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通道經濟集聚提速
2010-2-27 20:1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9年最后兩天,北海淫雨霏霏、寒風刺骨。與嚴寒完全不同,熙熙攘攘的鐵山港區十萬噸級公共碼頭正舉行開港儀式,鑼鼓喧天的中國電子集團北海產業園正舉行開園慶典,“銀灘1號”項目、北海冠嶺項目在鞭炮齊鳴中開工剪彩……噴薄而出的項目建設熱潮,如春潮涌動,暖意融融。
這只是北海通道經濟集聚放量的一個縮影。
在近兩年中收獲了“建設創新型國家十強市”、“中國投資環境40優城市”等諸多金名片的北海,在科學發展觀的呼喚中,奮力向前,再次煥發出令人矚目的勃勃生機:2009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5億元,增長16%;財政總收入35.75億元,增長32.28%;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5億元,增長20.8%;外貿進出口8.02億美元,增長13.2%;實際利用外資1.31億美元,增長46.2%。
北海市委書記王小東說:“北海發展的良好勢頭得益于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決策,危機之年把壓力變動力,大力優化環境,強力推進項目,著力改善民生,干成了多年想干沒干成的事。”
“把事干成”:危機之年的華麗轉身
坐擁北部灣,東鄰粵港澳,西倚云貴川,南望東南亞諸國的北海,歷來是我國對外開放的戰略要沖。上個世紀90年代初,北海萬商云集,紅火一時,利用外資額曾高居廣西三分之二。然而,由于種種原因,一些重大項目長期難以突破,致使北海難續當年的輝煌,加上悄然襲來的國際金融危機,北海進入了一個發展徘徊階段。
如何發揮優勢,化危為機,加快發展,是市委、市政府面對最為緊迫的任務。
推進項目建設,關鍵要落實到行動上。針對一些大項目落戶建設難的問題,北海市加大“臨門一腳”的力度。3月,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進京溝通;5月,就北海煉油異地改造石化項目與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7月,這個爭取了16年的石化項目終于實質性動工,項目投入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10.8億元。為確保中國電子集團北海產業園如期投產,北海市在完善拆遷補償、就業安置、社會保障機制的同時,安排領導干部深入一線,宣講政策,主動幫助被搬遷戶干農活,僅3天時間就與涉及搬遷的80多戶農民達成協議,不到10個月就完成廠房竣工11萬平方米、開工14萬平方米,招商入園企業13家,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竣工、當年招商、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的目標。項目一期投產后,預計年內實現產值100億元,用工7000余人,產值占廣西電子產業半壁江山。
“把事干成”的發展思路的實施,促使北海發生嬗變:企求了16載的北海煉油異地改造石化項目實質性動工;廣西北部灣銀行北海分行成立;北海機場打破開航22年來的紀錄、年客運量突破50萬人次;被耽擱多年的11條“爛尾路”相繼建成,鐵山港通往玉林全長175公里的高速公路今年將建成通車,鐵山港鐵路支線正加快建設。2009年,北海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30億元,同比增長65%,實現了在危機之年逆勢而起的華麗轉身。
產業通道: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
北海市大力發展園區經濟,為通道經濟發展提供引擎。
借勢發力,北海出口加工區積極搶抓國家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機遇,拓展保稅物流功能和開展研發、檢測、維修業務,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努力打造中國—東盟區域性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制造基地。截至目前,該區已引進項目43個,投資總額超過45億美元,實現進出口額6億多美元,就業人數增加到8000多人,綜合實力躍居全國59個出口加工區第13位。
該市利用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環渤海地區研發、生產成本已經相對較高的機遇,出臺優惠政策,從財稅、審批、開發建設、人才、技術創新等方面給予園區政策扶持,完善產業配套設施,吸引東部發達地區的人才、項目、資金、技術,壯大優化電子信息產業,積極打造北部灣“硅谷”。
2009年,全市電子信息產品進出口總額3.62億美元,同比增長37.12%。同年10月,北海成為商務部、科技部批準的第三批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
產業興,經貿活。園區經濟發展帶動了電子通信、旅游、水產、食品、運輸、倉儲、房地產等一大批產業的發展興起,很多傳統產業都買到了出口“船票”,駛入發展快車道。目前,全市產品出口遍及66個國家和地區。
綠色通道:“寒冬環境”的“溫室氣候”
該市政府在“寒冬大環境”下營造“溫室小氣候”,讓服務更主動、更全面、更精細,讓發展更科學、更和諧、更順暢。
為促進項目落戶發展,北海市積極拓寬項目投資綠色通道。
完善項目審批通道,將市級行政審批事項由487項減為341項,審批時限縮短30%;建立“跨部門并聯審批”、“大項目跟蹤服務、協助辦理”等全程服務機制,由政府充當企業“公關”,招商人員幫助企業跑訂單,政企聯手攻克“出口難點”;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降低投資門檻,優化投資環境。
完善項目服務通道,建立重大項目領導聯系制度、項目工作統籌協調制度,著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
完善投融資通道,出臺《關于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服務北海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等措施,加強財政手段與金融手段有效配合,破解企業融資難。去年,全市引進項目125個;簽項目合同投資額308.3億元;實際到位資金總額174.6億元,比上年增長30.4%。
為加強對外貿易,北海市構建與東盟國家合作的通道。積極參與創建“中國-東盟自貿區”,與泰國合艾市、菲律賓普林塞薩港市、印尼三寶壟市結為友好城市,定期派出代表團進行互訪,增進了解,加強合作,促進經貿往來。如今,東盟國家成為北海市吸引外資的主要來源地之一,僅在第六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北海就簽約項目23個,投資總額超過40億元。2009年北海市與東盟國家的進出口貿易總額為9731.5萬美元,增長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