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板”能抑制股市泡沫嗎?
2010-3-14 20:2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特約評論員 皮海洲
全國政協委員、中金公司董事長李劍閣3月3日在向“兩會”提交的一份提案中表示:應該加快進程,推動“國際板”早日推出,增強中國證券市場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提升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力,分散國內投資者的風險,為抑制股市泡沫、釋放流動性過多的壓力創造條件。
推出“國際板”是2010年中國股市最大的哥德巴赫猜想。不僅上交所將國際板推出列為2010年的工作重點,而且證監會也將“探索境外企業在境內發行上市的制度安排”列為今年證券期貨監管七項重點工作之列。所以,今年“兩會”上有委員、代表就國際板提出提案、議案是很正常的事情。不過,就李劍閣委員的“推國際板抑制股市泡沫”提案來說,確有值得商榷之處。
首先,中國股市的泡沫是否大到了需要人為抑制的地步?從李劍閣委員的提案來看,之所以要推出國際板,其目的之一是為了抑制股市泡沫,釋放流動性過多的壓力。但目前中國股市的泡沫大到了需要人為抑制的地步嗎?事實并非如此。根據上交所發布的數據,3月3日,也即李劍閣委員提交提案的當天,滬市的平均市盈率水平為27.29倍。這一市盈率水平雖然遠高于香港股市、美國股市這些世界上成熟的股市,但由于中國股市是新興市場,中國經濟的發展遠遠超過了美國,因此27.29倍的市盈率是一個可以接受的區域,根本就不需要采取措施來抑制股市泡沫問題。畢竟中國股市有泡沫也是局部的,總體估值水平基本合理。
其次,即便中國股市的泡沫達到了需要抑制的地步,也無需通過推出國際板來抑制。畢竟中國股市還有大量的大小非沒有上市流通,也還有大量的國企、民營企業等待著上市融資。因此,如果中國股市的泡沫大到了需要抑制的地步,監管部門完全可以加快大小非減持的腳步,加快國企、民營企業新股發行上市的腳步,何需求助于外企來發揚國際主義精神呢?
其三,目前推出國際板的條件并不成熟。除了大量的國企、民營企業都在等待上市,沒有必要讓外企來與國內企業爭奪資金、爭奪市場之外,國內股市本身不成熟也是一個現實問題。如主板新股的發行市盈率達到了60倍、中小板達到了80倍、創業板達到了120倍。在這種情況下,讓國外通常只發10倍以下市盈率的外企來A股高價發行,這無疑是鼓勵外企“搶錢”,損害國內投資者利益,導致國民資產流失。
其四,推出國際板并不能分散國內投資者的風險。正是由于中國股市不成熟所導致的新股高價發行,因此外企發行A股,最終不可避免將重復新股高價發行的故事,外企背景甚至有可能使外企的發行價更高。如此一來,外企A股發行只會給投資者帶來更大的投資風險。并且,外企A股上市都是在國內A股市場,根本不可能分散國內投資者的風險。實際上,如果真要分散國內投資者的風險,開通“港股直通車”倒是一個有效的辦法,而且此舉措還有利于國內投資者早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