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轉方式調結構是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2010-3-14 20:2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本報評論員 石忠嶺
   “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這是溫家寶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闡述的經濟工作重點之一,在兩會委員代表和社會各界引起了共鳴,因為他切中了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脈搏,明確了要采取的措施,指明了經濟發展的方向,同時也是社會經濟進步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選擇。
    去年是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前年是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回顧我國走過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發展方式不是一成不變的,不能一勞永逸。
    每個歷史時期都有每個時期的社會經濟特點,只有發展方式與當時的經濟環境、主要任務相適應相協調時,經濟才是發展最快的。但今天的發展方式與社會經濟是適當的,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社會的變化,明天就未必適當,可能就落后或不協調了,就會阻礙經濟的發展,所以發展方式要因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這就要求時刻把握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并進行科學分析、認真研究,與時俱進地確定與之相適應的經濟發展方式。
    經濟增長方式在不同行業、不同地區、同一行業同一地區的不同時期是不能“一刀切”的。發展方式雖有先進與落后之別,但更重要的是要適應協調,尤其是在我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自然環境和經濟環境稟賦差別很大的國家里,經濟發展不平衡,更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探索出適合自己地區行業現階段發展要求的發展方式,切不可只看檔次不看環境,這樣付出的恐怕不是“陣痛”,將會是“長痛”。
    沿海地區改革開放較早,經濟較為發達,探索出了一套適合當地的發展模式,從“世界工廠”的勞動密集型,完成了資金積累,儲備了人才和技術,隨著內外部競爭的加劇、利潤的變薄,企業生存和發展都遇到了新的問題和困難,有的企業則以敏銳的眼光,察覺了危機與商機的所在,以積聚的資金、技術實力率先主動轉型,創立了品牌,完成了由“制造”到“創造”的華麗轉身,搶占了市場制高點,贏得了發展的先機。而有的目前正在被動轉型之中。
    西部地區隨著基礎設施的完善,在符合國家環境資源和產業布局政策的條件下,加之有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完全具有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能力和優勢,對當地經濟發展也是一個提升。雖然東西部的轉型層次不一樣,但這樣的轉型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是相適應的,都可以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這就是科學的。一個地區如此,一個行業也是如此。
    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要求一個企業家具有“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敏感,是一個企業能否勇立市場潮頭引領行業發展的條件,是創建一個百年企業的基礎,是一個企業家的學識、責任、素養的綜合體現。如果沒有“鴨”的敏感,就不可能及時察覺行業和社會的變化,從而抓準時機早日轉型升級,占領行業“高地”,從而獨領市場風騷,掘盡市場利潤。只有一次一次這樣的轉型,才能使企業快速發展,做大做強。反之,如每次都是被動轉型,首先就輸在了起跑線上,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只能跟在別人的后邊去效仿、追趕,吃別人的殘羹冷炙,百年企業也只能是個“夢”了。
    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不僅是一個地區一個企業生存發展的需要,也是做大做強的需要。這就要求轉型要有強大的創新能力來引領和支撐,沒有創新的轉型充其量也只能是為了生存無奈的選擇。
    從古到今、從中到外的事例都證明了這一點:蒸汽機的出現,促進了西方工業化的進程,開啟了工業文明時代;改革開放,使中國甩掉了貧窮落后的帽子,跨入了世界經濟大國的行列;比爾·蓋茨發明的微軟視窗,造福了社會,也鑄就了微軟帝國大廈;馬云創建了阿里巴巴、淘寶網,讓中國進入了網絡時代,成就了他中國網絡之父的美稱。
    這就是創新在經濟轉型時期的魅力,只有這樣,才能走上溫家寶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經濟“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發展軌道。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