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紹興交通建設發展回眸 漸入“樞紐式”時代

2010-12-29 15:1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大地為琴路作弦,縱橫捭闔總是歌。“十一五”期間,紹興市交通局以“接軌大上海,公路骨架高速化”為主要目標,遵循“東西加密,南北跨越,組群暢通”的戰略構想和“高起點、高水平、適度超前”的原則,整整五年,著力發展。放眼今日的越州大地,基本形成了快速、暢通、便捷的綜合交通網絡,紹興大交通正健步由“走廊式交通”邁向“樞紐式交通”時代。 
  公路密度提高,技術等級攀升
  從2006年至2010年,在歷史長河中只是彈指一揮間,但紹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5年中,紹興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持續增長,共完成投資約257.36億元,與“十五”期間相比,增加投入87.96億元,增長約51.9%。
  “十一五”期間,紹興市的公路網建設得到了跨越式發展,公路密度提高,公路技術等級攀升。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9259.9公里,比“十五”期末增加486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增加到333.1公里,一級公路增加到213.4公里,二級公路增加到890.4公里;新建通村、聯網公路2280公里。公路網密度提高,每百平方公里土地擁有公路112.16公里,每萬人口擁有公路21公里。
  公路骨架向高速化邁進
  “十一五”期間,遵循“公路骨架高速化”原則,越州大地進一步掀起加快高速公路網絡建設熱潮。全市各級政府和交通部門以及交通系統的干部職工,齊心協力,共同編織現代化的紹興高速公路網絡,且年年刷新紀錄。
  2008年底,紹興市高速公路建設又傳捷報,經過參建各方近3年的艱苦施工,克服諸多困難,一條紹興生態之路、旅游之路,將帶動沿線旅游資源開發,發展沿線經濟,促進沿線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高速通道——諸(諸暨)永(永嘉)高速公路諸暨段建成通車。紹興在高速公路建設史上又刷新了紀錄,新增高速公路52.4公里。
  “十一五”期末,紹興市的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333.1公里。杭甬、上三、杭金衢、甬金、諸永……一條條高速公路使紹興市所轄的6縣(市、區)全部通過高速公路相連,從而使紹興東西南北四面編織成一個首尾相連的高速公路交通圈,成為各縣(市、區)通向外面的快速出口,把紹興市融入了全省、全國發展的大潮。與此同時,“十一五”期間動工建設的嘉紹跨江通道、紹諸高速公路等重點建設工程正按計劃快速推進……
  高等級干線扮靚城市“門戶”
  按照“東西加密、南北跨越、組群暢通”的目標,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全市境內國、省道干線公路高等級建設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迅猛推進。并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扮靚了公路路容路貌,讓群眾真正享受到了優質公路路況所帶來的行車舒適、優質安全及“車在路上走,人在畫中游”的優美交通環境。
  先后改建完工了全長24.9公里的104國道上虞段、全長25.2公里的104國道嵊州段,并按一級公路標準建設,拓寬成路基25.5~35米。329國道錢清段、陶堰段累計長12.98公里,拓寬成二級公路以上標準,并于2008年底通車。而直接關系到上虞對外形象的329國道上虞市區過境段改建工程,今年底將展現新形象。104國道高橋立交橋也將在年底建成通車,不僅將成為越城組團與柯橋組團之間的一條快速通道,更將扮靚紹興市區“門戶”,使古城紹興的出入口變得更為通暢。
