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信息化進程 助力中小企業結構調整
2010-1-7 19:1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的普及,信息化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信息技術日益成為改造傳統產業、緩解資源環境壓力、提高經濟運行效率、增強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競爭力、改善公共服務的有效途徑。
信息化對促進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提高生產經營水平,增強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是促進我國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幫助中小企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有效手段,也是中小企業調整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手段。
當前,我國積極推動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從政策、公共服務和金融上給予中小企業多項支持。社會力量也積極參與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在信息化服務和產品上為中小企業提供豐富而低價的選擇。在多方合作推動下,中小企業對信息化的認識程度已大大提高,信息化建設與應用加快。調查顯示,中小企業應用信息系統比例最高的是財務管理軟件,達到48.6%。財務軟件的應用普及,對中小企業信息化的擴展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中小企業對網絡安全產品、進銷存管理系統、辦公自動化、內部網絡建設的應用需求也越來越廣泛,分別達到了43.9%、38.0%、33.5%、30.0%。支持決策系統、生產制造系統和電子商務系統的應用也發展較快,分別為9.1%、11.2%和11.6%。隨著信息化的深入推進,移動信息化應用、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分銷系統等也將逐漸成為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熱點。
信息化應用提高了中小企業管理運營能力。相關資料統計表明,中小企業信息化的成功實施,可以使各部門執行人員提高工作的同步協調性、減少條塊分割、各自為戰的現象,生產效率大大提高,可以降低5%—10%的成本。由于系統運算代替手工操作,使工作變得流程化、簡單化,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可以減少人力的投入,從而使效率提高20%—30%。可以更快獲得數據報表,庫存數據、采購需求計劃、客戶訂單變更等數據質量會提升到較高的水平。物資管理水平的提高,減少了企業資金占用,減少了物資的浪費,減少了呆滯物料的產生,平均每個訂單可以節省2%—5%的物資成本。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應用的技術障礙基本不存在,與國外企業之間的差距也在縮小。從硬件來看,計算機硬件性能的不斷提高,價格的不斷降低,使得設備成本降低;就軟件來說,不少具有相當實力的軟件提供商已經興起,能夠滿足各層次企業的要求。加上國家政策法規不斷健全,外部環境持續改善,國家對中小企業信息化支持力度逐漸加大,地方政府亦紛紛出臺各種政策以支持中小企業信息化,使得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前景看好,速度也將會加快,市場需求潛力巨大。
需要指出的是,當前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也存在一些問題,如仍有相當數量的中小企業對信息化的作用、效果和相關政策不夠了解;人才缺乏、資金不足、信息技術與業務結合不緊密、應用集成度低等;社會服務體系還不健全,覆蓋面小,服務內容不完善。這些問題制約著中小企業信息化的進程,影響著中小企業實現創新發展。
下一步,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應從三個層面進行。在企業層面,應推動研發、設計等信息技術應用;實現生產過程自動化;人力資源開發;推進企業管理信息化;促進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發展。
在行業層面,要建立信息服務平臺,實現行業內信息資源的互通共享;總結推廣典型經驗;開展工業信息化運行監測工作等。
在區域層面,在8個兩化融合試驗區,重點圍繞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現代物流發展、工業園區建設、做強主導和優勢產業,建立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等內容,進行經驗總結和探索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