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息化構筑煤炭業安全的銅墻鐵壁
2010-12-6 15:2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山西是全國產煤、輸煤大省,煤炭是山西的支柱產業。截止2005年6月,全省共有生產煤礦3823個,生產能力 59108萬噸/年。而山西的大同不僅是全國著名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而且煤炭資源十分豐富,素有“煤海”、“煤都”之稱。
為了解煤炭業的信息化建設狀況,記者 -
在“煤都”--大同采訪了大同煤炭工業局信息中心主任宋德。宋主任表示,為了有效防止和控制煤礦瓦斯事故的發生,提升全省煤礦安全生產水平,減少給國家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山西煤炭工業在國家安監局和煤監局的指導下,山西省政府決定依靠科技手段,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加大了煤礦瓦斯治理力度,全力構建煤礦安全長效機制,初步建立了礦、縣、市、省四級瓦斯監測監控信息網絡系統,促進了全省煤礦安全生產狀況的穩定好轉。
搭建煤礦瓦斯監測監控安全信息網絡勢在必行
談到大同市煤炭工業局的信息化建設時,宋主任表示,大同市煤炭工業局的信息化建設基本上都是按照省局的統一規劃進行的,大同煤炭工業局的信息化建設從2003年開始有了質的飛躍。2003年,山西省煤炭工業局在全省響應省政府的要求,全力建設山西省瓦斯監測監控系統。該瓦斯監測監控系統就是在每一個地市建一個大的城域網,覆蓋了市煤炭工業局和縣區的監控中心以及下屬的所有地方煤礦;再從省局把11個地市連成一個大的廣域網,各個地市和省局可以進行相互聯通。
據宋主任介紹,大同的瓦斯監測監控網最初是從03年開始的,當時主要是進行安裝高瓦斯監測監控系統,經過03年高瓦斯監測監控系統建成投入使用后,各級煤礦管理部門充分利用該網絡進行有效監管,使安裝了瓦斯監測監控系統的“雙高”礦井的瓦斯事故發生的次數和死亡人數明顯下降,在已實現監測監控系統四級聯網運行的煤礦中,未發生重特大瓦斯事故。鑒于此,04年以后,省政府覺得該瓦斯監測監控系統確實為地方煤礦的安全生產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于是在全省所有的煤礦礦井推行安裝瓦斯監測監控系統,預計用三年左右的事件基本建成。
05年之后,大同煤炭工業局在搭建瓦斯監測監控網絡建設時,為了得到更好的服務和支持,在和運營商的合作上引入了競爭機制,選擇了兩家運營商,通過多方位的了解、考察、對比后,開始和山西移動通信有限責任公司大同分公司合作,山西移動大同分公司主要是為左云縣和南郊縣的100多個礦井提供網絡運營支持和服務。
宋主任告訴記者,運營商的光纜鋪設完畢聯網后,大同市煤炭工業局和下設的7個縣區設立的瓦斯監測監控中心以及各個地方的煤礦就可以實現聯網,從而實現大同煤炭工業局對下屬煤礦瓦斯狀況的實時在線監控。這樣,應用廣域網技術,就可以對煤礦瓦斯進行多級監測監控,把煤礦的監測監控系統、縣級監測中心、市局網絡中心、省局網絡監控中心四級網絡聯接起來。
高速搭建網絡平臺
據宋主任介紹,由于去年國務院要求進行資源整合,要求關閉9萬噸以下的小煤窯,所以聯網的礦點最終名單需要一級一級向省里報批,等待批復,同時由于運營商每條光纜的建設成本較高,每條光纜鋪設需要成本約7-10萬元左右,加之礦點都比較偏僻,有的還需要在鋪設時,建基站、擴容等;運營商投入較大,因很多礦井具有不確定因素,不能最終確定礦井名單,為盡可能減少運營商很多不必要的損失,所以就往后推遲了工期,到06年,大同的光纜才建設完畢,并逐步實現聯網。
