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冷鏈物流將迎來規劃年和規范年
2010-2-7 0:3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冷鏈物流分技術委員會秘書長 劉衛戰
對于中國冷鏈,過去的2009年無疑是一個發展年。從外資的大舉進入到本土企業的迅速成長,從冷鏈標準孕育到國家冷鏈物流標準制修訂工作的啟動,從各地興建的社會冷庫到私有庫房建設,從政府重視程度的提升到百姓意識的增加,國內冷鏈呈現出了欣欣向榮的景象。
回顧2009年,有幾件大事影響了冷鏈行業發展。
第一, 《食品安全法》開始實施。食品安全的理念已經不僅僅是原材料的安全,流通安全的理念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食品安全法》對食品的物流環節提出了明確要求,會帶動企業對冷鏈物流及相關設施的投入,加之《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將農產品流通列入重點工程之一,以及家電下鄉等相關政策的輔助,有效地拉動了農村冷鏈投入,加速了國內冷鏈物流的整體發展。
當然,《食品安全法》是政府高度重視冷鏈物流、加快立法與規劃的一部分。我國有關政府部門已制定糧食物流規劃,正制定冷鏈物流專項規劃;與《食品安全法》相呼應的還有《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動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規,商務部、農業部等9部門出臺了“關于加強豬肉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意見”,制定了“鮮凍肉運輸條件”、“肉與肉品物流規范”等國家標準,“速凍米面食品”、“初級生鮮食品配送操作規范”等行業標準。商務部正制定“放心菜”、“放心肉”服務體系建設意見,而國家工商總局也出臺了“食品流通許可證管理辦法”和“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這些都是影響冷鏈行業發展的至關重要的因素。
從連續幾年中央1號文件看,農產品冷鏈物流已經得到了中央的認可。政府已經充分認識到,農產品的冷鏈物流如果不解決,就無法協調農產品生產的季節性,農產品的集中上市和市場迫切要求必須均衡供應之間的矛盾。可以說,冷鏈物流已經成為國家層面上的一種戰略性的判斷與要求。
第二,從市場反應的情況看,國內冷鏈取得了較快發展。由于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已從溫飽型向小康型轉變,從生活數量的追求向生活質量的追求轉變,特別是食品安全已越來越引起全民的關注,所以冷鏈物流很快提上了議事日程。2000年至2008年,中國農副產品冷鏈物流市場規模以年均26%的速度增長,2008年已達到1.35萬億元。據仲量聯行測算,2008年中國人均冷凍食品消費量為3.47公斤,比2002年提高70%;據科爾尼預測,未來10年中國冷藏車與冷庫平均增長量為28%和30%。
從消費市場來看,速凍食品銷售額連續多年在全國連鎖超市所售的食品日用品中名列前位;乳制品消費年均增長率在10%~20%之間;到2010年預計冷飲市場消費總量將達到260萬噸;肉類加工和消費也將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期,這些易腐食品消費的增長必然拉動冷鏈物流的巨大需求,2009年就是一個重要體現。
而2009年冷鏈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則來自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經濟發展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民自我安全保護意識和健康意識的提升、國家食品藥品安全法規的實施等。
第三,2009年不僅是中國冷鏈的發展年,更是冷鏈標準的起航年,是中國冷鏈標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其中,一個重要標志便是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冷鏈物流分技術委員會 (以下簡稱冷標委)的掛牌成立。冷標委的成立填補了我國冷鏈標準制修訂機構的空白,可以說對于行業的發展意義重大。根據國家標準
化管理委員會標委辦綜合
[2009]160號文件,
全國物流標準化技
術委員會冷鏈物流
分技術委員會主
要負責物流領域
中冷鏈物流技
術、服務、管
理等領域的國
家標準制修訂
工作。
另一個不得
不提的事件就是
《全國服務業標準
2009年~2013年發展規劃(國標委服務聯 [2009]7號)》的公布,《冷鏈物流企業服務條件評估》等重要標準項目成為其中的重要內容。《冷鏈物流企業服務條件評估》這項標準的制定完成將對冷鏈服務的標準化、企業的規范化提供明確要求。《冷鏈物流企業服務條件評估》等六項標準都會作為2010年的工作重點相繼啟動。為制定好這些標準,一方面冷標委將組織標準編寫起草單位、冷標委委員單位,整理、了解國內外冷鏈物流相關標準現狀,制修訂好冷鏈物流標準體系表;另一方面,冷標委將把影響行業未來發展的《冷鏈物流企業服務條件評估》標準作為支撐行業管理工作的科學基礎。
此外,“冷鏈物流標準體系及重點項目”研究國家公益課題獲批立項。這個課題將著重解決國家現存及未來制修訂的冷鏈標準體系關系與邊界問題,也是冷鏈標準工作的基礎。
2009年,冷鏈物流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亮點,相信也必將成為2010年發展的重點。2010年是中國冷鏈發展的規劃年,也是規范年。因此,也必將是整合年。
2010年影響冷鏈物流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是產業發展規劃可能出臺,相關部委也會支持一系列相關重大項目。比如有關稅收政策可能會惠及冷鏈物流示范園區;商務部組織啟動的“放心肉”工程,已經開始落實;冷鏈物流科技創新、冷鏈物流信息化建設等,也可能是冷鏈行業可以預期的利好消息。而從冷鏈物流市場實際反映看,積極面很大。
當前,有關生產商、物流商、經銷商開始聯手打造冷鏈物流鏈。而關于打造的模式,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首席顧問丁俊發認為,主要有四種:以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營運商為主導的冷鏈物流模式、以大型連鎖超市為主導的冷鏈物流模式、以食品加工企業為主導的冷鏈物流模式和以冷庫為主體的冷鏈物流模式。這種聯合打造實際上也是一種整合。
關于行業資源的整合,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傳統體制遺留問題。冷鏈物流說到底是一種專業化的物流服務,是個系統化的概念描述,涉及的產品多、鏈條長;相關部門也多。由于資源分散,造成冷鏈物流成本過高,社會化程度低,第三方專業的冷鏈物流服務不能做大。尤其是有些以產品管理或流程管理為特征的機構畫地為牢,客觀上限制了專業的第三方冷鏈物流服務業的發展。這些都不利于行業發展。所以說,整合是關鍵。
1月15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召開了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 (以下簡稱冷專委)的籌備會議。冷專委成立后,冷鏈企業有了屬于自己的行業組織,一系列的行業規范、信息平臺、追溯體系都將得到全面推動。而關于冷專委的工作,首先是要做好行業的基礎性建設。基于行業基本調查和基礎統計基礎上的政策研究、行業標準、行業培訓等等,對于一個行業的發展、推動、導向,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作為一個公益性的服務平臺,冷專委一定要聽取各種各樣的意見,團結所有可以合作的力量,倡導大家各自發揮所長,團結合作,真正推動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