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鐵路資訊

鐵路冷藏箱將迎來大發展

2010-12-25 20:42: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本報記者范云兵
    提到國內的冷鏈物流運輸,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奔馳在高速公路上的大型冷藏車或者在城市里走走停停的微型配送車,卻很少有人會想到鐵路冷藏運輸工具。實際上,鐵路冷藏運輸是我國最早開展的冷鏈運輸方式,只是因為運輸時效差、運輸工具無法滿足易腐貨物小批量、多批次需求,加之近些年公路運輸增長迅猛,在易腐貨物運輸市場份額不斷萎縮。
    溫家寶總理今年8月份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促進蔬菜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政策措施時指出,要加強產銷地鐵路專用線、鐵路冷藏運輸車輛及場站設施建設,促進大批量、長距離蔬菜的鐵路運輸。
    鐵路運輸是國家首選的低碳運輸方式,一直以來在國民經濟中承擔著中長距離的主干運輸角色。隨著國家對農產品冷鏈關注度提高,鐵路冷藏運輸將得到更多重視,鐵路冷藏箱的悄然問世將有效拉動鐵路冷藏運輸進一步發展。中鐵鐵龍集裝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特種箱研發中心市場總監夏愛萍,向記者介紹了這一運輸方式。
鐵路冷藏運輸發展趨勢
    鐵路以其規模大、速度快、成本低等優勢,在我國中長途運輸中一直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冷鏈運輸也應該如此。但實際上,鐵路冷藏運輸在我國目前的冷鏈運輸領域,只占很小一部分,大部分都是汽車在跑。“2001年時,我國鐵路共有各型冷藏保溫車近8000輛,包括加冰冷藏車、成組式機械冷藏車、單節機械冷藏車、冷板冷藏車。到目前已不足2000輛,主要原因是鐵路冷藏運輸在運輸工具、運輸組織、服務及管理體制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運量呈逐年下降趨勢,2008年鐵路鮮活易腐貨物運量已不到1991年的10%,造成了鐵路冷藏運輸的黯淡。”夏愛萍說。“為滿足市場對鐵路冷藏運輸的需求,按照鐵道部部署,中鐵鐵龍公司承擔了鐵路冷藏集裝箱產品研發和市場開發工作。2009年11月,鐵路45英尺冷藏集裝箱成功上路運營,一年多來,獲得市場高度青睞。我們現在有100只冷藏集裝箱,我們明年的目標是保有量達到800~1000只。”
    夏愛萍告訴記者,冷藏集裝箱能夠實現海運、公路、鐵路等多式聯運。相對于公路冷藏運輸物流而言,鐵路冷藏箱具備規模、環保,不受天氣、路面情況影響等優勢;冷藏箱是單箱單冷源,能夠達到更好的制冷效果,并采取了國際上最先進的雙向控制溫度技術,可以遠程開關機,遠程溫度控制。
    目前,受鐵路運力運能限制,鐵路冷藏運輸無法保證時效性,但隨著我國鐵路大規模建設,客貨實現分線運營,貨物運輸速度將成倍提高,屆時冷藏運輸時效將完全能夠滿足客戶需求,而隨著時效性提高,冷藏運營成本降大幅降低,這都將成為鐵路冷藏運輸的競爭優勢。
    之所以大規模發展冷藏集裝箱,當然,作出這一判斷的依據并不僅僅是以上這些優勢,夏愛萍說,當前冷鏈物流發展的形勢、國家對于食品安全狀況的重視程度以及消費者意識的不斷提高,才是鐵路冷藏集裝箱快速發展的根本原因。“冷藏集裝箱業務肯定是公司發展重點,但目前來說還是試運營階段,鐵龍并沒有把它定位為盈利項目和公司業務支撐項目。”夏愛萍說,對于行業內的每一個組織,促進冷鏈物流發展都是任重道遠,但也要順其自然。
如何有效發展
    對于如何促進鐵路冷藏箱的發展,夏愛萍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說,冷鏈物流前景無限,但也不能盲目投入。業務規模肯定要跟現在的管理水平、發展規模相適應。
    企業也要有自己的長期規劃,不能單純上項目。發展冷鏈是目前最炙手可熱的話題,行業內的整合也如火如荼,目前很多企業進行合并、收購,并購買了冷藏車、冷庫。“但是上完基礎設施,3年以后怎么辦?有什么樣的戰略和戰術規劃來做支撐……很多企業都面臨著這樣的困惑。”
    夏愛萍認為,除了企業要有長期的規劃外,政府相關部門之間也要有合理的協調和規劃。首先國家發改委、鐵道部、交通部等幾大部委之間要相互協調,確定統一的冷鏈行業標準,確保各種冷藏運輸方式和諧發展,共同推進國內冷鏈高速度、高質量發展。鐵路冷藏運輸要積極發揮中長距離骨干運輸作用。
    其次是積極爭取國家具體的扶持政策。比如說,對鐵路冷藏運輸也出臺一些類似公路運輸綠色通道的政策,減免相關費用;增加基礎設施投入,如大力投資冷藏箱場站等。
    第三是發揮協會的協調作用,尤其是要發揮協會在培養冷鏈物流人才方面的作用。夏愛萍認為,現在冷藏箱物流最缺的就是能夠把握政策、對市場能做出準確判斷的人才。操作人才可以通過短期培訓提高能力,但策劃人才不是三年五載就能培養的。“鐵路冷藏箱運輸是個很好的平臺,但是能在短時間內鋪開做大,還需要有大量的人才來做支撐,也就需要企業、協會的大力培養。”夏愛萍告訴記者。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