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兩化”融合 提高我國汽車行業競爭力
2010-1-5 18:4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汽車行業是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行業,絕大多數企業采用批量化生產方式,必然對信息技術高度依賴。所以,汽車行業是信息技術應用最適合的行業。因此,提高信息技術在汽車行業的應用水平,對提升我國汽車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9年汽車摩托車產銷量世界第一
經過50多年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的快速成長,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汽車、摩托車產銷大國。2009年前10個月,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087.32萬輛和1089.14萬輛,首次雙雙突破1000萬輛,排名世界第一;2009年前三季度,摩托車產銷量世界排名第一,達到1819.97萬輛和1827.58萬輛,其中400多萬輛摩托車出口到國外。汽車、摩托車制造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對上下游產業鏈的拉動作用巨大,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支柱產業。
企業普遍重視信息化建設
近年來,我國汽車行業在信息技術應用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績。
一是兩化融合工作有組織保證。汽車行業大多數企業設立了信息化管理部門,領導班子主要成員參與信息化規劃的制定,近四分之三的企業成立了信息化領導小組。
二是企業重視總體規劃。四分之三的汽車企業信息化規劃周期為2~5年,近五分之一企業年年對計劃進行評審。但是中小企業對信息化的總體規劃和設計有待加強。
三是投入水平不一。我國汽車行業的信息化投入占銷售比例平均在0.2%以上。其中,大型企業2009年投入將達到0.48%,接近國際的0.5%。但是不同類型的企業投入差距很大,中小企業的投入僅占銷售額0.07%。
四是汽車行業普遍開展了信息化規范建設。目前,二分之一的企業有IT年度工作總結,大部分企業制定了完善的信息化考評指標。
五是信息安全越來越受到重視。大多數企業都采用備份機制,以防止數據丟失,近一半的企業建立了完整的災難恢復機制。
六是制造與裝備數字化程度高。汽車企業主要產品生產線或關鍵工序的數控化率接近二分之一,部分整車企業超過90%。相當一批企業能夠在現場總線(FCS)的基礎上采用先進控制系統(APC)實現生產過程綜合自動化。
廣泛應用計算機研制產品
目前,我國汽車行業“兩化”融合的發展水平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使用計算機輔助研發工具進行產品的研發。目前,CAD、CAE等已經在多數汽車企業得到了廣泛應用,PDM也得到了較多應用。
在產品協同開發方面,信息化發揮很大作用。調查顯示,15.4%的企業借助信息系統實現了異地協同,34.6%的企業主要依靠信息系統實現協同,46.2%的企業部分借助信息系統實現協同。目前,有相當一批企業能夠實現以數字圖紙貫穿設計全過程,實現了以三維產品模型為核心的產品設計、分析仿真工藝規劃和數控加工技術的集成應用。在核心產品方面,實現這一集成的企業更多。正是由于企業普遍重視研發領域“兩化”融合,才使汽車行業產品開發周期縮短,開發成本減少,消費者對產品多樣化的需求得到滿足。
二、很多企業實現了企業管理賬表的數字化,以數字化綜合資源模型為核心集成生產管理和經營管理,實現了企業經營管理與資源管理的信息集成和業務協同。其中,大型企業和整車企業應用得最好。在整個供應鏈管理信息化方面,SCM、CRM等在很多企業得到了應用。
三、重視信息技術在商務智能和決策支持方面的應用。調查顯示,能夠利用信息技術對決策進行輔助支持的企業占27.6%;通過信息資源開發利用,能為企業提供數據支持的企業占到一多半。
四、在發動機、底盤和懸架、車身控制、安防系統等方面電子控制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研究顯示,有的車型電子產品占整車的價值超過了30%。
“兩化”融合存在不足
一是“兩化”融合水平和創新能力參差不齊。在信息技術的應用效果方面,整車企業要好于零部件企業,合資企業要好于自主品牌企業,大企業好于小企業。在信息化工作的創新方面,自主品牌企業普遍好于合資企業。這是因為在合資企業中,管理思路更多地照搬外方。在自主品牌企業中,管理處在不斷變革中,創造性工作也最多。
二是行業整體解決方案缺乏。商業化的系統無法滿足越來越個性化的企業的實際需求。軟件供應商多數以推銷軟件產品為主要目標,缺乏行業整體解決方案服務供應商。
三是信息化缺乏對汽車產業發展的支撐。目前,研發領域的軟件平臺基本都是國外品牌一統天下,生產經營環節的管理軟件自主研發的份額也不大,尤其大型企業應用的基本上是國外軟件平臺。此外,降低汽車產業鏈各個環節的成本是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支撐產業協同的信息化解決方案處于萌芽期。
四是企業對業務環節“兩化”融合的認識還有待提高。企業領導層對“兩化”融合的關注主要集中在產品研發和企業管理兩個方面,對市場創新和服務創新的認識缺乏。目前“服務”已成為汽車行業價值鏈的高端環節,對服務的支持主要集中在SCM/SRM系統,對汽車物流、汽車貿易、汽車零售與服務以及汽車金融服務的信息化還停留在單項應用,甚至處于空白地步。
五是投入與產出問題。目前尚無法量化信息化與企業經濟效益的關系。因此,企業的信息部門以及信息化建設很容易被認定為企業的成本中心,不容易受到重視。此外,企業在信息化建設的認識上還存在另一個誤區,即投入大效果一定好。實際上,信息化項目的成功實施需要企業具備數據基礎、管理基礎和人才基礎,盲目花大價錢投入,既浪費資金,也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六是汽車行業很多規模較小的企業,尤其是零部件小企業,對信息化重視程度不高,同時也因為資金問題和生存問題,沒有能力開展高質量的信息化工作。
七是與信息化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存在不足。例如,RFID標簽要比條形碼、圖形碼具有更好的便捷性,但是汽車零部件大多為金屬材質,影響了信號的傳遞,給RFID的使用帶來了很大不便。
八是與信息化相關的標準法規滯后。比如,雖然汽車行業自動化程度高,但各個自動化設備的接口規范并不統一,不但增加了企業的信息化系統的開發成本,還影響了信息數據的相互交換。
推動“兩化”融合的設想
為了加快推動汽車行業的“兩化”融合工作,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有如下設想:一、開展汽車行業“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工作,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礎;二、建立汽車行業信息化工作委員會,并依托該委員會搭建汽車行業信息化交流平臺;三、組織分析行業“兩化”融合存在的問題,促進企業提升信息化水平;四、加強信息化的國際交流;五、為政府做好汽車“兩化”融合戰略性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