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發展的條件
2010-1-22 1:2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一)德國是世界經濟強國。其經濟實力僅居美國和日本之后,在全球列第三位。2006年德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2.3萬億歐元,遙遙領先于其他歐洲鄰國,占歐盟GDP的17%;每年流入德國的外國直接投資額在歐洲名列前茅;德國人口8200多萬,市場大、購買力強;高水平的教育和職業培訓可為經濟界培養充足、合格的技術勞動力;360多所高校(其中167所是應用技術大學)及眾多世界知名的研究機構構成高密度的知識網絡,具有雄厚的研發和創新實力;德國新注冊專利數量和質量均居世界前列。
(二)德國對外貿易發達。從2003年開始,德國一直保持世界出口冠軍的頭銜。2006年德國外貿出口額8960億歐元,增長14%,貿易順差再創歷史新高。如以對外貿易總額計,德國僅次于美國,全球排名第二。
(三)德國基礎設施完善。德國擁有全歐最密集的運輸網絡,公路和鐵路密度均為歐洲平均水平的兩倍。德國各大城市都建有物流園,平均規模約140萬平方米,將陸運(鐵路、公路)和水運(內河航運)兩大系統有機地結合起來。
(四)德國地理位置優越。德國位于歐盟地理中心,隨著2004年歐盟開始的大規模東擴,德國的地理中心地位得到加強,特別是今年初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入盟后,歐盟的地理中心東移115公里至法蘭克福以東42公里處的Merrholz村。目前,歐盟約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德國周邊500公里范圍之內。
(五)歐盟東擴帶來新的商機。2004年歐盟首次東擴時,安永事務所發布的年度“歐洲吸引力”報告稱,德國因靠近用戶和供應商而成為歐盟最受歡迎的物流中心,2006年的年度報告再度證實了上述結論。歐盟東擴為德國外貿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和增長點。據統計,2006年德國對波蘭的出口增幅高達29%。
(六)德國物流業技術勞動力競爭力強。目前,德國共有6萬家物流企業,從業人數達250萬,占全德就業人口的8%。據預測,與物流有關的就業崗位在未來將繼續增加,物流業是仍在創造新就業機會的行業。此外,相當比例的技術勞動力接受過高等教育,95%的工人具備基本的外語技能,對于從事國際業務的物流業而言是其最大的競爭優勢。但是,該行業的勞動力成本并未相應提高。如將生產力因素考慮進去,物流業大部分業務部門的勞動力單位成本與歐盟25國平均水平接近,甚至低于歐洲最大的兩個競爭對手法國和英國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