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行業代表委員兩會建言獻策
2010-3-14 19:5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 王萍
伴隨第十一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和全國政協第十一屆第三次會議的召開,全國鋼鐵行業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為積極參政議政,把精心準備的議案和提案帶到“兩會”上,為鋼鐵工業的轉型和升級建言獻策。
淘汰落后
“現在我國鋼鐵行業有一個怪現象——‘越淘汰、越過剩’。一些企業借著淘汰落后產能的名義,建了產能更大的高爐,原有的小高爐卻還在生產。這種粗放式的鋼鐵發展難以為繼。”說到鋼鐵業產能過剩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江蘇沙鋼集團淮鋼特鋼公司黨委書記何達平顯得憂心忡忡。
中國鋼企雖然依賴產能優勢提升了行業排名,但對于國內鋼鐵業和主管部門而言,產能過剩卻是塊心病。“中國鋼鐵產能過剩是最為明顯的,能力6.6億噸,需求4.7億噸,過剩1.9億噸。同時還在新建許多鋼鐵項目,這樣下去,中國的鋼鐵工業是沒有出路的。”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在面對媒體時,強調了產能過剩的危害。“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推動優勢企業兼并困難企業,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對此我們十分贊同。”全國人大代表、河北鋼鐵集團董事長、總經理王義芳表態。◆(下轉A2版
◆上接A1版)
稅費改革
全國政協委員、五礦集團總裁周中樞在此次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上提交了三份提案,其內容涉及有色金屬產業的調整和振興、完善礦權市場建設、給予冶金礦山企業稅費專項扶持政策等。
他在提案中表示,當前,國內鐵礦石資源對外依存度不斷提升,連年不斷上漲的鐵礦石價格已經成為扼制國內鋼鐵工業科學發展的瓶頸問題。面對國際鐵礦石企業寡頭壟斷局面,有必要制定國內冶金礦山企業優先發展戰略與專項扶持政策,提升國內冶金礦山企業的綜合實力,鼓勵“走出去”開發海外資源,打破國際鐵礦石市場不合理格局。近年來,國家對國內冶金礦山企業幾次調減有關稅費,但企業稅費水平仍呈較快增長態勢,稅費總體水平較高已成為限制國內冶金礦山企業科學發展、公平參與國際競爭的主要困難。
據最新全國冶金礦山財務資料統計,國內冶金礦山企業銷售稅費負擔率均在20%以上,稅費已成為限制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為此,周中樞建議將礦產資源補償費和資源稅合并,逐步實行國際通用的權利金制度;降低增值稅稅負,實施差別化、等級化稅費政策,逐步取消不合理重復稅種等。
兼并重組
3月5日,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在參加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間隙時表示,鋼鐵行業的重組方案已經上報國務院。
長期以來,國內鋼鐵業的并購重組進程非常緩慢,其原因主要是跨地區并購難度較大,已經完成的重組多為各省內的政府主導行為。鞍鋼和本鋼重組一直是關注的焦點,之前曾有消息稱,鞍鋼和本鋼重組已經停止。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本溪鋼鐵集團董事長于天忱在兩會期間對上述說法予以了否認。
從2005年至今,鞍鋼和本鋼的重組已經進入第五個年頭,不過到目前為止,這一整合仍然看不到任何明顯進展。而對于這個問題,于天忱認為重組是趨勢,不過是早一天晚一天的問題,而且企業之間的聯合有利于統一資源、統一市場、統一規劃,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此外,山東幾大鋼鐵企業合并成為山東鋼鐵集團之后,包括泰山鋼鐵在內的中小型鋼鐵企業何去何從也備受關注。據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泰山鋼鐵董事長王守東介紹,山東鋼鐵集團之所以不會并購泰山鋼鐵,是因為“對不銹鋼不感興趣,只對日照鋼鐵有興趣。”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已經退休的濟南鋼鐵總經理李長順則表示,上市公司整合完成之后,集團層面整合的時間表目前還不好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