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區縣多點支撐、協同帶動新格局
2010-12-19 21:5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時近歲末寒冬,從城市到鄉村,從通衢大道到田間地頭,從人流涌動的商務大樓、創意園區到機器歡唱的設施農業大棚、示范工業園工地,依舊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回首即將結束的2010年,津沽大地上,處處澎湃著創新創業的激情,在這澎湃的激情中,天津區縣始終呈現出良好的、旺盛的發展勢頭,中心城區發展服務經濟,各涉農區縣“三區聯動”齊頭并進,形成了競相發展、多點支撐、協同帶動的新格局。
海河西岸以津門、津塔為標志的商業、住宅、金融建筑群拔地而起
發揮獨特區位優勢
——中心城區做大做強服務經濟
中心城區位置重要,條件優越,是天津的寶貴財富。
2010年這一年,擁有獨特區位優勢的天津各中心城區積極搶抓機遇,把發展高端服務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的重中之重,堅持走內涵式的發展道路,在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經濟效益上下功夫,做大做強服務經濟,創造更多財富,增強綜合實力,富裕人民群眾。
中心城區紛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成立專門機構,組織精干力量,緊密結合實際,發揮自身優勢,充分挖掘潛力,大力發展商貿物流、金融咨詢、文化旅游、動漫創意、總部經濟、樓宇經濟,引進結算中心、會計中心、票據中心和交易中心等產業,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努力提升服務業的水平,打造高端服務業聚集區,增強服務業競爭實力,努力改變過去服務業不強不大的狀況,形成與城市定位相匹配的產業格局。
河西區深度規劃了小白樓商務中心區、友誼路金融商務區、陳塘科技商務區、解放南路綜合物流帶等“四區四帶”八大功能區,重點發展金融、中介咨詢服務、總部樓宇經濟、高科技研發、文化娛樂(旅游)業、商貿服務業等六大現代服務業,相應成立6個產業推動辦公室,積極引進大項目、好項目和優勢企業,引導產業向功能區聚集,延伸產業鏈條,打造產業集群,產生倍增效應。
放眼望去,小白樓商務中心區已建成20余座、60萬平方米的商務樓宇,吸引了一大批國內外知名企業,入駐率達到90%以上,聚集了全市40%的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等行業中介機構。以友誼路地區為核心的金融服務業聚集區基本形成,區內銀行分行、保險公司、證券營業部等金融企業達74家,其中地區總部型金融機構達53家,集聚了全市89%的內資銀行分行。
和平區把現代服務業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根本出路,今年確定把高質金融、高端商務、高檔商業、高新科技四個主導產業作為“調結構、促轉變、增實力、上水平”的主攻方向,全力組織推動,努力將和平區打造成為服務型經濟發展的標志區。
目前,和平區已有各類金融機構300多家;大力實施特色樓宇集聚工程,力爭稅收超億元樓宇達到8座。完成“兩橫一縱”3500米繁華地區改造提升,建成和平路精品時尚商業街、濱江道大眾商業休閑街、南京路高檔商業商務街,從而促進了傳統商業的優化升級。重點推動一批自主創新科技項目加快建設。以創新大廈為載體,吸引網絡運營商、電子商務、文化創意、軟件等優質科技企業入駐,實現高端服務業發展的新突破。
南開、河東、河北、紅橋各區也充分挖掘天津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創造良好的發展條件,搭建引商聚商的優質平臺,精心設計,突出特色,做大做強金融、商務、創意、旅游、餐飲等產業,年內一大批新項目、好項目、大項目蓬勃崛起,精彩亮相,推動服務業跨越式發展,為切實改善民計民生,促進城市繁榮繁華做出貢獻。請看:
——南開區南馬路五金城、黃河道小學節能環保校舍示范項目、莊王府整體修繕……其中莊王府占地1.8萬平方米,是市區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建筑群,已成為特色旅游的新亮點。
——河東區萬達廣場大型綜合商業項目、中山門地區綜合整治工程、音樂街文化產業項目……其中11月20日開業的萬達廣場總建筑面積51萬平方米、總投資額53億元,項目每年將帶來近億元留區稅收,提供萬人以上就業崗位。
——河北區渤海商品交易所、北新創意產業園、北寧公園……其中渤海商品交易所是國內首家股份制商品交易所,創設了現貨連續交易制度,開盤8個多月交易商數量就突破5萬戶,成交商品3500萬噸,成交金額1500億元。
——紅橋區水游城項目、西沽公園、光榮道科技產業園……其中水游城項目規劃總建筑面積17.4萬平方米,引入國內外著名連鎖店,形成多種業態的大型商貿綜合載體。
以示范小城鎮建設為龍頭
——郊縣“三區”聯動統籌發展
涉農區縣地域廣闊,資源豐富,蘊含著極大的發展潛力。
今年以來,為培育更多的強區強縣強鎮,天津涉農區縣按照市委、市政府“三區”聯動統籌發展的工作思路,扎實抓好農村居住社區、示范工業園區、農業產業園區建設,促進了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
市委農工委書記、市農委主任張國慶說:“在推進農村‘三區’建設過程中,各涉農區縣和有關部門以示范小城鎮建設為龍頭,加快農業向產業園區集中、郊區工業向示范工業園區集中、農村居民向居住社區集中,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生產要素優化配置,充分體現規模效益和聚集效益。
市農村經濟與區劃研究所所長李瑾認為,天津涉農區縣的“三區”建設均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高效能管理。各區縣根據不同的資源稟賦和環境條件,努力體現區域特色、產業特色、建筑特色和文化特色,使之充滿生機和活力,形成了“三區”相互促進、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
今年8月,天津啟動了第四批示范小城鎮工程,加上前三批示范小城鎮工程總計在郊區、縣32個鎮、6個村開展了四批示范小城鎮試點建設項目,規劃建設農民還遷住宅和配套公建3300萬平方米,涉及420個村、25萬戶、68萬人。
各涉農區縣把抓好示范工業園區建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促進農村“三區”聯動協調發展的關鍵環節,及促進民營經濟、中小企業持續不斷完善壯大的有效途徑。
市中小企業局局長尉永久感慨地告訴記者:“目前,31個區縣示范工業園區建設取得良好開局,初具規模,為區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截至10月底,31個示范工業園區起步區完成“七通一平”面積達106平方公里,占起步區總面積的85%;累計引進項目800個,協議投資額2700億元。西青汽車工業區、太平工業區和中華自行車王國產業園的簽約項目計劃投資額均超過200億元,華明工業園、風電產業園、寶坻低碳工業園、京濱工業園和寧河現代產業園的簽約項目計劃投資額在100億元至175億元之間。
天津在推進農業產業園區建設過程中,將設施農業建設與示范小城鎮的宅基地復墾結合起來,擴大規模,增加效益,積極推廣新品種、新裝備、新技術,進一步拓展功能。
張家窩鎮農業產業園區全力打造花卉、食用菌、有機果蔬、名優特棗、園林園藝五大基地,在提升設施農業水平上實現大提速。目前,已經建成智能溫室4萬平方米,日光溫室24萬平方米,花卉展示交易廳4萬平方米。園區全部建成后,預計年銷售收入10億元,帶動1500名以上農民增收。
今年全市的目標是再建成設施農業10萬畝,建設現代畜牧業示范園區30個和優勢水產品養殖示范園區15個。到年底全市將按期完成10萬畝設施農業建設任務。
設施農業成為當前天津農業最大的經濟增長點,既裝滿了農民的錢袋子,又豐富了市民的菜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