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躋身全國五大中心城市影響輻射全球
2010-2-8 1:4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記者日前獲悉,在城鄉建設部編制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中,重慶已躋身國家五大中心城 市。今后,它在政治、經濟、文化等諸方面將與東部的上海,北方地區和環渤海地區的北京、天津以 及珠三角地區的廣州看齊。重慶的影響將輻射全球。
什么是國家中心城市?重慶為什么能入選全國五大中心城市?評為全國五大中心城市,重慶肩 負著哪些重要使命?評為全國五大中心城市,對重慶有什么好處?昨日,記者就廣大市民關心的話題 ,向有關專家和學者作了詳細了解。
不是誰都能入選國家中心城市
國家中心城市絕不僅僅是個名號,它有著深厚的內容,不是誰都能入選國家中心城市。在重 慶之前的國家中心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天津、廣州,在全國,它們都是一張張響當當的名片, 它們特有的優勢,讓一般的城市望塵莫及,無法與之相提并論。
什么是國家中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這個概念,出現于2005年。當時,建設部根據《城市規劃 法》編制全國城鎮體系規劃時,提出了國家中心城市這個概念。國家中心城市,是指在經濟、政治、 文化、社會等領域具有全國性重要影響并能代表本國參與國際競爭的主要城市,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 最強、集聚輻射和帶動能力最大的城市代表。
事實上,在去年我市科協年會上,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院長、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李曉 江就透露,重慶肯定能成為西部地區第一個國家中心城市。
重慶憑啥入選國家中心城市
那重慶又是如何入選國家中心城市的呢?
市規劃局局長扈萬泰表示,重慶入選國家中心城市,將肩負五重使命。記者發現,他所說的這 五大使命,事實上正是重慶入選國家中心城市的五大優勢。入選國家中心城市后,有關方面應當鞏固 這些優勢,干得更好。
優勢之一:區域功能
它的職能至少在整個西部區域有重大影響,而且能夠承擔國家賦予它的重要戰略性使命。重慶 社科院研究員李勇說,重慶本身就處于西部的中心,地理位置相當重要。這是重慶得天獨厚的優勢。 去年,四川省政府要求遂寧、達州等6個城市,主動融入重慶分享優惠政策,就是重慶凸現區域吸引 功能的一個例子。
優勢之二: 整個西部地區直接對外開放的開放型城市,直接參與國際競爭
2009年,重慶實際利用外資40.4億美元、內資1468億元,分別增長47.7%和74.2%。加工貿易 取得重大突破,服務貿易異軍突起,境外投資邁出較大步伐。
2009年, 兩江新區、西永綜合保稅區上報國家審批,兩路寸灘保稅港區一期即將封關運行, 北部新區、永川等5個服務外包示范區加快建設。直達國際專用高速通信通道開通。區域通關合作擴 大到沿海各口岸,新開成渝、渝穗、渝滬“五定”班列(輪)和4條國際航線。重慶關區進出口貨運 量突破600萬噸,區域通關貨運量占比達到65%。
去年,新增世界500強12家。整合外經貿資源,組建了資本金30億元的市對外經貿集團。 推動 企業“走出去”,重鋼、機電、糧食、博賽等集團投資境外,在引進技術、收購礦山、建立基地等方 面取得實質性進展。
川渝陜、渝滬、渝粵等合作進一步加強。完成援建四川崇州實物量8.7億元。與港澳臺的經貿 合作關系進一步密切。對外交流日益擴大。開放的重慶,正以更大氣魄和力度廣聚國內外資源。
優勢之三:整個西部地區非常重要的一個交通運輸、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國際門戶性樞紐。
目前,重慶正在加快發展服務經濟,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做大做強金融保險業,打造解放碑、江北嘴金融核心區。建設主城區“三基地四港區”和萬州、涪陵等物流樞紐,引進和培育一批有競爭力的物流企業,發展多式聯運和電子商務。組建會展企業聯盟,整合培育知名展會品牌,促進會展業快速發展。培育重慶工業服務港和五里店工業設計科技園。建設國家數字出版、動漫產業、大足影視劇制作等基地,搬遷做大書刊交易市場。
今年,主城拓展全面進入外環時代。按照建設1000平方公里、1000萬人口的國家中心城市目標,重慶將加快建設北部新區,提速開發西部新城、東部片區和南部片區,推動人口和產業向外環有序擴展,盡快形成一批新的功能組團。調整優化內環功能布局,完善中央商務區功能,發展總部經濟、服務外包和現代服務業,促進產業高端化。內環與外環之間重點布局先進制造業和大型物流基地,促進產業向輻射型、帶動型轉變。
優勢之四:它必須承擔一些特殊的國家戰略性產業職能或經濟職能
近年來,重慶的金融業發展很快,已經開始初顯金融中心的職能,IT產業的發展雖然不是自上而下由國家安排的,但也主動、充分地發揮了國家戰略產業的職能。
2009年,重慶把保增長與調結構緊密結合起來,實施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完成工業投資1793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8.5%。主動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引進惠普3600萬臺筆記本電腦及富士康、廣達、英業達等一批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有重大意義的項目。
長安進入全國汽車行業第一陣營,產銷量達到186萬輛。重鋼200萬噸產能寬厚板生產線、慶鈴國Ⅲ100P輕型商用車、蓬威石化PTA等項目投產,化醫45萬噸合成氨和80萬噸尿素項目竣工。
