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物聯網人才需求趨熱
2010-12-21 18:29: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 李衛衛
如何使學院的物聯網相關專業獲得教育部批準,可以說是雷霖現階段最關心的一個問題。作為成都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院長的他,絲毫不掩飾自己在開設物聯網工程這一新專業上的熱忱。
在日前召開的2010中國物聯網與智慧城市建設高峰論壇暨中國物聯網人才建設專題研討會上,來自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的馬華東教授剛剛走下演講席,雷霖就急忙上前:“請問你們學校的申報材料是怎么準備的?”
這個問題讓臺下的與會者們都會心地笑了。而雷霖之所以這么問,是因為他所在學院年初的物聯網專業申報未能如愿。
“因為學院在物聯網這塊具有一定的專業積淀,我們也一直想開辦這個專業,可是申報材料卻在上報四川省教育廳之后卡了殼。所以,現在我們正在積極籌備,希望能夠盡早獲得專業開辦資格。”雷霖坦言。
高校熱情高漲
其實,像雷霖所在的學校一樣,有意投身到物聯網教育中來的院校還不在少數。在年初教育部發出《關于戰略新興產業相關專業申報和審批工作通知》后,僅一個月時間內,全國就有近700所高校提交了增設物聯網等相關專業的申請。可最終獲批的僅有37家。
雖然大多數院校在首批申報中都被擋在了新專業的門外,但這卻絲毫沒有影響到他們對物聯網相關專業的開辦熱情。在此次研討會上,來自全國幾十所本專科院校的代表,幾乎無一例外地都表達了開設該專業的強烈意愿。
廣西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高職院校,這次也派了一位老師遠道而來,目的就是了解物聯網行業的發展狀況、人才需求以及兄弟院校的動態,為該校未來開設這一專業提供參考。“我們一直在思考,作為高職層次的院校開辦物聯網專業是否可行,學生畢業之后能否有就業的空間。而這次通過專家和企業的介紹,我們基本掃清了這些疑慮。下一步我們將在課程體系、師資力量、實訓條件等方面做好準備,盡快將物聯網專業辦起來。”這位老師告訴記者。
產業前景廣泛
這些院校之所以爭先恐后地申報開設物聯網相關專業,正是因為看到了物聯網未來的發展空間和旺盛的人才需求。
作為首批獲得教育部批準開設物聯網相關專業的37所高校之一,北京郵電大學目前已經開始著手進行課程體系的構建,準備明年迎接第一屆物聯網工程專業的學生。該校計算機學院執行院長馬華東表示,近年物聯網已成為國際焦點,從IBM的智慧地球到奧巴馬政府把其作為經濟振興計劃的一部分,從歐盟為應對物聯網競爭提出的14條行動計劃,到日韓等國構建物聯網基礎設施的國家計劃……這些都表明,搶占物聯網技術發展的制高點,對于各國未來的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在這種國際背景之下,中國也將物聯網提高到了國家戰略層面。加之物聯網應用領域廣泛,比如生態環境、智能交通、智能電網、物流管理等,可以說遍及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前景非常廣泛。
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的黃海平也認為,物聯網不是科技狂想,而是又一場科技革命。對此,國脈物聯網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姜德峰也深以為然:“物聯網作為新一輪產業發展的制高點,不但是未來兩化融合的粘合劑、智慧城市建設的DNA,也是經濟振興的新型發動機。而伴隨著信息化第三次產業浪潮的到來,物聯網經濟時代已經來臨。”
人才缺口明顯
雖然物聯網已被提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但是不可否認的一點卻是,我國目前在物聯網領域的應用方面,與國際上的一些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著相當大的一段距離。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影響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因素很多。但是首當其沖就是人才的缺乏。”姜德峰表示,“現在各省都在制定自己的物聯網產業規劃,同時還有十多個城市提出要建設智慧城市,所有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物聯網人才參與其中。而目前我國的物聯網人才儲備顯然達不到這一要求,這也使得物聯網人才成為未來最緊缺的人才之一。”
而據相關部門的估算,未來僅專業性的物聯網系統設計師,在我國的需求量就將達到5萬人。“這也就意味著,物聯網產業的競爭最終還是人才的競爭。”姜德峰直言。目前,不少地區、行業和企業已經提前打響了物聯網人才的爭奪戰。
目前來看,計算機、通信、網絡類學科是物聯網領域中的關鍵學科,也是發展最為迅速、技術含量最高和社會熱門的專業之一。因此,這三類職位成為物聯網人才需求的新熱點。對于物聯網企業而言,計算機軟硬件、網絡方向、通信等方面的人才最為緊缺。
今年7月教育部批準的37所開設物聯網相關專業的院校,其中有30所開設了物聯網工程專業,5所為傳感網技術專業,2所為智能電網信息工程,這些院校將從明年起開始招生。在相關專家看來,這昭示著我國的物聯網專業人才的培養已經開始起步。
構建培養體系
但僅僅靠高校的推動,對于構建物聯網人才的培養體系來說,畢竟力量還稍顯單薄。
在一些專家的眼中,一個完善的物聯網人才培養體系應該以產學研結合的模式出現。在這種模式中,企業應該作為主體,而高校和科研院校則是有力支撐,同時還需要專業的培訓機構作為補充力量參與其中。
姜德峰就是這種培養模式的一大擁躉。在他看來,企業是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動力和實踐者,應該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專業培訓機構建立廣泛的合作,以產促研,加快物聯網實用人才的培養。
而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為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支撐者和引領者,具有強大的人才團隊和科研優勢,應該與企業和培訓機構合作,為物聯網產業培養更多實用的復合型高端人才。而專業培訓機構則是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潤滑劑和助推器,在與企業和高校密切合作的同時,以其特有的前瞻性、適應性為物聯網產業提供基礎性實用人才。這三者需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方可共同推進建設合理、完善的物聯網人才培養體系。
讓人感到欣喜的是,目前這三股推動力量都已經開始著手進行物聯網人才的培養。高校的投入熱情自不待言,不少行業企業也在積極地謀求與院校開展科研和人才培養的嘗試,專業的培訓機構更是迅速響應,希望能夠彌補高校人才培養的“真空地帶”。
據了解,為了緩解企業目前對于物聯網人才的急切需求,國脈物聯網技術研究中心已經開始在積極申報物聯網行業的相關職業資格培訓。他們將目光首先投射到了物聯網系統設計師這一崗位。目前培訓的教材正在緊鑼密鼓的編寫中,下一步還將展開相關的系列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