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今年上海物流業將主攻軟實力
2010-3-15 2:1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王若懿
在近日舉辦的“2010中國物流發展報告會暨A級物流企業授牌大會”上,上海市商務處處長劉敏作了精彩發言。她滿懷信心地表示,走進2010年,上海市物流業將會進一步提高軟實力,步入更廣闊的發展領域。
整體格局顯著提升
2009年是非同尋常的一年。金融危機對物流業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但是在2009年的3月份我們又迎來了物流業的春天,國家出臺的《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對這個行業的振興發展又帶來了契機。借此力量,上海物流業的整體格局,也在迎戰金融危機過程中得以提升。
物流園區的中轉功能增強,是上海物流業近來的一個顯著變化。劉敏表示,去年,上海四個物流園區保稅物流功能已經實現了全覆蓋。海陸空港全部有保稅物流,這為上海物流以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外,國際巨頭UPS轉移中心的落地建成并運行,加之DHL開始建設亞洲最大的轉運樞紐,對航空物流來講,是一個跨國中轉功能的進一步凸顯。
物流市場主體日趨多元化是上海物流業的又一大特色。談及此,劉敏說:“從規模看,遠成集團是上海前幾年物流規模最大的企業。但這幾年,尤其是去年,上海抓住了政策機會,一些企業得以成長壯大。比如,上汽集團整合了國內外的物流資源,組建了綜合性的汽車物流公司,預計到2012年它的業務收入能夠達到百億元:華誼天源與化工區物流公司強強聯合,培育具有百億市值的企業;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已建成現代化物流中心,率先對發行和物流業務進行了整合和重組,大大提高了整個市場的營銷和推廣能力。”“除了原來向大家介紹過的一些項目,非常自豪地講,我們在外高橋糧食物流中心,已建成了擁有中轉、加工、儲存等一體化物流公司,成為了糧食物流的重要節點,這個物流中心還承擔了國家糧食儲備的任務。”以此為例,劉敏談到了2009年上海物流項目的建設成效。劉敏說,從已經在建的項目來看,目前,上海每天發布的物流交易信息已經達到40多萬條,有效交易運價12000條。百聯現代物流運用物聯網技術,推進托盤共用系統建設,試點后就節約了5000塊托盤。去年,上海市繼續給予資金支持,讓百聯的托盤公用租用系統進一步擴大規模和應用范圍。粗略統計,托盤的工作效率比原來提高了6倍。
政策支持是推進行業發展的關鍵所在。去年,在財稅支持政策力度加大的情況下,上海不少物流企業因此受益。劉敏表示,從稅收政策來看,已有58家物流企業享受了差額征收營業稅的政策試點;99家物流企業享受了洋山保稅港區免征物流運輸等環節的營業稅政策。從財政政策來看,上海服務業引導資金總額的14%用于支持物流業發展。
有效措施推動發展
物流格局的提升離不開諸多有效措施的實施。劉敏重點介紹了上海市發展物流業的具體做法,從落實規劃到抓物流布局,從重視市場建設到大力推動區域合作,無不對區域物流發展起到了強有力的帶動作用。
抓好《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落實,是上海物流業得以提升的有效途徑。劉敏介紹說,上海為抓《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落實,研究制定并出臺了《上海貫徹(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實施方案》,明確了推動物流市場需求社會化、物流服務專業化、促進物流企業培育壯大、提升等級,推動物流重點領域發展,完善物流業發展區域布局等八項任務。在物流布局優化方面,上海則專門成立了上海綜合保稅區管委會,統籌管理海港、空港、物流資源的優化配置,政策平臺環境的共同營造。“這樣一來,我們能夠從新的角度來解讀這樣一個組合,使得口岸的物流環境能夠一體化。口岸的通關貿易便利化,真正使國際貿易和制造企業能夠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政策的集成、優惠的政策措施服務效率的提升,這是一個很大的調整。”劉敏說。
抓區域物流合作,是上海物流業再上臺階的重要舉措之一。“我們不再局限于城市去研究,經濟發展是全球形成的網絡。我們必須要拓寬視野,在物流環境的營造上要聚焦區域經濟合作。尤其是上海醫藥物流集團已經在蘇州物流中心里和普羅斯一起合作,開始了邁向長三角物流配送的重要一步。今后繼續加大區域物流的合作,將是上海市物流業發展的一大方向。”劉敏表示。