  與此同時,紹興全市奏響了省道改建工程大合唱:37省道諸暨段、31省道延伸線諸暨金村至金沙段、省道紹甘線紹興市區段改造工程,9月底全線暢通。3厘米高,黃、白、藍三塊顏色組成的三維視覺減速標志線,成為紹興市區南大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對紹甘線王壇至王城段、22省道諸東線陳宅至楓樹頭段、江拔線新昌段等公路,也作二級及以上的改建,大大提高了紹興市干線公路的綜合通行能力,構筑起了與周邊城市緊密相連的快速便捷的“外達內暢”的公路網絡,為改善當地投資環境、促進經濟發展,提供了快速騰飛的跑道。
  “十一五”期末,紹興境內國省道達到二級公路以上標準。
  聯網公路惠澤千家萬戶
  “十一五”期間,紹興市公路建設另一主要成就是加大了通村聯網公路建設的力度。全市交通部門把建好通村聯網公路,服務城鎮化,作為交通直接承載政府解決“三農”問題、改善農村投資環境、助推農村經濟發展任務的載體,落實到交通工作中。全市公路部門咬定通村聯網公路目標不松勁,全力拼搏。聯網公路的建設洪流,以其充滿激情的活力和源源不竭的能量席卷我市的縣、鎮鄉、村,城鄉之間、鎮鄉之間、鄰縣之間一條條寬暢、平整的通往富裕的聯網公路被迅速鋪到農民兄弟的腳下。
  全長26.1公里的重要縣道諸暨市十二都至店口公路建成通車,為完善區域公路交通網絡、推動當地經濟的加快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總長25.29公里的諸暨至安華快速通道,是諸暨市有史以來的第一條一級公路,不僅有效地分流了省道杭金線的交通流量,使諸暨連接義烏片區的公路網絡更加完備,更促使諸暨市正在蓬勃發展的襪業、珍珠、襯衫、小五金等各大塊狀經濟與義烏小商品市場的經貿互通效能更加提高,為推動區域經濟的更快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路寬46米,總投資1.03億元,連接嵊州市和新昌縣的城市主要通道嵊新大道建成通車,為進一步加快嵊新組團融合發展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農村聯網公路的全面建設,為實現紹興城鄉統籌發展打下了扎實的樁基。
  “十一五”期間,紹興市投資11.7億元,新建通村聯網公路2280公里,完成鄉道砂石路面硬化改造578公里。2009年,全市實現公路通村率、路面硬化率“雙百”目標。目前,全市農村公路總里程達8238公里。
  此外,“十一五”期間,我市進一步加快推進鐵路建設項目。正線里程長64.9公里的杭甬客運專線紹興段、蕭甬鐵路紹興縣城區段高架改造工程、鐵路紹興東站及貨場遷建工程等相繼開工建設。登高遠眺,越州大地上一片繁忙的景象,杭甬客運專線這條飛架東西的鋼鐵巨龍已現雛形,正在田野上騰起。2011年底,杭甬客專建成通車后,將大大縮短紹興與長三角其他城市間的時空距離,讓紹興與杭州、寧波等地進入“同城時代”。
  “新水運時代”蓄勢待發
  杭甬運河紹興段航道改造工程是紹興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單體水運工程,全長100余公里。經過“十一五”期間的全力改建,2009年6月底杭甬運河紹興段全線通航,500噸級船舶航行從此暢通無阻。
  伴隨著杭甬運河紹興段的建設步伐,疏通、疏浚支線航道,造大船,建碼頭等工作也頗有成效,進一步提高了航道等級和通航能力,從而推動了紹興市水運業的壯大發展。
  航道等級的提高,更激發了紹興航運企業、船主更新船舶的積極性,許多船主“撐”大船的夢想正在變為現實。2006年,紹興全市新建標準化船舶200余艘,與往年相比,新建船舶數量增長了60%左右,為紹興造船業朝著標準化、鋼質化、大型化方向發展夯實了基礎。
  “十一五”時期,紹興船舶運力結構進一步優化,鋼質掛槳機船全部退出運輸市場,大噸位船舶得到發展。紹興轄區新投入營運及在建船舶均為標準化、環保型的300總噸級大噸位船舶,200總噸以下船舶淡出“江湖”,紹興市單船平均噸位提升了10個百分點左右。據統計,2008年底,紹興市共有貨船1157艘,152891載重噸。到2009年底,全市貨船數量下降至1101艘,但達到了159206載重噸,同比增加了6315載重噸。目前,紹興轄區共有貨船1066艘,172226載重噸。紹興內河大噸位船舶的迅猛發展,展示了杭甬運河紹興段的潛在價值,水運發展勢頭迅猛,已日益顯出無窮盡的經濟魅力。
