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于硤線建成省內首條“數字航道”
2010-12-28 14:0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用太陽能和風能來提供能源,實現全航道視頻監控。日前,嘉興市嘉于硤線正式通過省交通運輸廳和省港航管理局聯合驗收,這條航道在全省率先實現全智能化。 風光互補打造生態交通在南郊河和杭申線的交匯處,岸邊立起了一根十來米高的桿子,桿頂上風力發電用的小風車正迎風旋轉,桿的中間部位是展開的6塊太陽能電池。嘉興市港航管理局的工作人員說,這叫“風光兩用”,有風的日子用風能,有陽光的日子就用太陽能,是專門為智能化系統提供能源的。在這根桿子上,還裝有攝像頭和RFID電子標簽的讀卡器。船舶一旦路過此處,其信息就會傳輸到檢查站的管理系統上。
嘉興市港航管理局科技信息中心副科長王海濤說,航道的情況非常復雜,有些地方雖然人煙稀少卻非常重要,如果把它們納入監管范圍,就需要鋪設電纜,成本十分高。因此在用電無法到位的情況下,以前這些讀卡器和探頭都只能更多地布置在港航站點或者集鎮周邊。現在用太陽能和風能來為網絡監控智能化系統提供能源,不僅環保,而且花費更少。
據王海濤介紹,在這次智能化服務設施的建設中,該航道20多個關鍵點位上都布設了攝像頭,在10多個點位上布設了讀卡器,探頭覆蓋面廣了,就可以更精確地找到船舶具體位置,不僅能減少大規模堵航以及重大水上交通事故的發生,還能有效提高船戶的運輸效率。
王海濤表示,從這幾個月的試點來看,運行是成功的,今后會考慮在湖嘉申線等航道加以推廣。 裝上RFID不用每站必停船老板項俊做的是石英砂運輸的買賣,長年往來嘉興、德清等地的碼頭。4個月前,嘉興三塔港航管理站的工作人員來宣傳RFID電子標簽,項老板試著裝上了它,現在,他連聲說好。
“這個卡在全省都能被識別,以前檢查人員要上船來檢驗證照,我每到一個站點就要停靠一次,費時費力不說,還費錢。現在柴油價格漲得厲害,每停靠一次再啟動至少要浪費掉50元錢。現在如果站點系統顯示該船舶正常的話,就可以一路通行,再也不用停靠接受檢查了。”
據港航工作人員介紹,航道邊上的讀卡器,能夠檢測到船舶上的GPS或者RFID信號,如果有船舶正好經過檢查站前水域,系統會自動查詢該船的基本信息及證書、規費、違章等信息,如果發現不正常的船舶,系統就會自動報警。船舶電子標簽系統讓管理人員不上船就能實現即時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