此外,劉敏強調,抓物流市場建設和抓標準及技術推廣應用也是上海物流業發展的一大舉措,在提升上海市整體物流格局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在技術應用和推廣方面,國家提出在經濟發展中重視互聯網與物聯網技術的運用后,上海已經啟動了物聯網的示范項目工程。劉敏舉個例子說,在南京路新世界商城,相關部門開設了國內第一家未來商店,把這些技術都運用到日常的經濟活動中去。在交易平臺上,上海已經和中國移動推出了GDP、RFID的跟蹤技術,這些技術都為推動行業發展起到了作用。
新的目標催人奮進
“從上海來講,發展物流不是一個基礎設施建設,更重要的是軟實力的提升。我們想給市場發出一個信號,即到上海發展,能得到便利的服務、良好的環境,而且服務交易的成本最低。帶著這種理念我們物流業要主動對接上海的‘四個中心’建設,主動對接產業經濟轉型、產業結構調整,主動對接我們現在提出的長三角同城化的發展。”談及新一年的發展目標,劉敏滿懷期待。
拓展口岸綜合服務功能,加快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是今年上海市推動物流發展的首步計劃。劉敏認為,進一步加強海陸空港市場聯動,會讓每一套業務到了上海后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服務。因此,上海會繼續拓展洋山保稅港的增值業務,讓物流企業能夠在此研發更多的增值服務產品,給第三方物流企業提供新的發展平臺。
迎接世博會召開,是上海市的重中之重。因此,上海市要以構建城市配送物流服務體系,迎接世博會召開。劉敏介紹說,上海市有關部門制定了《上海城市物流配送體系建設實施意見》,深化上海城市配送物流體系建設,完善公共配送中心、中轉分撥場站等設施的規劃布局;推進城市智能交通管理平臺建設。抓住世博召開和電子商務發展契機,大力推進社會公共配送,加快發展醫藥、危化品、冷鏈、保稅物流等專業配送。
推動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是近年來國家關注的重點課題。劉敏在發言中表示,上海市為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制造業物流的專業化發展,鼓勵大型制造企業集團整合剝離內部物流業務流程,擴大物流外包需求。重點發展為制造企業提供原材料采購、產品分撥配送、再制造回收物流等專業化服務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繼續推動制造企業物流專業化發展示范工程建設,用先進典型案例,引導制造業與物流業應對危機,立足產業鏈合作,尋求共同發展的機會。“一些企業的物流能力非常強,所以我們要繼續促進這些企業整合,并加快發展提供專業服務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同時推動開展制造業、物流業融合發展四段工程的第二階段。”劉敏說道。
讓企業走出去,已成為不少地區推動物流業發展的有效方法。因此,加強區域物流聯動發展,也成為上海主推的一大模式。上海市有關部門計劃,以上海電子口岸平臺和上海陸上貨運交易中心網絡平臺為載體,推進中國物流資源交易中心第二階段項目建設。劉敏在發言中介紹了幾點做法:一要聯接本市物流園區、工業園區、商品交易市場、工商企業,促進物流專業化、社會化發展;二要按照國務院《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對全國物流區域和物流通道發展的要求,推進長三角、長江流域的物流規劃,銜接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的物流市場,實現區域物流資源的優化配置;三是要聯接國際市場,鼓勵企業走出去,增強物流競爭力和輻射力。
此外,推廣物聯網技術,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也將被上海市有關部門列為物流發展計劃之一,并將其視為上海物流業未來發展的重點所在。劉敏表示,上海將開展物流業的物聯網技術應用示范工程,推廣RFID技術在公共服務平臺、危化品物流、醫藥物流、冷鏈物流、食品物流、應急物流等重點領域的研發與應用,提升物流領域貨運集裝箱追蹤與管理、道路貨運車輛的跟蹤與管理、托盤等裝載設備的跟蹤管理、配送中心管理等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