  穿紹興而過的杭甬運河紹興段的通航,為紹興內河航道注入了活力。帶動了一大批內河碼頭、港口和沿河產業帶的建設與規劃。2006年8月,諸暨楓江碼頭投入運行,有500噸級泊位4個,年設計吞吐能力100萬噸,刷新了紹興內河港口單個碼頭吞吐量的紀錄。而后,諸暨港區先后建成海亮碼頭、水利會碼頭、萬興碼頭等港區組合群。紹興港越城港區中心作業區進港道路工程順利通過交工驗收。今年12月26日,由紹興民營企業浙江鼎嘉投資有限公司獨家投資的紹興港現代物流園區正式動工,標志著紹興港碼頭主體工程正式興建。
  五年間,紹興市遵循“港航強省”戰略,全面加快內河航道建設,諸暨浦陽西江姚公埠至金浦橋8.6KM航道整治疏浚和東江炸礁養護工程,于2009年2月順利通過竣工驗收,被評為優良工程。而諸暨姚公埠至新亭埠14.5公里四級航道養護工程也將于2010年底完工,浦陽江通航條件將得到顯著改善。“十一五”期末,紹興以杭甬運河紹興段為主動脈,將曹娥江與浦陽江相連,“一河兩江”串起蕭余線、南塘線、紹海線、百蓋線、環城線等一條條支線航道。紹興的內河運輸正向“江河海聯運時代”邁進。
  構建綜合運輸體系出成果
  “十一五”期間,紹興市以“客運快速化、貨運物流化、運營智能化、環境最優化”為目標,構筑適應我市公路運輸業發展需要的功能強、效率高、服務優的站場體系。先后建成紹興市公路客運西站(一級)、紹興縣平水公路客運站(二級)及新昌城東客運站(三級)等10個公路站場并投入運營,為我市道路運輸綜合保障能力的提高帶來了新的契機和足夠的發展空間。
  “十一五”期末,紹興市擁有載客汽車334972輛,比“十五”期末增加223229輛。“十一五”期間,紹興市全社會公路運輸完成客運量81790萬人次,旅客周轉量2774951萬人公里;完成貨運量51629萬噸,貨物周轉量1854807萬噸公里。
  在全市道路客貨運輸穩步增長的同時,全市交通部門繼續執行公交優先政策,有序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建設,讓更多的百姓享受到城市公交上山下鄉帶來的便捷。2006年,我市首先實現市區和紹興縣城鄉公交IC卡一卡通;2007年,實現全市城際公交IC卡一卡通,市區和紹興縣的無人售票公交車票價由原來的2元下調至1元;2008年,全市城區公交實現IC卡一卡通。積極推進公車公營模式,2009年,全市實現公車公營模式的公交車達80%以上。
  同時,大幅度改善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從2008年起,每年均投入超過1億元用于更新公交車輛。2010年,市區、紹興縣更投資高達1.08億元,共購買新車194輛,發動機更換改造229臺。至2010年6月,紹興市區實現了二環線內運營的公交車尾氣排放達到歐Ⅲ標準。并通過線路延伸、開通二級區間線路,進一步發展農村客運、公交網絡化建設,特別在具備條件的農村公路上,建造港灣式公交停靠站,提高農村客運通達率,實現“村村通公交”目標。截至2009年,全市2247個行政村已通公交客運的達2229個,通達率達到了99.2%,進一步滿足、方便了城鄉居民出行。
  與此同時,在“十一五”期間,我市加快了以中國輕紡城綜合物流基地、市集亞物流基地、紹興港越城港區中心作業區(紹興港現代物流園區)、新昌國際物流中心等為重點的物流基地建設。其中,中國輕紡城現代物流園區(國際倉儲中心一期工程),今年12月底前將進行試運行。紹興市集亞物流基地一期項目占地面積269畝,設計建筑面積5.3萬平方米,投資1.8億元,正按計劃推進。新昌陸海國際物流中心今年5月底全面啟動,到10月底已完成投資10117萬元。并積極組織“紹興市集亞物流基地”和“中國輕紡城國際物流中心”兩家物流龍頭企業參與信息平臺建設,實現貨物運輸車輛與省信息中心GPS聯網。同時,積極推進紹興“城鄉物流配送網絡”建設,到“十一五”期末,紹興市已設立規范城鄉物流配送經營網點25個,配有統一標識、標志、標牌的“三統一”專用城鄉配送車達15輛。(紹興日報)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