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噸鋼材庫存并不可怕
2010-3-14 20:1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專家團資深專家 陳克新
據有關資料,到今年2月末,全國26個大、中城市的主要鋼材品種(建筑鋼材和板材)社會庫存達到1809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60%。由此引起一些人的恐慌,還有媒體將其比喻為“堰塞湖”,認為距離鋼材行情大跌已經不遠。其實,這是不全面的,需要進行具體分析。
社會庫存,實際上是保障生產流通正常進行的一個“蓄水池”。當期市場供大于求時,蓄水池水位上漲;反之則下降。因此,一般而言,鋼材社會庫存量顯著膨脹,表明了市場供應壓力增大,行情難以揚升。
必須指出的是:并非在任何場合下,庫存量的增加,都一定是供應過剩結果,當然也不能夠得出價格必然跌落的結論。
所謂社會庫存,必須是涵蓋了生產企業的產成品庫存、加工企業的原材料庫存、流通企業庫存。即包括已經入庫的庫存,還包括在途的庫存等,而不僅僅是一些城市鋼材市場的庫存量。兩者之間存在著很大差異。
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目前缺乏能夠全面、準確反映鋼材社會庫存量的權威統計數據。我們現在所能夠做到的,只是根據歷史經驗,推測出一個所謂的“合理社會庫存”。即為滿足生產流通正常運行所必需的社會庫存。
一個較為合理的鋼材社會庫存量應該是多少?通過對當前情況的綜合分析,可以視為當年全部產量1.5個月的量,或者說,合理的庫存周轉期為1.5個月。比如,2009年中國全部鋼材產量為69244萬噸,那么其合理的社會庫存量應當是8656萬噸。要知道,在計劃經濟時期,人們一度努力爭取的最好社會庫存量,也就是年生產量3個月的周轉期。計劃經濟時期鋼材庫存水平最高時,其庫存量曾經占到了當年產量的50%,即庫存周轉期為6個月。
如果我們認為1.5個月的周轉期,即8656萬噸才是一個較為合理的庫存量,那么,1800萬噸的社會庫存實在算不了什么。當然,這個1800萬噸庫存量,遠未反映出社會庫存的全貌,實際庫存數字要大得多。所以,我們更不能夠以偏概全,人云亦云,認為現在鋼材庫存不得了,以致成了“堰塞湖”,中國鋼材行情將面臨滅頂之災。因為我們并沒有看到真正社會庫存的全貌。
由于目前還難以做到將社會庫存量全部、準確地統計出來(即使今后也難以做到),因此,對局部鋼材庫存量進行抽樣調查,觀察其升降變化,也可以成為我們監測鋼材市場的主要參考依據。沒有疑問,上述全國26個大、中城市的主要品種鋼材庫存同比增長6成,表明鋼材庫存確實有了較大幅度增長。即便如此,這個增幅也不是十分可怕。
首先是對比基數的影響。去年此時鋼材市場正在遭受金融危機煎熬,市場心態是現金為王,爭先恐后“去庫存化”,鋼材庫存量低于正常水平,使得今年庫存對比基數較低。
其次是“賭漲”因素的影響。受到全球經濟復蘇和原材料價格預期上漲的影響,許多貿易商和消耗鋼材企業,普遍加大了鋼材儲備,以便乘機獲利,進而導致了今年流通庫存量的增加。這也從另一個方面告訴我們,庫存量的增加,并不都是意味著后市價格的下跌。許多時候,庫存量越是增多,越是反映人們對后市看好,越是表明后市行情看漲。當然,這也有一個臨界點。難以一直持續下去。
最后,隨著經濟總量的擴張,所需的鋼材社會庫存量也應當相應增加。千萬噸的鋼材庫存之所以并不可怕,不會導致今后鋼材行情的滅頂之災,還在于受到了生產成本的強力支撐。這主要是鐵礦石、焦炭、動力價格上漲和物流費用提高。比如長期協議鐵礦石新年度價格漲幅將超出預期,很有可能上漲40%以上,為了消化成本增加因素,鋼鐵企業只能上調出廠價格,并帶動整體市場價格上漲。與此同時,更為旺盛的實體需求和鋼鐵企業的微利狀況,則為漲價提供了釋放基礎。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人們后市信心穩固,即使庫存暫時偏大,也不會出現恐慌性拋盤。相反,一旦價格出現較大幅度跌落,便會有大量抄底資金入場,導致價格行情的企穩回升,跌落時間亦不會很長,更談不上所謂“漫漫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