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車令能否解決交通擁堵?
2010-12-19 22:4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孫韶華劉坤領
隨著城市化和現代化的進程,誘發了城市汽車交通的快速膨脹,從而把逐年遞增的汽車出行總量與市區有限道路網容量的矛盾推到了難以承受的極限。在這樣的背景下,為解決城市道路擁堵問題,近來多地政府醞釀出臺“限車令”,一時間引發社會廣泛熱議。
多地醞釀 “限車令”
北京市規劃委負責人日前表示,北京正在總體研究如何改善交通問題,在交通需求管理方面,將采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可能還會有一些必要的行政手段來減少小汽車的使用。無獨有偶,不久前,江蘇、浙江等地也傳出“限制私家車過快發展”的消息。
為緩解停車難的問題,寧波市交警部門擬出臺新規:新車需配車位才能上牌。目前該方案還在人大審議階段。據制定此方案的寧波市交警支隊有關負責人表示:“此番新政醞釀新車上牌要先提供停車位證明,將有效緩解新增車輛的停車難問題。”
10月27日,江蘇省政府召開全省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會議,首次在全省會議上探討城市交通“擁堵病”。會議指出,要完善調控政策,實行“區域差別化”的小客車發展政策。
業內人士就此分析指出,各地又開始醞釀“限車令”,顯示出交通擁堵問題的積重難返,已經成為不得不直面解決的問題。
短期內不得已而為之
支持“限車令”的觀點認為,這是短期內不得已而為之的計策。在現階段情況下,只有通過這種方式先控制擁堵程度,再從根源上下功夫來徹底解決擁堵問題。“如果現在還不采取措施限制汽車數量,兩三年后整個城市都要變停車場了,到時候更沒有辦法。”一位贊同限車令的人士如此表示。
事實上,控制小汽車數量也是國際上不少城市較常采用的主流方式。
為了緩解迫在眉睫的道路交通擁堵的矛盾,不少國家和地區都先后實行了限制小汽車擁有量的政策。如新加坡政府于1990年實行按道路網新增容量控制年度汽車車輛增加的配額制度,通過每月舉行一次車輛配額公開招標的方式,由欲購私家車或出租車者競買“車輛擁有權”,獲得汽車擁有權證之后才能購車,家用車和出租車擁有權證的有效期分別定為10年和7年。實行這項政策后,新加坡小汽車保有量的年均增長率從過去的6%降至3%。
限車是因噎廢食“限車令”矛頭直指數量龐大的私家車,更多的消費者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為,交通擁堵的根本原因在于城市交通建設跟不上形勢發展,如果只是針對私車制定交通管理措施,將很難取得實際效果。
此外,隨著城市規模的快速外擴,很多人不得不住到離城區很遠的地方,目前這些地方的公共交通還不發達,這也是北京私家車快速擴張的原因之一。因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是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最人性化的途徑。在公共交通還不足夠發達的時候,貿然限車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有分析認為,汽車數量的急速膨脹的確給城市交通管理和環境保護帶來了一系列的難題,但是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還是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汽車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支柱型產業,家庭車輛的普及也是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是社會進步的表現,絕不能因難管理就制約其發展。
公共交通系統亟待完善
采訪中,多位車主對記者表示,如果在居住小區附近開通地鐵,就會考慮乘地鐵上下班,而不再選擇開車。
據了解,國外很多公交系統發達的城市40%~60%的公交分擔流量,居民平均步行10~15分鐘就能到達地鐵,相比之下,國內在地鐵覆蓋率、公交舒適度和服務等方面都有較大差距,因此很多人不得不選擇自駕車。
中國交通運輸部部長李盛霖表示,必須進一步落實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解決城市擁堵問題。“十二五”建設綜合運輸體系時,應進一步落實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
專家表示,如果公共交通系統達不到一定的完善程度,且沒有替代出行方案的情況下,即使出臺“限車令”,也無法阻止私家車主繼續開車進城。因此,不如將公共交通系統進一步完善,使很多人自動選擇公交出行,擁堵問題自然會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