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機遇與挑戰并存
2010-12-2 4:5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國際電信聯盟(ITU)可能沒有料到,2005年于日內瓦發布的互聯網年度報告在2009年夏的中國形成了巨大的蝴蝶效應。各種物聯網的定義、物聯網應用和物聯網公司層出不窮,熱度不讓炎炎夏日。
說不清的物聯網
以物聯網為主題的ITU年度報告在物聯網的 -
發展上功不可沒。但作為國際權威組織的年度報告,ITU年度報告沒有給出物聯網的確切定義,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
物聯網是物品互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的簡稱。物聯網發源于物流領域。物聯網上被賦予惟一編碼的物品,經過物聯網的對象命名服務(ONS)解析后,就可以在確定的服務器上找到該物品的各種信息,從而實現動態可視化的物流管理。形象地說,物聯網中的物品編碼對應于互聯網中的網頁地址。國際物品編碼協會EPCglobal正在制定相關的標準。
無線傳感器網絡(WSN)是由大量傳感器組成的無線網絡,目的是探測、處理和傳輸網絡覆蓋區域內的感知對象。WSN采用專用的無線網絡協議,雖然可以通過網關與互聯網相連,但通常是封閉的網絡。WSN具有自治的特性,可以通過空投等方式快速大規模地部署,因此成了美國軍方研究的重點。
信息物理系統(CPS)是國際學術界研究的熱點。CPS引入了控制功能,不僅要感知人和物,而且要進行數據傳輸。更重要的是,在數據處理后,網絡能夠自動地實施閉環控制。現在的WSN基本上是開環的,即根據數據處理的結果,由人工實施控制。
再來看看百度百科上有關物聯網的定義:物聯網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體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從而實現對物體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如果說物聯網最初來自物流領域的話,那么這個定義更像是來自安防領域。定義中羅列的傳感器大都是安防領域常用的,而壓力、加速度、磁、化學等眾多種類的傳感器才能擴展物聯網的應用范圍。這個定義過度強調傳感器層。眾所周知,數據的獲取和傳輸只是手段,數據的真正價值在于處理,特別是海量數據挖掘。我們不應拘泥于各種定義,畢竟物聯網處在不斷發展之中。
安全與隱私問題
物聯網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場規模。物聯網尚在萌芽期,真正大規模的應用還是比較遙遠的事情。因此,人們很容易忽略物聯網在安全和隱私保護方面的問題。
去年年初,美國政府在經濟復蘇計劃中提出建設堅強智能電網,并為4000多萬美國家庭安裝智能電表,從而降低能源傳輸損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今年9月披露的伊朗核電站遭受名為Stuxnet的病毒攻擊的事件,將人們對堅強智能電網的注意力從智能轉向堅強。該核電站采用西門子可編程控制器 (PLC)構成電站控制系統。PLC只是在程序調試時與計算機進行通信,而工作時兩者是斷開的。Stuxnet病毒在時空上呈現出以往病毒所不具有的復雜性。在空間上,Stuxnet跨越計算機和PLC兩種平臺;在時間上,Stuxnet采用蛙跳的方式跨越PLC調試與工作兩種狀態。病毒的危害擴大了。
由木馬造成的隱私安全問題在互聯網上比比皆是,而這一現象在物聯網上會更加突出。人們可以通過智能家庭中的攝像頭遠距離地看到自己孩子的活動,黑客也可以通過攝像頭窺視。帶有RFID的物品的位移路徑可以被跟蹤,而攜帶這一物品的人的行蹤也被記錄……人們不必時刻與互聯網相連,卻一刻也躲不開物聯網。因此,對于物聯網中的安全和隱私問題,應該有更嚴格的管理措施,對違法違規行為應采取更嚴厲的懲治手段。
物聯網在中國
我國在物聯網的研究與應用方面與國外處于同一起跑線上。物聯網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國各級政府、學術機構和企業對物聯網十分重視。
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物聯網不僅得到自然科學基金、863計劃、973計劃、《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等國家級計劃的支持,也得到很多省市政府在資金、園區和政策配套等方面的支持。推進物聯網的研發應用已經寫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這預示著我國物聯網產業將在“十二五”期間得到高速發展。
我國各級政府不僅是物聯網應用的支持者,而且是先行者。物聯網涉及到水、電、氣、通信、交通等城市基礎設施的改造。這種改造除了前期投入巨大外,還涉及到多個部門和應用領域的協調問題。當前,智慧城市、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醫療、環境監測、危險品監測等物聯網應用已在積極規劃和實施中。
產業權威人士認為,我國物聯網的發展面臨著重大機遇:一是物聯網從技術標準到產業都不成熟,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二是我國已為物聯網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而且我國擁有龐大的公眾通信網,具有自主創新的經驗,互聯網等領域的本土企業正快速崛起;三是巨大的內需市場為物聯網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觀點
業界權威人士認為,制約我國物聯網發展的七大瓶頸為:一是核心競爭力、核心技術不強;二是產品研發和生產薄弱,并且集中在低端;三是缺乏軟硬件和網絡平臺應用等高端綜合服務能力;四是企業能力弱,云計算、集成服務企業與國際領先企業差距較大;五是在標準體系的建立方面尚需突破性的進展;六是面臨著長期和巨大的安全和隱私方面的挑戰;七是面臨行業壁壘和資源共享方面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