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東站經濟圈:宜昌財富新引擎

2010-12-29 15:1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宜萬鐵路,中國鐵路八縱八橫的主骨架之一,滬漢蓉鐵路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貫通中國東、中、西部的重要紐帶。 
  ■宜昌東站,宜萬鐵路和漢宜城際鐵路的交會樞紐,宜昌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
  ■隨著宜萬鐵路和宜昌東站的正式通車運行,宜昌由過去的交通末梢城市一躍成為區域性交通樞紐城市,這種居中不偏、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將對城區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一個以火車東站為核心,以3至5公里為半徑的全新經濟區域——宜昌東站經濟圈正在躍入人們的視野。
  ■“依托火車東站,加快新城發展!蔽榧覎弲^委、區政府及時把握這一發展機遇,響亮地提出“打造東站經濟圈,推進伍家大發展”的戰略構想。全區上下正全力建設三峽物流中心東站物流園和宜昌輕工業聚集區,加快發展以旅游業為龍頭的三產服務業,著力培育東站經濟圈,使之成為伍家崗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努力打造城區經濟新的重要增長極。
  宜萬鐵路、漢宜城際鐵路的交會中樞——宜昌東站的建成,標志著宜昌由交通末梢城市一躍成為區域性交通樞紐城市,其居中不偏、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更加凸顯,城市地位顯著提升,必將對城區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影響。我們要站在省域副中心城市發展的高度進行戰略性、前瞻性謀劃,充分利用好這一前所未有的最大新增優質資源,建設三峽物流中心東站物流園和宜昌輕工業聚集區,加快發展以旅游業為龍頭的三產服務業,著力培育東站經濟圈,使之成為伍家崗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發展定位。東站經濟圈的發展空間范圍主要是指以宜昌東站為核心,周邊3到5公里的經濟區域,具體范圍涵蓋東山二路、花溪二路、柏臨河路、三峽快速路與城鄉路、東山大道、桔城路等發展軸的合圍區域,包括東站商貿、東站物流園、伍家崗工業園區、桔城路商住等4個規劃片區,是以發展加工工業、物流倉儲、居住商貿為主的新興經濟中心區。
  東站經濟圈的產業發展定位是,以交通樞紐為依托,形成臨站臨路臨港“五大產業群”的發展格局,即以機械制造、精細化工、紡織服裝、新型建材為特色的先進制造業產業群;以電子信息和生物產業為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群;以果蔬、水產品、禽產品為特色的優質農副產品生產加工配送產業群;以濱江公園、龍盤湖、柏臨河等自然人文景觀為特色的休閑旅游產業群;以火車站、城市客運樞紐、港口、專業市場、主題商廈、總部樓宇等基礎設施為載體的現代物流和三產服務產業群。
  發展目標。力爭用3到5年時間,把東站經濟圈建設成為交通便捷、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產業發達、市場繁榮、城鄉協調、易業宜居、社會和諧的渝東鄂西區域性交通中心及宜昌新型工業聚集區、現代物流基地、科技創新園區、旅游服務中心和城市綜合新區。到2015年左右,東站經濟圈生產總值突破100億元。
  構建東站經濟圈,對于服務大宜昌、推動科學發展具有重要而現實的意義。
  第一,是宜昌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客觀需要。宜昌東站的建成,將對城市重心東移起到強大牽引作用,帶動交通路網體系和公共服務設施加快建設,形成城市開發的新片區,拓展城市發展的新空間。構建東站經濟圈,有利于城東生態新城片區、東站商貿片區、東站物流園片區、伍家崗工業園區片區、伍家崗中心片區的整體開發、協調發展,有利于完善省域副中心的城市功能,增強宜昌在湖北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和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中承東啟西的樞紐作用和集聚輻射功能,促進區域性經濟中心、區域性交通中心、區域性科教文化中心和三峽旅游龍頭的加速形成。