宋主任表示,雖然因故工期推遲,但自去年簽約后,山西移動大同分公司的積極性就很高,多次主動地和我們接洽,山西移動大同分公司的工期明顯比其他運營商要快,而且充分考慮了用戶的實際需求。宋主任告訴記者,在煤礦上的環境比較惡劣,很多地方的機房可能就一間平房,灰塵較大,房間里面也是黑乎乎的。以前運營商的一些機盒和部分設備都是裸漏在外堆放的。但山西移動大同分公司在煤礦節點的工程完工后,我們驗收時,卻發現他們在每個煤礦上都做了一個大的機柜,把山西移動的設備和我們的設備,還有光線都放進了機柜里,這樣就可以避免一些人為損壞。他表示,由于煤礦人員素質比較差,認識度不高,比如腳踩、搬遷會經常折斷光纜,在03-04年就發生了很多次這樣的事件。
同時,宋主任告訴記者,由于山西移動服務響應速度比較快,部門間的協調也較快,而且遇到問題時,只需告訴山西移動的建設部或網絡部,他們就可以全程直接解決,省去了我們去和中間的各個環節溝通,也省去了我們的很多麻煩。宋主任表示,過去沒有比較,現在在比較中感覺就很明顯了。因此,雖然因國家的大政策而推遲了開工期,但在網絡的建設上速度很快,到06年5月山西移動大同分公司的工程已經基本上完工。
高效、易用、節約的網絡監管平臺
據宋主任介紹,全省搭建的瓦斯監測監控安全信息網絡系統,從省、市、縣到礦都采用了2M的光纜,為了充分有效的利用帶寬資源,現在煤炭系統以此瓦斯監測監控網絡為平臺,已開通了省局到各市局、各集團公司的視頻會議系統,并加載了調度業務,實現了省、市、縣、煤礦四級調度的日報傳輸,達到了一網多用的效果。宋主任告訴記者,06年應省局的要求將會再加載產量監控系統;另外,目前臨汾已經安裝了煤礦的視頻監控系統,視頻監控系統也將會在系統內推行。
宋主任表示,當初在搭建該網絡時考慮到資金的問題,為達到投資省、易管理和方便適用的效果。大同市煤炭工業局建成了大同市所有煤礦的數據匯總點,在大同市煤炭工業局建立數據處理中心和Web站點,所有監測數據由煤礦直接傳輸到市局中心,縣級監管人員通過瀏覽器終端訪問市中心Web,監測所轄煤礦的瓦斯等狀況,其監測功能對監測人員來講和以縣為中心是相同的,但卻節省了大量的建設投資,同時由于簡化了技術方案,降低了縣級監測中心運行的維護難度,保證了系統能更好地運行。
談到大同煤炭工業局未來的信息化建設規劃,宋主任表示,目前就是整體是依托瓦斯監測監控的大網絡平臺,再增加一些其他的業務,像調度、視頻實時監控、各級行政指令的傳達以及省政府要求建立的產量監控系統等都將在該網絡上運行。如果將來帶寬不夠的話,可能會進行相應得增容、擴容。
另外,宋主任告訴記者,06年大同還將建立一個對外網站--大同煤炭信息網,將相應的煤炭業專用信息、行業動態等通過網絡對外公布。屆時,大同煤炭工業局將會有兩大網絡同時運行,一個是系統內部的瓦斯監測監控網,另一個就是大同市煤炭信息網。
信息化建設效果顯現
通過幾年的煤炭業信息化建設,其信息化的優勢和效果也日益顯現:
首先,社會效益顯著,利用瓦斯監測監控網絡系統提升了煤礦的安全管理水平,對預防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宋主任表示,地方和地方煤礦的人力資源和大型的國有礦和統配礦是沒辦法比較的,一般地方礦的礦長更換都比較頻繁,人員流動較大,而人員素質又比較低,加之礦長一般比較注重短期利益,急功近利,對安全的重視程度不夠,有時候通過現代化手段建設的網絡并不能充分發揮,做到物盡其用,系統運行后,能逐步提高他們的認識,逐步規范、改變地方煤礦的現狀。
其次,該系統建立運行后,隨著系統的不斷再開發和利用,無疑會提升煤炭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水平;宋主任告訴記者,從管理角度來說,有這套系統后就方便了很多,像在在系統上運行的視頻會議系統,就可以輕松實現省、市、縣辦公會議的召開。
第三,隨著煤炭產量監控系統的建成運營,不僅可防止煤礦偷逃稅收,還可有效控制煤礦超能力生產,減少事故發生。宋主任告訴記者,過去的煤礦產量不透明,通過實施產量監控可以使產量透明化,這樣不僅可以改變以前的實際產量和統計出入比較大的難題,還可以解決超量開采的問題。他表示,煤炭工業局主要是控制超能力生產,只能是在國家核定產量范圍內生產,不允許超采。如果超采而通風能力不夠的話,就容易發生一些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