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甘洛:“十一五”公路交通建設工作側記

2010-12-23 13:3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在甘洛縣,一條條平坦寬闊公路的建成,令老百姓感慨不已。他們稱贊說:“路好了,讓我們得到了許多實惠”。 
  這些路,不僅方便了群眾的快捷通行,而且服務于甘洛縣各項產業的發展和新農村建設。 
  有一組數字最能說明問題:“十一五”期間,甘洛縣累計完成農村公路建設投資1.2億元,建成了各類農村公路106條728公里、橋梁7座1128米。截至目前,全縣共有公路449公里(未包含通村公路),其中:省道烏金路甘洛段(大渡河至白沙河)70公里,縣道4條(甘斯路、石吉路、普昌路、甘石路)101公里,鄉道19條174公里,礦山、林業專用公路104公里,通村公路554公里,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了1348公里,全縣27個鄉(鎮)、175個行政村通了公路。農村公路基本形成了以干線公路為骨架,村級公路為脈絡,干支相連,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絡。 
  “十一五”期間,甘洛縣不斷加大農村公路建設,把農村公路建設作為解開“三農”問題的金鑰匙,視為農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加速器”。特別是2008年以來,該縣把農村公路建設作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點工程,作為推動科學發展,改善民生的一項重大舉措,舉全縣之力,打響了新一輪農村公路建設大會戰,譜寫了一曲又一曲親民、愛民、為民、惠民的筑路壯歌。 
  交通活,則經濟活。甘洛縣充分發揮項目資金和財政資金主渠道作用,積極爭取各方支持,努力破解資金不足的難題。縣委、縣政府決定在“十一五”期間,每年每個鄉(鎮)安排數十噸水泥扶持村道硬底化建設。同時積極推行“一事一議”、民主協商的方式,采用村集體投入、農民自愿投資出勞、自備砂石料、山林水田置換、企業和外出務工經商人員捐助等形式籌集配套資金。 
  多元化籌資的機制,有效緩解了該縣農村公路建設資金“瓶頸”問題。2008年以來全縣農村群眾及社會各界人士共籌集農村公路建設配套資金近1000萬元,解決了多年想辦而沒有辦成的事情。 
  “黨和政府把公路修到了我們的村寨,讓我們告別了人背馬馱、出門彎彎路進門全爬坡的歷史”。 
  田壩鎮干海村的何大爺高興地說,2007年聽說縣上要修通村公路,他就把家里的最小的兒子送出去學習駕駛技術,并買回了一輛帶拖斗的小汽車搞運輸,既方便了鄰里,又有了賺錢的門路。 
  回顧八九十年代的甘洛,那時交通閉塞行路艱難,鄉與鄉之間連接的公路少之又少,村與村之間那只有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彎彎羊腸道,農民出售農副產品完全靠人背馬馱,有的農民為了賣幾十斤黃豆、梨子,早上天不亮就出發,晚上天黑才能回到家。 
  團結鄉挖姑錄村是甘洛縣交通最難的一個村,該村氣候適宜梨子生長,六七十年代就是全縣出名的梨子村。可是,由于交通不便農民靠人背馬馱,把自家盛產的梨子一點一點地運到10多公里遠的田壩鎮和縣城銷售。村民駱大爺深有感觸地說:“路沒通之前,家家戶戶的梨子、生產的農副產品,全靠人背馬馱到田壩和縣城銷售,那些精明的買主知道你運出來東西不可能再背轉去,哪個價錢給的讓人接受不了,但沒辦法啊價錢由不得自己做主。如今路通了后可就不一樣了,買家自己找上門來收購,哪個出的價錢高我們就賣給哪個,如果不想賣就用拖拉機、汽車直接運到市場銷售,自己的東西終于可以自己做主來了”。 
  坐落在群山環抱之中的吉米鎮阿嘎鄉以呷村是甘洛縣有名的“孤島”,建縣50多年來都是這個樣子。洪水季節進出村子的便橋便被河水沖走,想到鄉上、鎮上辦點事或者走親戚,膽子大的涉水過河,膽子小的就要繞道走好幾公里的山路。特別是雨季天涉水過河讀書的孩子和牛羊被河水沖走時有發生。村民們盼望建一座橋,就像盼什么似的。2008年,縣委、縣政府出資修路架起了橋,多年的夙愿終于實現了,如今一座堅固美觀的鋼架橋橫跨在村口,村民出行方便了,再也不怕大河漲水,再也不怕上學的孩子被水沖走了。“共產黨瓦幾瓦(好得很)、人民政府瓦幾瓦(好得很)!”該村彝族大爺如是說。 
  “局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每月深入農村公路建設現場不少于20天”甘洛縣交通局局長木呷沙哈如是說。為了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力度和保證工程質量,及時解決建設中的各種實際問題,該局領導經常深入農村公路設計、勘測、施工一線,切實解決實際問題。工程技術人員更是長年吃住在工地,嚴把工程質量關,使每一條道路、每一項工程都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真正造福老百姓。 
  少拆房、少占地、少砍樹是甘洛縣交通建設堅持的“三少”原則,凡改擴建公路,盡可能利用原有路基,最大限度地減少耕地占用和房屋拆遷;凡新建公路,科學合理設計線形,盡可能避開林區和基本農田保護區,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生態的破壞。同時,按照“建設一條公路,美化一片環境,帶動一方經濟”的思路,把新修公路的綠化作為全縣造林綠化工作的一個重點,按照“一條路、一個樹種、一個風格”的要求,動員全縣干部群眾先后義務栽植各類行道樹木1.25萬株。 
  在施工建設中,甘洛縣明確鄉(鎮)主要負責征地拆遷和施工環境,交通部門主要負責工程進度和質量監督,施工業主負責工程質量。由交通部門班子成員帶領質監員,分別對每一項工程實行旁站式監理,全程跟蹤服務。所在鄉(鎮)聘請沿線有威信、敢負責、有一定經驗的群眾擔任義務監督員,參與原料進購、拌和比例、路基壓實等關鍵環節的審核把關。甘洛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更是身先士卒,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公路建設第一線,現場辦公,切實解決施工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由于監督機制健全,監管措施到位,切實保證了農村公路建設質量。 
  暢通無阻的公路網,不僅使甘洛縣的交通環境得到極大改善,而且隨著農村公路這些“毛細血管” 
  的延伸,有力地促進了當地農業增長農民增收。截止2010年9月末,該縣農民人均純收入2202元,較上年增長9.72%。 
  眾志攻堅筑坦途,千軍萬馬戰猶酣。展望未來,甘洛縣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抓住機遇,在“十二五”期間實施建制村通暢工程、主要干線公路升等改造工程、斷頭路聯網路和便民橋建設工程,進一步完善農村路網結構,加快城鄉一體化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提高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促進全縣公路交通運輸事業又快又好發展。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