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物流本源看河南省現代物流業發展(二)
2010-12-2 9:3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鄭州大學物流管理系主任 李玉民教授
在仔細分析了這些情況后,《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確定的制造業與物流聯動發展工程,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突破。(1)對制造企業來說,建議盡可能把不涉及企業核心業務、關鍵流程和商業機密的物流環節外包給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畢竟物流外包是一種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環境應變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時在物流外包的時候,注意制定合理的價格底線,壓價只是單贏,聯動才是雙贏甚至多贏。(2)對物流企業來說,在游說制造業物流外包、獲得價值認同的同時,提升自己的服務水平,充分了解客戶的物流需求(物品特征、業務特點、工藝流程等),“量身打造”制造企業的服務模式。(3)政府的支持。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降低了產業鏈的物流成本,提升了產業整體競爭力。因此,政府應該從資金、稅收、技術、人才、企業改制重組等方面給予政策和扶持。
二、河南省現代物流業的發展
為貫徹實施國家《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更好促進河南省現代物流業快速健康發展,河南省于今年4月份發布了《河南省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2010-2015)》(以下簡稱《規劃》)。下面結合《規劃》以及前述對物流本源問題的分析,闡述一下河南省現代物流業發展的相關問題和思考。
(一) “1+10”
1. “1”——1個鄭州國際物流中心
依托強大的經濟實力、眾多的人口優勢、突出的區位優勢、完善的立體交通網絡、豐富的物流資源、充足的勞動力和物流人才等優勢,河南省近年來現代物流發展迅速。
背靠河南的鄭州市,是河南省省會、中原城市群的龍頭,其經濟發展、地理區位、交通運輸、信息通訊、商貿流通等方面在全國都有明顯優勢。2009年,鄭州提出在近些年內將致力于建設連接世界、輻射我國中西部地區的內陸型國際物流中心,并制定了宏偉的發展戰略規劃。
從近期看,鄭州可與天津、青島、連云港、上海等沿海港口加強合作,深入推進跨區通關,可以成為中西部地區通過沿海港口開展對外貿易的“無水港”;依托新亞歐大陸橋、鄭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和鐵路一類口岸,通過大力開辟鐵路國際集裝箱線路,可成為中部地區和東南沿海地區向中亞、俄羅斯、歐洲進出口的“東方陸港”。
從長遠看,隨著我國在國際產業體系中地位的逐步提升,鄭州有機會成為我國中高端工業的全球供應鏈管理中心和進口消費品分撥中心之一。
2. “10”——10大特色優勢行業物流
由前述可知,物流中的“物”,必然要從第一、二、三產業的實物生產和服務生產中來。因此可以認為,抓住了河南省最具特色的優勢行業的“物”的流動,就抓住了河南物流發展的龍頭,就找到了建設鄭州國際物流中心的切入點。經過分析篩選,食品冷鏈、醫藥、鋼鐵、汽車、家電、紡織服裝、郵政、糧食、花卉、建材等在全國有明顯優勢或具有明顯特色,從而將這十大物流行業作為河南省發展現代物流業的主要抓手和國際物流中心建設的突破口。
譬如,河南省發展食品冷鏈物流的優勢在于:河南是食品冷鏈相關產品的主要輸出地之一,有著強大的產業支撐。河南是全國最大的糧食生產基地,果蔬產量居全國第二位,肉類產量居全國第三位,奶類產量居全國第四位,糧食、肉類、果蔬、乳制品等產業發展的原料基礎雄厚。速凍食品、鮮肉及肉制品分別占全國產量的72%和13%,向省外輸出量比例約達60%和50%以上,三全、思念、雙匯、眾品、華英、大用、科迪等食品冷鏈行業的龍頭企業在全國同行業排名前列。
(二) “三聯互動”
如何更加快速、有效、低成本地促進特色優勢行業的“物”的“流動”呢?在充分調研、分析和論證之后,河南省創新性地提出了“三聯互動”的發展思路(國家只是提出“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三聯互動”,即物流、產業、市場的聯合,物流中心、分撥中心、配送終端的聯網,對外集輸與對內集配的聯動。
具體來說就是,積極發展食品冷鏈、紡織、汽車、糧食等行業物流,形成物流業與重要優勢產業聯動發展的格局;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新型流通方式,完善城鄉各類市場體系的物流服務功能,推進物流、產業和市場的融合。優化全省物流結點服務網絡,強力推進鄭州國際物流中心建設,科學合理布局物流基礎設施,推動物流中心城市與其他城市物流分撥節點的設施共享和功能互補,不斷完善生產資料、日用工業品、農產品等產品的物流終端配送體系,提高物流配送的社會化、專業化、集約化程度,形成高效便捷的對外集輸和對內集配物流網絡。
(三)與中原經濟區發展協同
河南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發源地,自古就有“中原”、“中州”和“中土”之稱。改革開放以來,河南省又成功地走出了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產為代價的“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的路子。為進一步打造建設在全國具有引領作用的“三化”協調發展示范區,一個以河南為主體,范圍覆蓋晉東南、冀南、皖西北、魯西南等周邊的經濟區域——中原經濟區正在快速形成。
中原經濟區雖然地跨河南和周邊數省,但完全是具備整合發展的基礎條件,特別是相似的地理條件和地緣人文因素,是構成中原經濟區的內在紐帶,更容易實現中原經濟區不同地區之間的深度融合,最終形成具有自身特點、獨特優勢、經濟相連、使命相近的經濟區域。
現代物流業將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發揮極為重要的支撐作用,同時,中原經濟區的發展又必然給現代物流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會。因此,現代物流業發展應與中原經濟區的發展建設相協同。
其一,在以鄭州為中心的500公里中原經濟區范圍內(300公里范圍包含大部分,500公里包含全部),構建并完善以高速公路和干線鐵路為骨架的高速物流網絡通道,促進中原經濟區范圍內不同地區戰略取向價值認同、產業結構優化、要素合理流動、統一市場形成,促進中原經濟區范圍內快速融合發展。
其二,中原經濟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優勢明顯,承東啟西,連南貫北,現代物流將有效促進中原經濟區與東邊的長三角經濟帶、西邊的關中經濟帶、北邊的京津冀經濟帶和南邊的長江中游經濟帶等互通有無,物流往來,中轉分撥。與此同時,現代物流業也必將隨之不斷發展壯大。
近幾年,國家區域經濟發展規劃不斷完善,先是長三角、環渤海等“八大經濟圈”陸續劃定。去年以來,13個經濟區域發展規劃也相繼上升為國家戰略。從目前已經落地的我國經濟區域的布局圖中可以看出,中原經濟區恰好處于我國經濟區域發展的“腰”和“腹”位置。現代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必然有助于強健河南省的“腰肌”和“腹肌”。
人們深信,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中原地區,通過科學實施“1+10”和“三聯互動”等重大工程,現代物流業的發展一定能夠走到全國物流發展的前列,并成功打造影響世界的鄭州國際物流中心。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