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鐵路貨運發展對我國鐵路改革的啟示
2010-2-1 1:2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隨著經濟的發展,貨運運輸的需求持續增長,我國鐵路貨運量逐年攀升。但相較于其他運輸工具的快速發展,我國鐵路貨運的效率、經營模式、經營理念和服務意識都相對滯后。要改變這種局面,發揮出鐵路運輸的巨大潛能,需要進行鐵路改革,轉變經營觀念,開展現代物流業務。而在現代物流業較發達的國家之中,德國與我國鐵路貨運具備較多的相同點,對我國的借鑒意義更大。
中投顧問流通行業研究員黎雪榮認為,德國鐵路貨運發展對我國的鐵路物流中心的發展主要具有以下幾點啟示
第一,鐵路物流中心的建設模式和經營模式可以采用“PPP”模式,即政府、社會、公司共同投資的模式。這種模式在德國已經成功運作了多個項目,典型例子如德國不來梅貨運中心。據悉,我國由港鐵參與投資建設并負責運營的北京地鐵四號線首次采用了“PPP”運作方案;關于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建設的前期研究也認為,該項目可以采用“PPP”模式來運作。
第二,在原有貨運站基礎上,可以通過兼并、收購的方式快速進入物流業。德國正是運用這種方式,為其鐵路發展多式聯運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我國鐵路物流中心的建設也可以采用兼并和收購的方式,吸收具有潛力的公路運輸公司和物流公司,借鑒吸收其成型的現代物流管理方式及物流網絡,加速發展我國鐵路物流中心。
第三,發展“公—鐵—港口—航空”多式聯運。德國鐵路開展的“門到門”運輸已經成為了德國特色產品,如“一票到底”、“公鐵協議”等。而目前我國的多式聯運主要是針對集裝箱展開,我們可以借鑒德國“門到門”運輸的一些經驗,例如與聯運的運輸企業簽訂協議,保障運輸設備使用的優先權等。同時,要加強多式聯運的信息化建設和人才的培訓。
此外,我國在鐵路物流的標準化制定方面明顯滯后,需要從設備標準化、管理標準化和技術標準化多個方面進行改善,而德國是最先提出物流標準化的國家,我國需要通過學習其經驗為我所用。在運輸經營理論方面,也需要真正做到以客戶需要為中心,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使貨運服務朝專業化、現代化、和諧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