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立:充分發揮資源優勢 融入北部灣經濟區
2010-2-1 2:0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河池市委書記、廣西人大代表藍天立代表廣西“兩會”期間接受本網專訪時表示,河池市將繼續整合資源,立足有色金屬發展,大力打造旅游文化等新興產業品牌,充分發揮資源富集的優勢和區位優勢,全方位多層次融入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和西江經濟帶,進一步推動河池市科學發展。
藍天立說,國際金融危機對河池的有色金屬工業帶來了沉重的打擊;7月份的特大洪澇災害以及下半年的旱災,直接影響了當地農民增收和電站發電量。在這樣的背景下,河池市委、市政府采取了“四個非常”的措施,在抗災救災方面取得了全面勝利,在保增長、結構調整、民生改善、生態文明和旅游文化方面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河池資源富集,是中國有色金屬之鄉、中國水電之鄉、世界銅鼓之鄉、世界長壽之鄉、劉三姐和韋拔群的故鄉。推進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河池具有很好的基礎和條件。藍天立強調,郭書記提出的“以空間換時間、以資源換產業、以存量換增量”的“三換”戰略思維,為河池市這樣的后發展欠發達地區如何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指明了方向。
藍天立指出,河池礦產資源豐富,有色金屬產業是河池市的支柱產業,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有色金屬主要產業價格大幅下跌,推動有色金屬產業又好又快發展,對加快河池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意義重大。河池要做大做強有色金屬產業,必須堅持走以資源換產業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在具體推進過程中,堅持“三個優先”(環境保護優先、綜合利用優先、安全生產優先),著力“兩個提升”(提升資源綜合利用率、提升產品附加值),通過實施以“百億產業工程、億元企業工程、名牌精品工程、產業環境工程”為重點的“產業振興計劃”,重點打造有色金屬基地。
藍天立表示,河池旅游資源也同樣豐富。河池市依托特有的旅游資源,做大做強“長壽、生態、民族、紅色”等四大旅游品牌,旅游產業不斷壯大,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2009年全年接待入境旅游和國內旅游人數、國內旅游收入等三項指標增幅均居全區前三位。下一步,河池市將通過組織實施“1346”旅游規劃,推動旅游產業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真正實現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的轉變。“1”就是緊緊抓住自治區打造大桂林、北部灣、紅水河流域三大國際旅游目的地的機遇,制定好河池市的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加大資源整合力度,推動全市旅游“一盤棋”格局形成。“3”就是提升旅游產品開發、提升旅游服務質量、提升旅游營銷水平,實現旅游產業的全面升級。“4”就是打造“紅水河生態”、“長壽養生”、“劉三姐故鄉”、“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四大特色品牌。“6”就是構建紅水河流域生態觀光旅游線、世界地質公園探險旅游線、世界長壽之鄉休閑養生旅游線、劉三姐民族民俗風情旅游線、白褲瑤原生態民族文化體驗旅游線、東巴鳳紅色旅游線等六條精品線路。
當記者問到,河池不屬于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核心區域,如何融入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或走出自己的特色時,藍天立說,河池地處黔桂兩省(區)結合部,是大西南通向沿海港口的重要通道,是西南地區走向珠三角、走向東盟最便捷的交通要道,具有承東啟西的獨特區位優勢,在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服務三南、溝通東中西中發揮著橋梁、紐帶的作用。河池位居西江流域上游,具有融入西江經濟帶,發展“上流經濟”的潛力。
對于河池如何融入北部灣經濟區,藍天立認為有以下幾個重要方面。首先是規劃的融入。要主動把河池的發展融入到北部灣經濟區的區域整體發展規劃中,積極向上爭取能與北部灣經濟區并軌的開放政策;其次是交通基礎設施的融入。重點構筑面向北部灣經濟區的鐵路、公路、航空、航運等多路快速通道,縮短與北部灣經濟區和西江經濟帶的空間距離;三是市場的融入。把河池這個小市場鏈接到北部灣經濟區這一大市場,成為北部灣經濟區大市場中的一員,加強與北部灣經濟區之間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等方面的雙向流通;四是產業的融入。加入到北部灣經濟區產業發展的鏈條中去,與北部灣經濟區共同構建互動發展的新興產業鏈,形成“前店后廠”的產業分工格局,把河池建成北部灣經濟區支柱產業合作延伸的產業基地、重要的能源基地、穩定的綠色農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有色金屬深加工基地;五是科技、人才和教育的融入,充分利用北部灣經濟區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多、科技力量雄厚的優勢,加強在科技、人才、教育等領域的全面合作。
藍天立還表示,河池要通過主動融入北部灣經濟區,走出山門、走出河池、走出廣西、走向世界,參與整個國際市場的合作與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