  第二,是宜昌建設中國三峽物流中心的重要支撐。充分發揮伍家崗區的綜合交通區位優勢,以宜昌東站為核心打造中國三峽物流中心東站物流園,有利于形成水路、公路、鐵路、航空等立體聯運格局,把宜昌建設成為現代物流樞紐,在加快自身發展的同時,為服務中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第三,是伍家崗區“新型工業強區、商貿物流大區、旅游宜居新區和現代新城中心”目標定位的內在要求。伍家崗區定位是市委、市政府通過城市總體規劃和分區規劃賦予的新城中心,構建東站經濟圈是對這一功能定位的進一步細化、補充和完善,為城市發展提供了新的產業布局空間和服務功能載體。特色產業、交通樞紐、城市發展的互促互動,必將豐富“三區一中心”的城區內涵,形成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
  交通區位優勢明顯。伍家崗區交疊匯集多條國家級水陸空交通干線及近30條城市交通主次干道,具有最優的通達性和集聚輻射條件,有利于加速物流、人流、資金、資源、基礎設施等要素的集聚。
  資源存量條件優越。東站經濟圈范圍內規劃4大功能片區,可供開發的土地資源較為充沛,便于主導產業沿交通發展軸向腹地拓展。國有企業改革改制置換和村級集體經濟征地預留了大量優質土地資源,開發成本相對低廉。
  綜合服務體系完備。伍家崗區的商貿、金融、旅游、科教、信息服務等城市綜合功能較為齊全,為在較短時間內培育形成經濟圈奠定了堅實基礎,創造了便利條件。
  主導產業基礎較好。目前伍家崗區已經形成了機械電子、食品醫藥、紡織服裝、精細化工、新型建材五大主導產業。同時,轄區商貿物流業較為發達,已建成現代商貿物流中心、泰豐糧油物流中心等流通基地。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人居環境十分優越,可為東站經濟圈吸納人氣、增添活力。
  科技創新能力較強。全區科研和技術開發機構密集,科技創新潛力巨大,可為東站經濟圈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智力支持。
  第一,科學規劃布局。東站經濟圈總體規劃布局應充分體現科學發展、以人為本的主題。
  注重規劃的前瞻性。進行組團式布局,近期形成“雙核多軸五組團”的空間布局結構!半p核”即以五一廣場、宜昌東站為伍家崗中心組團的核心!岸噍S”即以城東大道—宜當路、城鄉路、花溪路為主軸的輕工業和高科技產業密集帶,以東站路為主軸的現代物流倉儲密集帶,以桔城路—白沙路為主軸的商貿旅游經濟密集帶。“七組團”即宜昌東站—宜當路點軸以南的東站商住組團,宜昌東站—宜當路點軸以北、東站路兩側的兩個商品交易、倉儲組團,城鄉路、桔城路兩軸交會區域的商住組團,宜當路、花溪路雙軸交會區域的花艷、前坪兩個工業組團,花溪路抵至長江的臨江坪港區物流組團。
  注重規劃的銜接性。要與市區“十一五”發展規劃、宜昌城市總體規劃、三峽物流中心總體規劃相銜接。
  注重規劃的統籌性。統籌考慮經濟建設、社會發展、人口與生態環境保護、城鄉發展等多種因素。
  第二,突出基礎先行。交通基礎設施是東站經濟圈建設開發的制約瓶頸和前提條件。要按照“對外暢通,對內循環”的要求,加快交通樞紐周邊主次干道和人流、物流配套功能設施的建設,盡早形成網絡化格局。
  加快完善城市路網體系。以宜昌東站為核心,有計劃地在2至3年內完成城鄉路、東站路、城東大道延伸段、東山大道延伸段、合益路、花溪路、同強路、雙城路、東站一路、東站二路等主次干道建設;同時,積極爭取將漢宜高速打造成為宜昌城區的快速外環線。
  加快配套交通設施建設。抓緊協調大宗物資運輸鐵路專用線接軌建設方案。加大宜昌東站和公路貨運站場的聯合建設力度。使鐵路、公路、市內公交高效銜接,從而實現人流的“零換乘”、貨物的“零轉運”和物流過程的“無縫銜接”。
  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以宜昌東站為依托的物流園區建設和以臨江坪港區為依托的口岸物流基地建設,構建輻射渝東鄂西的區域性物流中心。
  第三,推動產業集聚。在產業發展上,要突出工業主導、項目帶動,增加產業關聯性和協調性,以新型工業化帶動新型城市化,促進商貿物流現代化、農業產業化。
  大力發展主導產業。以省級開發區伍家崗工業園區為載體,大力發展科技型、環保型工業,形成宜昌重要的輕工業聚集區。機械電子方面,以勁森照明、燕獅科技、五環鉆機具等為重點,打造宜昌重要的機電制造工業基地。紡織服裝方面,以裕波紡織、新豐化纖、富藝制衣等為依托,逐步形成三峽地區重要的紡織服裝工業基地。精細化工方面,以焦化制氣80萬噸焦炭項目為契機,延長產業鏈,發展煤化工產業,以中南橡膠搬遷改造項目為依托,開發中高檔橡膠管帶墊系列產品。新型建材方面,支持建鑫實業、銀河板業、豫新建材等骨干企業發展。食品醫藥方面,主要以安琪生物制品為龍頭,扶持天仁藥業,引進一致魔芋等企業發展。