金融業迅猛發展,增加值增長31.2%,占GDP比重達到6%。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資源加速集聚,擔保、租賃、股權投資基金等快速發展,花旗、恒豐、華僑銀行在渝設立分行,惠普亞太結算中心落戶重慶。發行企業債券105億元,企業上市直接融資83億元。會展業發展加快,直接收入增長36%。
會展業發展加快,直接收入增長36%。首屆中國西部旅游產業博覽會成功創辦,旅游大項目、大營銷強力推進。啟動技術創新工程,實施重大科技專項23個,攻克關鍵核心技術150余項,專利授權量增長56%。新增高新技術產品500余個,新產品產值率達到32.8%。
第十一屆中國科協年會和“國際知名研發機構重慶行”成功舉辦,國家電信研究院西部分院落戶重慶,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0個,創新集成能力得到提升。人才隊伍建設成效明顯,引進優秀緊缺人才1220名。
今年,重慶還將全力推進惠普及富士康、廣達、英業達等筆記本電腦項目,加快長安魚嘴基地、汽車綜合試驗場、長征重工鐵路機車等項目建設,培育風電、特高壓輸變電、軌道交通等裝備制造產業鏈,建成重鋼600萬噸精品鋼材基地和西南鋁大飛機配套材料基地,開工MDI一體化等項目,完成工業投資2000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1萬億元。推動產業集聚,培育一批千億級、百億級園區,規劃啟動江南工業走廊。主動迎戰新科技新產業革命,著力培育新能源汽車、物聯網、風力發電、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
優勢之五:國家深化改革開放的政策實驗區
改革開放以來,從深圳到浦東新區、到濱海新區,到我市正在積極籌備的兩江新區,都是國家戰略的步步推進。
市規劃局局長扈萬泰認為,此次將重慶升格為國家中心城市,是站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版圖上思考和布局的,在“城市西進”的大趨勢下,重慶的城市發展不能僅僅滿足于自身,還要引領西部。“這也是繼西部大開發、城鄉統籌、國發3號文件之后,對重慶的具體部署,更是對重慶發展的信任和支持!”
是機遇也是挑戰
扈萬泰說,重慶規劃為國家中心城市,是機遇也是挑戰。重慶可以抓住這個機遇,用這張牌爭取發展的政策,爭取發展項目等等。
但是,重慶與國家中心城市的規劃定位相比,還要看到差距,要彌補差距。”扈萬泰說,畢竟規劃為中心城市,不等于已經真正成為了中心城市。
他認為,重慶作為一個區域中心城市,它的經濟規模和經濟影響不夠大。這需要重慶發展經濟,提升職能,擴大區域影響。
此外,重慶在城市自身的規劃和空間發展上,還要進一步做文章。比如上海上世紀90年代大開發的過程中,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把空港、海港、重工業基地、高新產業基地、交通樞紐做了很好的布局安排,由此支持了上海十多年的健康發展和合理的功能布局。
相關鏈接:
314部署
2007年3月份兩會期間,胡錦濤總書記參加重慶代表團討論的時候提出的。胡錦濤總書記提出了 重慶新階段發展的“314”總體部署。胡錦濤同志對重慶親切關懷,寄予厚望;對重慶情況又了如指 掌,成竹在胸。這個“314”總體部署,就是重慶未來科學發展的總綱。
“314”概括起來就是:明確了三大定位——努力把重慶加快建設成為西部地區的重要增長極、 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中心、城鄉統籌發展的直轄市; 提出了一大目標——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全面 建設小康社會目標; 交辦了四大任務——加大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力度,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 建設;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革步伐;著力解決好民生問題,積極構建社會 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加強城市建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這三大定位、一大目標和四大任務,構 成一個有機整體,可以稱之為重慶新階段發展的‘314’總體部署。”
2009年初,國務院出臺《關于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國發3號文件或:國發3號文件出臺,將重慶改革發展提升到事關全國改革開放、區域協調發展、西部大開發和生態安 全等國家戰略的重要層面。加快重慶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對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探索解決我 國城鄉二元結構路子、加快形成沿海與內陸聯動開發開放新格局、努力保障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安全有 著重大意義。在“314”總體部署基礎上,國發3號文件進一步對重慶作出了長江上游地區綜合交通樞 紐和國際貿易大通道、內陸出口加工基地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先行區、國家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長 江上游的科技創新中心和科研成果產業化基地等重要定位,明確了長江上游生態文明示范區、“會展 之都”、“購物之都”、“美食之都”、區域商貿會展中心、中西部地區循環經濟發展示范區、旅游 集散地樞紐等特色定位。這些“黃金定位”賦予了重慶改革和發展的新使命。同時,國發3號文件明 確了改革和發展中必須堅持城鄉統籌、科學發展、以人為本、改革開放“四項原則”,提出了實施“ 一圈兩翼”開發、擴大內陸開放、產業優化升級、科教興渝、資源環境保護“五項戰略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