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最大水運碼頭赤水河:連通川渝長江黃金水道
2010-1-4 13:1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9年12月13日上午10時,貴州最大的水運碼頭赤水河鰱魚溪專用貨運碼頭外的河面上,轉運竹子的機動輪船正有序進港卸載,4個300噸級泊位上,40余艘卸空的貨輪依次排開,等待著裝載竹漿版、化肥等物資。碼頭工人告訴記者,這樣的繁忙場景,在赤水河航道沿岸的任何一個碼頭都是每天的常態。 作為貴州最為悠久的北出長江通道,赤水河航道一直是連接黔北腹地與巴蜀、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捷徑。新中國成立后,經過50年代、70年代、80年代三次大規模疏浚,航道通航能力實現了從斷續通航到7級航道的飛躍。2003至2006年,國家交通部和貴州省合資投入1.85億元實施“赤水河(岔角-合江)航運建設工程項目”,再次整飭疏通航道,將赤水河岔角至四川合江段連續通航能力從150噸級提升至300噸級船舶,年設計貨運能力提升至350萬噸,確立了赤水河作為長江上游支流中最繁忙航道的地位。
據赤水河航道處丁遠忠處長介紹,目前活躍在航道內的船舶已達910余艘,其中專業貨運船舶800余艘,僅四大輪船公司之一的貴州赤水輪船公司就有數十艘拖輪和近70艘駁船,1600名員工靠河立業,主要為赤天化轉運化肥。集中時段內,河面上平均每分鐘就會有一艘貨輪通過,密度之大在全國內河航運中都屬罕見。除大型輪船公司之外,不少私營業主也加入到水運行列,呈現“千帆競渡”景象。
在習水縣岔角至古藺縣太平之間短短的10多公里航道上記者看到,300多艘滿載著煤炭、沙石的貨船依次泊列,等待上游園滿貫電站發電放水時起錨。一位李姓船員告訴記者,他們裝載的煤和沙石都來自習水縣,準備發往合江,再由那里的長江貨輪轉運至湖北武漢和江西九江。
赤水河航道就像一個連通器,將黔北的煤炭、沙石、竹木、化肥等工業原料及生資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重慶、四川及長江中下游地區,又將發達地區的機器設備、生產生活用品用具回運黔北赤水河沿岸。2009年,赤水河貨物運輸量達到罕見的380萬噸,在全省水路運量中的比重逼近了70%,比航道設計運力上限350萬噸還多出了30萬噸,其貨物運輸量甚至超過了四川嘉陵江,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水道。
赤水河航道繁榮是沿岸經濟快速發展的形象體現。近年來,黔北特別是航道直接通達的習水、赤水等縣市經濟成長迅猛,其中,習水以煤炭、沙石開采為主的能源原材料工業、赤水以竹木原材料、竹深加工、化肥為主加工工業,每年為赤水河航運提供了超過200萬噸的貨物運量,成為赤水河航運的中堅雇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