  大力發展商貿旅游業。著力打造東城商貿旅游經濟走廊,構建“一圈兩心一帶”發展格局!耙蝗Α奔喘h五一廣場、東站廣場商業圈;“兩心”即建設市級商業中心和宜昌旅客接待中心;“一帶”即建設桔城路—白沙路三峽商貿旅游文化特色商業街,與城市發展主軸沿江大道相連,通過濱江公園親水休閑旅游走廊“一線串珠”,呼應九碼頭商圈未來的宜昌萬達城市廣場,形成融旅游推廣、休閑購物、餐飲住宿、商務辦公、文體娛樂功能為一體的宜昌新興商業帶。
  優先發展現代物流業。圍繞三峽物流中心東站物流園建設,加大招商引資、項目策劃和政策爭取的力度,重點布局三峽物資交易城、三峽農機大市場、農產品冷鏈物流園、三峽汽車交易城、東站融通倉儲中心等項目。依托交通集團建設宜昌物流儲運中心,整合貨運配送市場,形成全市統一調配、高效中轉的信息平臺。同時要大力引進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導入現代物流理念。
  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大力扶持安琪生物、裕波紡織、民大農牧等年銷售過億的龍頭企業,推動特色產業上規模上水平。扶持泰豐糧油市場建設,加快籌建宜昌農產品冷鏈物流園。
  第四,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完善東站核心片區的綜合功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對于盡快形成新興經濟圈、推動新城擴容提質具有重要的支撐引領作用。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吸引供電、供氣、電信等公用機構進駐,推動市場要素向優勢產業和先進業態聚合。大力發展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金融等公共服務產業,不斷完善大中學校、醫院銀行、車站碼頭、賓館酒店、文體場館、連鎖賣場等綜合服務設施。大力發展房地產業。重點圍繞沿江生態濱水居住區、城鄉路——桔城路商貿休閑居住區、東站功能景觀居住區三大板塊,實施綜合性開發利用,建設一批規模大、品位高、功能全的精品住宅小區和高檔寫字樓。
  第五,堅持超前服務。當前,東站經濟圈建設還面臨政策爭取、資源整合、資金籌措、體制創新等一系列難題,需要市、區兩級解放思想、改革創新、超前謀劃,強化服務理念,形成工作合力。


推進園區產業大發展
著力打造東站經濟圈的工業核心
湖北伍家崗工業園區 伍家崗區經濟和信息化局
  “十一五”時期,湖北伍家崗工業園區搶抓興建宜昌東站的戰略機遇,完成了一期4平方公里規劃面積的土地開發,基礎設施形成配套,道路骨架四通八達,電力供應自成體系,水氣管網延伸到位,招商引進投資項目,產業集群初顯雛形,經濟增長穩健快速,管理服務體制創新。目前入園項目52個,其中規模企業33家,2010年園區工業總產值突破35億元。
  隨著宜昌東站的建成和運營,東站經濟圈呼之欲出,即將成為伍家崗區乃至宜昌市新一輪經濟騰飛的重要引擎。湖北伍家崗工業園區距宜昌東站1.5公里,毗鄰宜昌生物產業園和三峽物流園,距三峽國際機場約10公里,距長江黃金水道深水港碼頭約4公里,獨特的區位優勢以及自身快速發展決定著其必將成為東站經濟圈的重要部分。
  ——招商引資機遇。宜昌東站地處宜昌市未來的雙中心之一——伍家崗組團的東北部,位于城東大道、沿江鐵路、東站路圍合的區域,南臨宜昌市交通主干道城東大道和桔城路的交叉口,北靠沿江鐵路與北部山地丘陵連接,宜黃高速公路從南側經過,分別與桔城路、城東大道立體交叉。東站建成通車、三峽機場、318國道、宜黃高速公路及伍家崗區濱臨長江15公里黃金水道等交通優勢將使伍家崗區形成水陸空快捷便利、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絡。工業園區將以這些優勢條件為依托,利用招商推介會、新聞媒體、網絡平臺對外宣傳伍家崗區的地理和投資環境優勢,提高伍家崗區的知名度,營造利于招商的良好氛圍。
  ——物流配送機遇。工業企業發展中,原材料的運輸成本是一項重要支出。有效利用地區優勢,減少工業企業原材料的運輸環節,可大大降低企業的成本。宜昌東站通車后,工業園區可有效依托鐵路運輸量大、價廉的優勢,加大協調服務力度,為工業企業原材料爭取鐵路運輸計劃,可使原材料使用大戶企業,從原材料產出到進場減少中間運輸環節。如焦化煤氣發展精細化工、安能熱電產出熱蒸汽都需大量的煤炭作為原材料,東站建成后,大量采用火車進行運輸可有效節約成本。
