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十一五”大干交通 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9375公里
2010-12-14 14:0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十一五”期間,永州交通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全市以高速公路和二級以上公路構成的“五縱六橫八連線”高等級公路網絡已初步形成。 蔣新國 攝初冬時節,暖陽普照,永州之野處處熱氣騰騰。從九嶷山下到瀟湘河畔,挖掘機、推土機、裝載機晝夜轟鳴,到處可見大干交通的壯闊場面,給即將“收官”的“十一五”添加了精彩一筆。
近5年來,永州交通實現了歷史性跨越。目前,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9375公里,比“十五”期末增長173.8%。全市以高速公路和二級以上公路構成的“五縱六橫八連線”公路網絡初步成形。
洛湛、湘桂鐵路在永州境內成“十”字交匯。湘桂鐵路復線快速通道正抓緊擴能改造,完工后將成為連接京廣線經永州通往東盟的大動脈。永州零陵機場已開通永州至長沙、昆明、深圳、北京航線,經中轉當天可達全國各大城市。境內湘江北下可抵長江,南上經靈渠可入珠江,通航里程達555公里。
交通的飛速發展,有力推動了國民經濟快速增長。預計2010年全市可完成地方生產總值750億元,比2005年增加389億元,年均增長13.4%,年增幅比“十五”提高3個百分點;可實現財政收入50億元,比2005年增加20億元,年均增長20.1%。
永州市是后發展山區,交通建設“欠賬”較多。5年前,全市只有一條高速公路——衡棗高速小范圍穿越該市一縣兩區,長僅106.7公里;有8個縣區不通高速和鐵路,二級以上高等級公路僅占全市公路總里程的10%;國省干線公路路面鋪裝率為85%,在全省市州中排名靠后。
交通基礎設施滯后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作用明顯,糧食、蔬菜、水果、生豬、水泥、木材、礦產品外運滿足率低,而所需的大量生產生活物資和工業原料又難運進來。祁陽至冷水灘之間的建材工業走廊以及江永、道縣的水果蔬菜基地等園區,其產業聚集和規模效應受到限制。大量旅游資源也難以連成黃金旅游線路。
為打破交通瓶頸、實現后發趕超,2006年初,永州市委召開常委會,專題研究交通工作,決定在“十一五”期間每年投入1000萬元,用于交通建設前期啟動資金,并擔保貸款5000萬元,支持出省跨境公路建設。市委書記黃天錫多次赴江華瑤族自治縣和雙牌縣上梧江瑤族鄉等地調研,為從交通入手解決山區脫貧致富問題并為全市交通建設科學決策掌握了大量一手資料。市長龔武生幾次到交通部門研究交通發展方案和措施,并到零陵大道、永藍高速公路、217省道等交通建設現場辦公,解決建設中的各種問題。一場以中心城市為核心,突出推進高速公路、快速鐵路、國省干線公路、農村公路的“北承南接,東出西進”大交通建設熱潮,很快在瀟湘大地掀起。
一個集公路、鐵路、機場、水運于一體的立體、現代交通網絡,正在永州形成。目前,永州已有2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在建的廈蓉、二廣、道賀等3條高速公路也將在兩年內建成通車,到時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將達到500公里。同時,境內18個出省跨境及干線公路改造項目近期也將相繼竣工。
大交通的對外輻射功能,在永州市招商引資中很快顯現出來。交通區位優勢相對明顯的“藍寧道新加工貿易走廊”,成了外地客商投資的洼地。排名全國水泥行業前兩位的海螺集團、華新水泥先后落戶永州,投資分別達到15億元、5億元以上。今年1至10月,永州實際到位外資1.48億美元,到位內資6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4%和28%。
為打造通南貫北、承東啟西,大出大進、快出快進的大交通,未來5年,永州規劃交通建設項目總投資達300億元。新建高速公路3條,使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748公里,并建設干線公路1435公里;建成祁陽、冷水灘、零陵3個千噸級港口;爭取開通永州至上海、南寧及馬來西亞吉隆坡航線。同時,在完成“十一五”規劃續建項目基礎上,加快鐵路、高速公路沿線17個汽車客運站、88個鄉鎮農村客運站和1000個農村客運招呼站配套建設,并建成4個物流園區、8個物流中心,推動永州物流產業快速發展。