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二毛公路的變遷
2010-12-20 19:1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從環縣縣城出發,沿“211”國道北上20里,有一條從黃土峽谷蜿蜒而出的河,由于河流狹窄形成溝壑,與環江交匯口距離縣城二十里,便得名二十里溝口。進入二十里溝口逆水而上,可經環縣的虎洞、毛井鄉抵達寧夏南部重鎮固原市,二毛公路即20里溝口至毛井73公里縣鄉公路。
過去,環縣西部的虎洞、車道、毛井、小南溝、盧家灣五個鄉鎮不通公路,上世紀70年代,這幾個鄉鎮與外界連接的唯一通道就是一條沿河床碾出的便道,老百姓用的煤油、食鹽、布匹都是依靠馬車運輸。馬車第一天從縣城裝貨出發,逆水而上,待人困馬乏時天也漸黑,只好夜宿虎洞,73公里路程需要整整兩天時間。
有一年夏天,縣供銷社的馬車去毛井送貨,車把勢頭頂烈日,揮著長鞭,坐在車轅上,哼著隴東老道情調子趕路,冷不零丁耳縫里傳來山谷的呼嘯聲,料定是山上洪水下來,車把勢急中生智,快馬加鞭,剛把車趕到較高的地段,山洪鋪天蓋地而下,寧舍一車貨,不丟四匹馬,他立刻用刀割斷車套繩,棄車牽馬逃生。1989年夏天,我從新疆部隊趕回毛井老家照顧愛人坐月子。趕到環縣的當天夜里,電閃雷鳴,山洪咆哮,二毛公路被洪水淹沒中斷,眼看著到家門口了,卻不能回去,只好坐等一天,第三天只好騎自行車回家。誰料大雨過后,河床一片泥濘,無奈只好自行車騎著人走。上世紀90年代末,由于二毛段通行不暢,這條便道上發生了幾起令人痛心不已的事,一外地商在山里收購了一卡車山貨,返回途中,車陷河中,施救不及,被洪水卷走。更慘的是,一位考上名牌大學的學生,懷揣錄取通知書坐便車回家報喜,途中人車全被沖走。
行路難,難于上青天。二毛公路成了山里幾代人的心病。
改革開放的歷史翻到今天這一頁,隴東變了,環縣變了,二毛公路變了。驅車回毛井老家,車出縣城給母親打電話做飯,飯上桌車到家,一路上車速不下80邁。
河床便道!黃土路!碎石路!如今成了平坦的柏油馬路。
環縣的西大門打開了,農副產品可以經二毛公路運往固原市裝火車外運。位于二毛公路40公里處的砂井子煤礦,鉆塔高聳,馬達轟鳴,車來人往,有望年底出煤。最近還傳來喜訊,2012年國家將在環縣修一條北接包蘭、南連隴海鐵路的運煤專線,環縣騰飛指日可待,二毛公路將變成隴東的經濟大命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