  ——市場拓展機遇。宜昌東站運營后,可使伍家崗區商貿物流大區的地位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交通立體優勢進一步顯現。工業園區將依托物流大區形成的優勢,加大工業企業產品外銷力度,提高工業企業產品配送速度,可有效滿足市場對產品配送的要求。同時,市直相關部門可依托火車站貨物配送優勢,就地規劃建設相關工業產品銷售市場,形成前店后廠的銷售基地。
  ——協作配套機遇。宜昌東站通車后,將促成宜昌商品和貨物集散基地的形成,商品和貨物集散配套的外部包裝印刷市場巨大。工業園區將牢牢把握商機,以宜昌東站貨物集散功能區為依托,建立包裝印刷基地為商品和貨物外運提供外包及相關外包印刷服務,可有效擴大包裝印刷業本地市場,延伸包裝印刷產業鏈的發展。
  當前,伍家崗區委、區政府決定湖北伍家崗工業園區和伍家崗區經濟和信息化局合署辦公,并賦予了新的職能與職責,為推進園區乃至全區工業發展奠定了更為堅實的基礎。工業園區將借助東站經濟圈等優勢著力打造四大產業集群,立足大工業,實現大發展,進而為東站經濟早日騰飛發揮重要作用。
  ——打造以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宜昌園區為核心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全力服務推進宜昌生物產業園起步區建設,按照循環經濟發展,以及高效、低耗、低污染的生態型工業園區要求,形成關聯度高、集中度高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將其打造成為湖北省乃至長江中上游地區重要的生物產業新城。重點發展無污染或污染易處理、高附加值的生物工程類藥物制造、混裝制劑類藥物制造和中藥制造業,支持安琪酵母公司發展壯大,引進武漢新龍醫藥集團、上海聯合基因等項目盡快落地,支持民康制藥、三峽藥廠、天仁藥業等企業搬遷改造。力爭到2015年,生物醫藥產能達到150億元。
  ——打造以湖北伍家崗工業園區為核心的新型工業產業集群。一是提升工業園區定位。工業園區作為我區實施“十二五”規劃的主體功能區,今后經濟增長潛力最大的核心區域,將打造成為先進制造業的示范區、優勢產業集群的聚集區、宜昌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核心園區。二是拓展工業園區發展空間。合理修編土地利用規劃,中期規劃面積控制在15平方公里左右,向靈寶、南灣方向拓展儲備用地,堅持集約節能用地,提高土地資源綜合利用效率。三是完善工業園區服務功能。積極爭取市政城市建設規劃項目資金,加快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增強配套服務等綜合承載能力。建設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包括工商稅務、物流、會展、電子商務、信息服務、金融服務、法律服務、文化娛樂、產品研發公共平臺和企業孵化器等,優化、提升園區造血功能。四是培育新型工業產業集群。引導高新產業、優強企業向園區聚集、向關聯度產業聚集、向產業集群方向發展,鼓勵支持電子、輕工、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等行業企業集約發展,拉長上下游配套協作產業鏈。力爭到2015年,園區企業過100家,新型工業產能過100億元。
  ——打造以勁森光電科技股份公司為龍頭的宜昌光電產業集群。以勁森光電公司發展壯大為核心,設立光電產業主導產業區和加工協作區,建成宜昌光電產業園。加大勁森光電上市扶持力度,并成功實現在A股中小板上市目標,募集資金15-20億元,加快CCFL背光顯示技術提檔升級和LED背光顯示技術研發,深入推進3G(第三代)節能燈和LED照明產業化發展,將其打造成國內光電照明行業的重點企業。同時,發揮勁森光電技術、人才、市場優勢,引進控制電源、五金、注(吹)塑、玻管等配套加工企業,加快推進區域分工協作配套,進一步延伸背光顯示和新興照明兩大產業鏈,建成國內一流的電子產業群。力爭到2015年,電子產業實現總產值80億元。
  ——打造以城郊農村村級經濟園為依托的村級集體經濟產業集群。積極探索城郊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子,通過自主開發、合作合資等方式,開發利用好集體存量資產,積極向上爭取村級發展用地,興建多層標準化的廠房,吸引發展資產租賃型、資本經營性、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和企業總部經濟、樓宇經濟。發展一批與工業園區骨干企業配套協作生產的中小企業,壯大村集體經濟。力爭到2015年,村級經濟園產能規模過10億元。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