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門對門”新物流啟航
2010-12-24 13:5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2月21 日,威海港,山東首批4輛滿載電子產品、蔬菜的掛車被拖進威東航運公司的船艙。這家在兩國尚未建交就開通了中韓客貨班輪航線的航運公司,如今再次見證了中韓物流的新的一頁:中韓陸海聯運汽車貨物運輸項目,從當天開始正式開通。
中韓陸海聯運汽車貨物運輸項目,是中國第一個通過陸海聯運方式、實現“門到門”的國際運輸。這種先進的物流模式,在日韓之間已經實行多年。 中韓物流的升級換代,能給山東物流業和半島制造業發展帶來哪些“利好”?
物流變得簡潔流暢
陸海聯運汽車貨物運輸,是指兩國的貨運車輛搭乘船舶,按照雙方商定的口岸、區域或運輸線路從事的運輸活動。其最主要特點,就是減少了貨物運輸過程中的裝卸次數,縮短了物流時間,節省了成本,被稱為“綠色物流”。
省交通運輸廳中韓物流辦公室高級工程師林輝透露,這一項目從2006 年開始啟動中韓交通部長級會談,取得今日的成果,雙方經過了4年努力。今后,中韓雙方均認可彼此的掛車車牌,掛車到了對方國家,只需辦理行車許可證,就可以暢行無阻。這是中韓陸海聯運項目的第一階段。按照預想,最終要實現貨運車輛的整車(牽引車+掛車)運輸目標。
據悉,中國已經和 11個陸路接壤的國家,實現了汽車貨物運輸。而在山東實施的中韓陸海聯運汽車貨物運輸項目,是我國第一個跨國陸海聯運項目。也使山東有機會,向較發達的國家學習國際運輸標準。
在新的物流模式之下,貨物在生產商的倉庫里裝進掛車,掛車隨后乘船到韓國,到了韓國再上路行駛,直達購買商的家門口。“如此一來,整個物流節省了4個環節、8 個動作。”威東航運公司常務理事李東寧說。據測算,多個裝卸環節省略之后,每個標準集裝箱可以節省裝卸、場站費用50美元。
陸海聯運汽車運輸這種物流方式將貨物直接送到了收貨人手中,特別適合保鮮要求較高的貨種。山東是鮮活農產品出口大省,隨著項目的實施,可減少貨物損耗,增加我省產品的競爭力,提高市場份額。
助力承接韓國產業
陸海聯運的方式,貨物運輸全是水平移動,沒有海運集裝箱的垂直裝卸,減少或避免了震動,從而減少貨損。比如,韓國三星的液晶顯示屏玻璃,曾做過海運集裝箱運輸的實驗,太高的破損率讓其望而卻步。新的中韓陸海聯運,適用于大量鮮活農產品、食品、易碎品、精密儀器和電子產品的運輸,三星的難題不再難。
威海聚海貿易有限公司每年要向韓國出口三四千噸活魚,集裝箱里連魚帶海水,還要不停地充氧,最怕裝卸過程中漏水,造成活魚成活率下降。公司總經理陳云文說,以后集裝箱都是平移平放,碰撞漏水的事情就不會發生了。
威東航運公司副總經理單國防說:“就整體貨物運輸而言,新型的陸海聯運模式并不是要取代傳統的海運散貨、集裝箱運輸,而是提供了必要的補充,為中海貨物運輸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
過去,像半導體公司這樣的韓國廠家,想搬遷到中國來,總是苦于“運輸能力達不到要求”。現在,運輸條件升級換代了,山東就多了一份承接產業轉移的機會和可能。山東對韓貿易地理優勢,將進一步得以發揮。據悉,威海與仁川僅有90多海里。去年,我省與韓國的進出口貿易額為 228 億美元,韓國成為山東最大的貿易伙伴。
不僅貿易關系,旅游觀光、社會交往等也將得以推進。金成洙說,目前只是第一階段的合作,可以將船運公司的客貨班輪充分利用起來。將來的發展目標,是讓兩國公民能夠“攜車旅行”,彼此駛上對方的國土,就是跨國的“自駕游”。
初期成本有待消化
“我們計劃新增 30部減震性能良好的掛車,用于中韓陸海聯運項目。可是,這些掛車的價格都是很高的。”李東寧表示,通常的車輛減震都是依靠彈簧,而陸海聯運專用的車輛減震,靠的是氣囊。減震效果好了,成本也隨之上升。據悉,就在6年前,全國才只有6輛氣囊減震的掛車。
威海玻璃生產大戶藍星玻璃公司的汪經理,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韓國是他們的主要市場,高峰時每月要發四五個貨柜。可是,出口韓國的成本卻比較高,玻璃需要裝到木質框架里面去,每個框架的總體成本高達500元。木質框架不能重復使用,到了韓國口岸還要交“垃圾處理費”。
借助中韓陸海聯運項目,他們將學習德國同行,對玻璃“裸包裝”,即簡單的包裝之后,把玻璃裝進減震性能良好的掛車。如此一來,不僅節省大量的本質包裝成本,而且仍然能夠把破碎率控制在合理范圍。同時,他們還將借助“門到門”的便利性,嘗試把產品直接運抵終端客戶,減少貿易商環節,賺取更多利潤。
汪經理現在最關心的就是中韓陸海聯運的“運價”。威東船運公司作為首批試點單位,正在進行測算。一般來說,運價會高于普通海運集裝箱運輸,但是肯定低于航空運輸。
新模式需兩國多部門支持
在采訪過程中,船運、貨源、貨代、港口等多方面企業的負責人,都異口同聲地提出:中韓陸海聯運項目,需要多部門的支持,特別是海關、邊防、檢驗檢疫、公安交警、交通等部門。尤其需要這些部門“高效率的配合”,否則新物流模式帶來的時間的節省,也會付之東流。
在威海港,已經建成了“聯檢通道”,海關、海運、邊防、交通運輸等部門的管理都容納了進去,建成“ 一站式”、“一條龍”的業務流程。省交通運輸廳副巡視員孔衛國說,在港區布局、內陸站場、車輛裝備、業務流程上,還有大量工作要做。比如,按照檢驗檢疫和環保的要求,需要有貨運掛車的清洗設施,以防泥土等污染物進入對方境內。這些環節順暢與否,都事關物流的效率和成本。
青島宏巨國際物流公司總經理王家強透露,歐洲沿海國家、日韓之間,早在上世紀中期就開始實施陸海聯運汽車運輸。這種便捷的物流方式,特別適合中韓這種距離比較近、航班周轉快的情況。所以,必須堅定不移地推行中韓陸海聯運項目。
繼在威海港開通威海――韓國仁川中韓陸海聯運汽車運輸后,今年底我省還將在青島港口開通這一運輸方式,預計明年將擴至煙臺、日照、龍眼、石島港。
在韓國,這一項目得到了同樣的重視。12月22日,即山東舉辦項目開通儀式的次日,韓國也舉行了隆重的開通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