的減少自身資金占壓,轉變為不斷提高供應鏈整體現金流的穩定性和運行效率。另一方面,銀行面對金融脫媒不斷深化、監管制度日趨嚴格和客戶需求日益復雜等情況,積極順應全球產業組織變革的發展趨勢,進一步加大業務創新步伐,著力于通過對企業生產經營和購銷交易情況的動態跟蹤,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方案。近年來,供應鏈金融逐漸成為國內外商業銀行新的業務增長點。國外銀行推出許多產品與服務,為企業供應鏈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務。我國商業銀行在供應鏈金融領域也進行很多有益探索。但總體來看,國內商業銀行的供應鏈金融實踐尚處于起步階段。
    供應鏈金融將核心企業的良好信用延伸到上下游成員企業,這是風險管理技術的一大創新,但也可能造成潛在風險在產業鏈中的快速“傳染”。如果供應鏈中的某一企業出現信用風險或道德風險,風險可能會隨供應鏈條進行擴散。因此,銀行在開展供應鏈融資業務時要注意根據不同成員企業融資需求的風險點差異,設置不同的準入評級體系,并加強適時連續的貸后管理。
    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需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由于我國征信體系尚不健全,銀行不能獨立完成對供應鏈有關企業相關數據的調查分析,難以準確了解供應鏈整體的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因而無法根據供應鏈成員的經營狀況靈活調整金融服務方案,同時也加大了風險控制的難度。目前涉及動產及應收賬款擔保物權的法律法規主要有《物權法》、《擔保法》、擔保法司法解釋、《合同法》、《動產抵押登記辦法》和《應收賬款質押登記辦法》等,這些法律雖然對債權人的權利主張有一定保護,但具體法規仍有待完善。
    從銀行自身來看,尚未建立適應供應鏈金融業務特性的風險管理理念,在實踐中往往難以跳出傳統授信業務中抵押擔保理念的藩籬,準入門檻較高,審批流程較長,服務效率偏低。同時,供應鏈金融作為結構化的整體服務方案,要求銀行不斷拓展業務范圍,但由于監管的要求以及銀行自身服務能力的限制,供應鏈金融業務尚無法取得實質性突破。目前國內商業銀行的供應鏈金融信息系統建設相對滯后。
    企業和商業銀行應該積極開展業務創新,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使供應鏈金融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根據作者相關稿件整理)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