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肉類冷鏈現狀分析
2010-12-25 20:4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范云兵
2010年,英格索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發布了《中國肉類冷鏈現狀報告》。該報告認為,菜市場和農貿市場是市民購買肉類最主要的渠道之一,而通過這兩個渠道銷售的肉類均難以保證冷鏈,存在著食品安全隱患。
報告分析,屠宰企業的豬肉產品共有6個銷售渠道,分別是批發市場、商場超市、零售市場、豬肉專營店、外埠市場以及食品加工企業。其中,豬肉批發市場和商場超市是白條豬的主要銷售渠道。據了解,在上海市的豬肉供應量中,大型超市約占20%,普通超市約占2%,菜市場和農貿市場約占68%,分割配送點約占10%。
對比歐盟,我國的肉品冷鏈覆蓋率有著很大的差距。歐盟的現代化超市和大賣場的銷售額約占肉類銷售總額的65%,肉類連鎖專賣店和一般肉店約占25%,其余10%為直接供應賓館和餐廳。其肉類生產商通過建立配送中心和銷售網絡,使近90%的肉品通過冷鏈進入到各個銷售終端。
在冷鏈運輸方面,目前我國冷藏保溫汽車約有3萬輛,僅為美國的1/7,日本的1/4。冷藏保溫汽車占貨運汽車的比例僅為0.3%左右,而美國占到了0.8%~1%,英國為2.5%~2.8%,德國為2%~3%。
在冷庫貯藏方面,我國肉類規模以上加工企業4000個以上,冷庫1萬余座。肉類冷庫占我國冷庫總量的一半以上,到2008年肉類冷庫容量已經達到700萬噸。但我國肉類冷庫大部分集中在山東和河南,分布不均勻。
肉類的低溫零售方面,主要有超市和門店兩種方式。大型超市一般有冷鏈相關的管理政策。在收貨方面,肉品可以送貨到門店也可以送貨到配送中心。但一般門店都是在環境溫度下卸貨,對于肉品品質有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